首頁 > 宇通物 > 宇通物 > 

第195章 子牙顯神威7

第195章 子牙顯神威7

小節1

“徒兒!徒兒!你怎麼樣了!”

雲中子一面催動能量爲雷震穩定其身上的異能,一面心急如焚,慨嘆命運弄人,雷震正值能力爆發之時,本以控制住,以待後治,可他聞聽父親有難卻突然能量爆棚,又誤食金鋼丹,看來只有將我的法寶交給他壓制體內能量。待徒兒稍有好轉,他收起能量,對愛徒說道:

“徒兒,這一切皆是天意,你隨我來。”

雷震強撐身軀,跟隨師父來至洞府深處,雲中子取一條紫金風雷棍,傳與愛徒,雷震跪接法寶,只見紫金風雷棍上不但隱有風雷之形,更有風雷之勢,能量不住由雙手傳入體內。雷震急奔而出,忍不住耍將起來,他手持風雷上下飛騰,盤旋如風雨之聲,進退有游龍之勢,轉如龍捲之風,行雲流水……

雲中子在一旁以言語點撥,用能量撫順其勢,雷震心隨意動,意動則量來,金翅展展,像雷震天生一般。雷震飛騰到半空之中,又俯身而下,耳邊風雷之聲不絕,似雷霆一般落地,以致地動山搖,他跪地拜叩謝恩道:

“師父今傳弟子妙道玄機,使得徒兒有能力救父於危難,徒弟無以爲報,請師父受徒兒一拜!”

雲中子扶起愛徒,笑着說道:

“你速去臨尋救你父西伯侯姬昌,速去速來,不可遲延!你救父送出五關,你暫且不要與父親趕往西岐,也不要多做殺孽,待你回終南,爲師還要再傳你道術,到時你們父子再做團員之樂。徒兒你去,一路小心!”

雷震拜別師父,出了洞府,展翅高飛,如雷似電!不多時已飛至臨潼關,落一高山之上。雷震看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道:

“也不知道我父西伯侯,是何長相?”

話音未落,只見一行人風塵僕僕而來,眼觀後方追兵更甚,心想這一隊人裡面或許知道我父去向,雷震高喊道:

“山下的,可知西伯侯身在何處?”

西伯候姬昌聽得山上有人叫他,遠望看不清來人長相。聞其聲,應該只有一人,不似追兵。姬昌疑慮之時,雷震定睛一看,遠方爲首一人白髮童顏,慈眉善目,看着頗覺親切,便飛身到他近前。又喊道:

“此位老伯可是西伯侯麼?”

西伯候猛見一人,大約十七八歲。魁梧高大,背後生翅,金光閃閃,眼如銅鈴,光華閃灼,不似相識故人。文王自思不識此子,心想,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應他且看如何。便回答道:

“這位小哥,爲何認得我姬昌?”

雷震聞言,連忙跪倒磕頭,言辭激動:

“父親!孩兒來遲,致父受驚,恕孩兒不孝之罪。”

西伯候怎麼也想不起來有一個這般大的孩兒,便說道:

“小哥,你認錯人了,姬昌不曾有過似你這般的孩兒啊!”

“孩兒乃是父親七年前收的兒子雷震啊!”

姬昌甚覺奇怪,道:

“既是吾兒,你爲何生得這個模樣?雲中子帶你上山算來方今七載,你怎能長得這般大了?你爲何到此?”

雷震回答道:

“孩兒近日心生感應,身有異樣,幸得師父引導,師父算得父親有難,特遣孩兒下山來救父親,出五關,退追兵。”

文王聽罷,吃了一驚,心想:吾乃逃官,已自得罪朝廷,爲帝辛所不容,此子看來定有大能,他若去退追兵,兵將都被他打死了,徒增惡罪。待我且說他一番,以止他兇暴。隨即說道:

“雷震吾兒,你雖身長體壯,但終歸是七歲孩兒,不可傷人,追兵奉王命而來,吾乃逃官,不遵王命,我負當今天子之大恩,你若傷了他們,你非爲救父,反爲害父也。”

雷震子答道:

“我師父也曾如此吩咐孩兒,教我不可傷他軍將,命只救父王出五關便了。孩兒自勸他回去。”

雷震說完,便把雙翅一振,飛起空中,向後方塵土飛揚處飛去。他飛至追兵上空,高聲喝道:

“後方追兵,速速散去了!”

殷雷素有威名,厲聲回道:

“你是何人,敢攔住本將軍去路?”

雷震答道:

“吾乃西伯侯第一百子雷震是也,吾父仁人君子,賢德丈夫,事君盡忠,事親盡孝,交友以信,視臣以義,治民以禮,處天下以道奉公守法而盡臣節。今既放歸,爲何又來追襲?反覆無常,豈是天子之所爲?我奉吾師法旨,下山特來迎接我父,你二人速速回去,不必言勇。我師曾吩咐不可傷人。我父也如是,你們莫要糾纏了!”

殷雷自覺好笑,說道:

“黃口小兒,焉敢口出狂言,莫要尋思,給我讓開!”

隨即縱馬舞刀來攻雷震。雷震臉露爲難之色,架住來攻大刀道:

“你想與我打鬥,也無不可,但我父之言,師父之命,不敢有違。”

言罷振翅高飛,到山邊一望,隨即喝道:

“待我把這半面山頭打下來,給你們看看!”

他暴喝一聲,紫金風雷棍凌空劈出,只聽一聲巨響,那山頭但登時塌下一半,直擋住衆兵去路,二將見於此,直嚇得魂不附體,登時逃散。

小節2

雷震退得追兵,飛回父親身旁,伴父左右,一路出關。行至西岐境內,雷震便拜別父親,回山繼續學道去了。西伯候久離故鄉,不勝感慨,心中悽然,想昔日遭難,至今迴歸,已是七載,青山依舊,人面已非。這一路歸心似箭,直至西岐。

西伯候諸子,衆臣得獲喜訊,急忙出城迎接,姬發眼見父親歸來,跪地而行,來至父親膝下,泣不成聲的哭道:

“父王有難,爲人子不能分憂代患,誠天地間之罪人,望父王寬恕。”

文王見諸子,衆文武不覺淚下,說道:

“吾今日心中不勝悽然,孤無家而有家,無國而有國,無臣而有臣,無子而有子。陷身七載,自甘老死。今幸得見天日,與爾等復能完聚,夫復何求。”

大夫散宜生啓奏道:

“昔成湯亦因於夏臺,一旦還國,而有事於天下。今主公歸國,更修德政,育養生民,待時而動,安知今日之困,非昔時之夏臺乎?”

西伯候道:

“大夫之言,豈是爲吾而言,姬昌有罪當誅,蒙聖恩而不殺,天子浩蕩洪恩今赦吾歸國,當克盡臣節,此生決不敢萌二心。何得以夏臺相比?大夫忽發此言,豈昌之所望哉?此後勿有此言。”

諸子羣臣跪拜後,奉迎西伯候姬昌回城,一路上歡聲擁道,樂奏笙簧,戶戶焚香,家家結綵,衆民無不歡欣鼓舞。姬昌見兩傍邊文武九十八子相隨,獨不見長子伯邑考,不覺心中大痛,淚如雨下。將衣掩面作歌道:

“盡臣節兮,奉旨朝商,直諫君兮,欲正綱常。讒臣陷兮,困於潮堂,不敢怨兮,天降其殃。邑考孝兮,爲父贖罪,鼓琴音兮,屈害忠良。啖子肉兮,痛傷骨髓,感聖恩兮,位至文王。路逢雷震,命不絕兮,幸至吾疆。今歸西士兮,團圓母子,獨不見邑考兮,碎裂肝腸。”

西伯候歌罷,大叫一聲:

“痛殺我也。”

隨即昏倒,面如死灰!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