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雙喜來到李自成身前,立即滾鞍下馬,跪倒在李自成面前,哭述道:“兒臣沒用,沒有救到李過大哥,李過大哥爲了給父王斷後,寧死不退,被遼東軍圍住了,沒逃出來。?
“李過真的……真的已經遇難了?那你一路撤回來,看沒看到一功、劉堂他們?”李自成在沒得到高一功和劉堂的確切消息前,不肯死心,還懷着一線希望。?
“舅舅……舅舅也已被遼東軍『亂』刀斬殺了,劉堂劉將軍聽說已經突圍,可現在卻不知去向!”?
“一功也已身亡了?可是你親眼所見?”李自成還有些不敢相信,這些年高一功跟隨自己大小戰役不下百場,幾次似死還生,他希望這次高一功也能幸運的逃過此劫。?
“兒臣親眼看到舅舅的屍體被遼東軍押着,正返回山海關。兒臣想要搶出舅舅屍體,沒想到遼東軍太過厲害,白白損失了幾百個兄弟,卻根本沒有衝進陣去,兒臣只好逃了出來。”?
“唉,都怪我啊,若不是我急着發兵山海關,想要一戰定遼東,敏宗、一功他們如何會命喪荒野!”李自成最後一絲希望終於破滅,心中無比難受,暗惱自己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中了遼東詭計。?
“萬歲,此時並非心痛之時,如今京城也被遼東奪了,他們決不會輕易放過咱們,想必已在咱們前路上設下埋伏,咱們下步該如何,還請萬歲拿個主意纔好。”牛金星在一邊道。?
李自成不愧爲梟雄,雖然接連的打擊讓他意志有些消沉,可在這種大事上卻不會有絲毫含乎。沉思片刻,道:“遼東能趕在咱們前面攻打北京城,必是由水路而來,北京以南想來已是盡入遼東之手,不然敏宗守在北京不會得不到半點消息。想他遼東此來兵力應該不多,又剛佔了北京,急需安撫百姓,應該抽不出多少兵力,咱們若想回山西,恐怕只能從北面殺出一條血路了。”?
“請您下令吧,兒臣願爲父皇殺出一條血路來,保父皇安然反回山西!”雙喜雖然身心疲憊,可如今李自成身邊已再無將領,只剩下自己,這開路先鋒一職也只能由自己擔任。?
“嗯,就由雙喜率三千騎兵任先鋒,我率其餘衆將士爲中軍。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如今已到了我大順生死存亡之際,咱們若是不能返回山西,大順恐怕就此滅亡,只要能返回山西,咱們就還有一線希望,再不濟咱們也可進入太行山中。當年大明幾十萬大軍要剿滅咱們,還不是被咱們逃了出來,最後推翻了他大明王朝,只要咱們與他遼東周旋上十年八載,總有一天要將他遼東欠咱們的一併取回來!”李自成到了此時,仍然心懷希望,可他卻忘了如今他的敵人已不是當年腐朽落沒的大明朝,而是兵強馬壯的遼東大軍。他也不再是天下窮苦百姓的希望,反而成了百姓避之不及的瘟神。?
雙喜得令後,顧不得休息,點齊了三千兵馬,一路向西北行進,準備從居庸關出京城,繞路返回山西。待雙喜走後,李自成命大軍休息一個時辰,救治傷者,又命隨軍大夫定要對傷重的小張侯好生救治,保他『性』命。?
一個時辰後,李自成再次率領着萬餘疲軍踏上征程,只是這次返回山西卻完全沒有了當年進京時的氣勢,全軍偃旗息鼓,生怕驚動了遼東軍。?
李自成雖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只爲安全返回山西,可遼東軍又如何會讓他們輕易走脫,早有遼東大軍在他前進的路上設下了埋伏,只等他自投羅網。?
在李自成身後不到百里的地方,幾萬遼東鐵騎正加緊趕路,爲首之人不是別人,正是遼東王吳三桂。吳三桂帶着許立及四萬鐵騎一路上並未停歇,直奔京城。至於李自成那個賊寇,吳三桂已不再擔心,他的二十五萬精銳大軍盡喪於己手,就算他能逃回山西,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就憑他那些雜兵還能翻起多少浪來。他現在所擔心的卻是京城的局勢,吳三桂知道,如今的北京城雖說已被李自成的大順軍百般蹂躪,可京城畢竟曾是大明的首都,城中大小官員無數,自己雖然貴爲遼東王,手下大軍幾十萬,可要想一統中國,卻還離不開這些明臣。更重要的是,他現在急需找到一名朱家子弟,以便行那攜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聽南方探子回報,南京城的大明遺臣已準備另立新皇,自己若是晚上一步,等南方的新皇登基後,自己還如何名正言順的接管南方諸省。?
下午三點左右,吳三桂率大軍終於趕到了通州以西。望見北京城樓,大軍暫停,隨後命許立留一部分人馬留在城外紮營,防止大順『亂』軍擾城,自己率親衛團及許立的部分兵馬從東直、朝陽二門入城。?
城中遼東軍早已得到吳三桂入京的消息,等在德勝門內迎接。爲首的正是原大順軍左丞相徐就,其身後站着吳宇、祖澤遠,還有山海關副總兵杜龍。?
吳三桂一見衆人,高興的跳下戰馬,快步來到幾人面前,一把抓住徐就,道:“這幾年跟着李自成那個賊寇真是辛苦你了,此次大勝賊軍奪回北京城,你勞苦功高,今夜我便爲你設宴接風!”?
“一切都是王爺運籌惟握,才能取得此等大勝,臣不敢居功。”徐就謙虛的道。?
“行了,別跟我裝了,當年你跟在我身邊時可不是這個樣子,幾年不見,怎麼生份了?別忘了你可是我兄弟!”?
“少爺!我……我……”徐就聽後雙眼通紅,流下兩行熱淚,哽咽道:“我沒變,我還是少爺帳下的一名小兵吳智!”?
“嗯,還沒忘你叫吳智,還有救!”說完轉頭對吳宇道:“是不是啊吳宇,這還是咱們熟悉的那個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