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 

第289章 左右爲難(二)

第289章 左右爲難(二)

(《》 )(《)

(《》?)(《)

聽雙方爭論不休,眉頭一皺,道:“遼東真的如爾等可力敵嗎?”

“啓稟萬歲,遼東雖然勢大,可關外盡是苦寒之地,產糧不多,所以遼東雖空有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卻不過是我大明十之二三,帶甲軍士不過十幾萬,若我大明舉全國之力,不難將其盡滅。(清風 )(清風?)只是如今我境內流寇未平,鄰近四方皆有不平之意,若是輕舉妄動,就算能將遼東盡滅,恐怕也是死傷慘重,若其他勢力來犯,恐無力應對。況且如今國庫空虛,此次剿寇糧餉尚未全部發放,若要集全國之軍,攻擊遼東,怕這些軍卒要鬧事。若是能等上幾年,流寇盡滅,同時徵召新軍入伍,嚴加訓練,當可有餘力與遼東一戰。”楊嗣昌答道。

周延儒一聽,心中不滿,質問道:“還要幾年之後?幾年之後遼東恐怕更勝今日。如不能趁遼東境內不安之良機迅速將其剿滅,難道要養虎爲患不成?況且只要殲滅吳三桂,咱們大明版圖足可擴大近一倍,足可再現開國盛世。楊尚書一意阻攔,莫不是與那吳三桂有舊?”

“你……,你休要血口噴人!”楊嗣昌怒道。??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289

何如寵、錢象坤向來以周延儒馬首是瞻,關鍵時刻當然要偏向周延儒說話。何如寵言道:“啓稟萬歲,萬萬不可養虎爲患啊!當年若是在後金剛剛舉兵時。便派大軍圍剿,何至於有今日之禍!今日遼東雖尚未公開造反,可萬歲聖旨竟是出不了山海關,他吳三桂舉兵攻擊後金,事先不但未曾請旨,把咱們蒙在谷裡,就是戰後,他吳三桂繳獲後金金銀財寶無數。也未見他呈給萬歲一件,他眼中還有萬歲您嗎?如此無君無父之人又皆會是忠義之輩?其舉兵造反恐怕指日可待。”

“是啊,萬歲。遼東剛剛與後金兩敗俱傷,實力大損,若不乘此良機將其一舉殲滅,必然後患無窮。況且咱們還可聯絡蒙古、朝鮮等國一同用兵。相必他們對後金之地也是眼紅得很,只要將後金之地分他們一部分,必可說動他們起兵伐吳。遼東之富天下可見,遼東四城本就屬大明領土,再歸我大明,蒙古、朝鮮也是無話可說。單是其水泥、長槍便可使我大明經濟、軍事再上幾個臺階。萬歲,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望萬歲早做決斷,不可因小人而誤國家大事!”錢象坤說到小人時。(閱《》?)掃了楊嗣昌和洪承疇一眼,言下之義不言而喻。

這幾人地一番慷慨陳詞。說得朱由檢心動不已,他對遼東的各類新特物品也是喜愛不已。只恨那吳三桂不知好歹,竟不知獻上。自己懷中的懷錶還是周延儒所獻,這叫朱由檢如何不恨吳三桂。

楊嗣昌、洪承疇身在軍旅,論口舌如何是周延儒幾人對手,雖明知遼東不可輕犯,可一時間卻又只知在那裡大嘆:“爾等誤國!爾等誤國啊!”

周延儒見楊嗣昌再提不出什麼新鮮的意見,暗自冷笑,對朱由檢恭聲道:“陛下宏謀遠慮。卻非一般臣工所能明白,若能軍發遼東。一舉成功,利在社稷,功在千秋,可保我大明中興幾十載,陛下便是我大明中興君主,到時那些反對之人自然啞口無言。”

“好,就依先生所言。楊尚書,明日你便回前線留下部分軍卒繼續剿匪,其餘各路大軍北上京城會師,準備出關平遼。這聯繫蒙古、朝鮮共同出兵之事便交與先生辦理,望先生早傳嘉報。”朱由檢敵不過“中興之君”的誘『惑』,加上對吳三桂的嫉恨,終於下決心出關與吳三桂決一死戰。“錢象坤!”

“臣在!”

“明日早朝後,你便帶人將吳三桂之父吳襄等一衆人等押入大牢,待我大軍會師之日便用這些人祭旗!”

“萬歲不可!”堂下幾人異口同聲叫道。

朱由檢詫異的看着衆人,道:“這又是爲何?即已決定兵發遼東,那吳襄用來祭旗,豈不是剛好合適,爲何諸位愛卿竟出言反對?”

周延儒出言反對是爲了怕將來大明與遼東一戰勝負難料,若大明戰敗,吳三桂知道今日之會,必會將自己碎撕萬段,以解心頭之恨,留吳襄一命,不過是想爲自己留條後路。可這個理由卻是不敢明言,只好望向楊嗣昌,希望他能說出個合理的藉口。

楊嗣昌果然不負重望,道:“啓稟萬歲,聯絡蒙古、朝鮮一事尚未進行,若他們不同意一同對遼東用兵,我大明恐怕獨立難支,若此時便將吳襄關進大牢,爲時過早。況且若用那吳襄祭旗,豈不是徹底關閉了招安之路?且易激起遼東十幾萬鐵騎、數百萬百姓與我大明死戰到底地決心,最後就是能勝,也必是慘勝。而留吳襄一命,與大局無關,卻可讓吳三桂心存顧忌,不敢輕舉妄動,如形勢對我不利也可借之與吳三桂談判,豈不勝過取其『性』命!”

“不錯。留吳襄一命也可顯萬歲寬宏仁義之心,必使遼東軍民心生仰慕,爭相來投。”周延儒在一邊道。

“好,就依愛卿所言,務必派人嚴守其府門,不可讓吳襄出府與叛賊吳三桂互通消息。”

遼東義州帥府內,吳三桂正端坐堂上,與祖大壽、吳三輔等人商議軍情。碧豔這時卻突然從門外走進來,手中拿着一張字跡未乾的紙條,娟秀的字跡正是碧豔親手所書。如果細看,不難發現上面所述內容恰是當日朱由檢及周延儒、楊嗣昌所言。如此機密卻在第二日便被傳到遼東,由此可知遼東暗探確是無孔不入。這卻是黑鷹營的功勞,他們早已收買了宮中許多小太監,且在京城派專人養有信鴿,如有急報,可在一日內傳到遼東。而且所通信件全是密文,不經過翻譯,外人就是擒獲信鴿也不明其所言內容。(《》?)(《)

(《》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