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 

第27章 後金內亂(二)

第27章 後金內亂(二)

此時努爾哈赤的府院並不在盛京宮中,而是坐落於沈城最北端,背靠北面城牆的“九門”而面南。

說起這“九門”,還有番來歷。明統治時期,修築城牆時,沈城只闢有4座城門。後努爾哈赤定都盛京,改4門爲8門,使出入城門更加方便快捷。

城中每面城牆各有城門樓兩座,在方形城垣的四角又各建角樓一座。城門樓與角樓的式樣可謂同出一轍,均爲三層圍廊式建築,類似於人們所熟悉的瀋陽故宮鳳凰樓模式。將士們置身於巍然矗立的城門樓和角樓之上,可放眼四面八方,觀敵瞭陣。然而,令人驚詫不已的是,除8門之外還可見1座城門,即人們所俗稱的“九門”。此門原爲當初的北門,在明萬曆年間重修時,名謂“鎮邊門”,其結構奇妙無比。

人們司空見慣的城門只不過是條縱向通道而已,這九門則截然不同:若俯視其平面圖,呈現兩個對頂的“十”字形狀,也就是說在縱向通道的兩側,各闢有兩條平行的橫向通道。如此,門洞內可大量屯兵,門樓上可觀察敵情,易進易退,不僅便於得到城內兵力的增援,還可作爲相對獨立的城堡,牢不可破,努爾哈赤之所以將宮室背靠九門,正是由於對此多功能的城防工事刮目相看的緣故。

府院是圍廊式建築,屋頂鋪有黃色的琉璃瓦鑲綠邊,氣勢非凡。宮門兩惻各有廂房,面對近內的通天街。邁人宮門後,迎面可見聳立於高臺之上的川堂。沿高臺拾階而上,走過川堂之門,便置身於二進院落。這裡的正面是3間寬敞高大的殿堂,正殿之前的東西兩廂各有3間配殿。

努爾哈赤病逝後,皇太極跪坐在努爾哈赤牀邊,看着已經嚥氣的父汗,手中握着努爾哈赤的遺昭,心中卻是忐忑不安,雖然因自己佔得先機,在父汗臨危時,乘他迷留之際取得了父汗的遺昭,傳位於自己。可這樣取得的遺昭說服力實在是有限,如果不能取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就算是坐上了汗位怕也是曇花一現,坐不長久。

而且此時府外的其餘三大貝勒也帶人包圍了府院,雖然府院易守難攻,可三大貝勒一旦得知父汗病逝,自己手中的遺昭就是自己的催命符,自己要是宣佈繼位,這些人爲了自己的前程、性命,恐怕馬上就會拼死帶人衝進府院,到時就算自己帶人進入九門之中,怕是也難逃一死。

皇太極知道父汗病逝的事情怕是瞞不了幾刻,也許現在外面就已經知道了,正在調兵遣將,準備攻打自己。爲避免後金爆發內戰,削弱了後金實力,也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皇太極叫過外面負責守衛的武理堪詢問情況,武理堪一見皇太極便跪倒在地,道:“啓稟貝勒爺,外面三位貝勒爺怕是已經知道了大汗病逝的消息,正在調兵遣將,小人怕是守不住多長時間,望大人早做打算。”

皇太極見果不出自己所料,沉思片刻,終下決心,道:“你去外面代我宣佈大汗病逝的消息,請三位貝勒爺在外面的大帳中等我,就說我馬上過來,有要事想商。”

武理堪不知皇太極到底有何打算,但總比坐以待斃要好,聞言馬上出了府院,卻傳話去了。

皇太極站起身形,整整身上的戎裝,自從回到盛京以來,皇太極爲了以防外一,身上這一身戎裝便從沒脫過,想到今日要是順利,終於可歇一歇了。

府外三大貝勒聽了武理堪的話,雖覺吃驚,可再一想,這皇太極就是再厲害,自己三人中代善領正紅、鑲紅旗,阿敏領有鑲藍旗,莽古爾泰領正藍旗,控制了八旗中的四旗,他皇太極不過控制正白旗一旗兵馬。其餘三旗,努爾哈赤親領兩黃旗,杜度領鑲白旗,如今努爾哈赤病逝,杜度平時雖與代善交好,但其爲人向來謹小慎微,這兩黃旗和鑲白旗觀望的可能比較大,就算他們都投奔了皇太極也不過是勢均力敵,也不怕他皇太極再弄出什麼花樣,大不了一戰。

而且三人估計皇太極此行議和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三人便答應了下來,在府外設一大帳,三人圍坐在一張圓桌旁靜坐,只等皇太極前來議事。

過不多久,便有人來報,說皇太極竟孤身一人向大帳行來。三人對視一眼,大吃一驚,不知皇太極這是搞什麼鬼,但也沒放在心上,說了聲:“有請!”

皇太極在代善親兵的引導下進了大帳,見三大貝勒正坐在帳中,看向自己。皇太極卻一言不發,只是看着三人身後站立着的親兵。三人一看,這皇太極果然是孤身一人,自己要是再讓親兵站在這裡,反而弱了氣勢,一揮手,帳中十幾名親兵魚貫而出,至帳外嚴密把守,帳中只剩下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

皇太極也不客氣,徑直走到三人面前坐下,才道:“父汗病逝,想必三位哥哥也都知道了。”見三人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皇太極便心中明瞭,也不費話,從懷中取出努爾哈赤遺昭往桌上一放,道:“這是父汗遺昭,三位哥哥看看吧。”

一聽是努爾哈赤遺昭三人迫不及待,拿過遺照仔細閱讀,看畢,三人面色鐵青,只因遺昭中竟命皇太極繼汗位,並將兩黃旗交由皇太極率領,而將原本代善統領的鑲紅旗和皇太極的正白旗分交多爾袞和多鐸統領,如此以來努爾哈赤病逝,除皇太極獲利外,得益最大的竟是15歲的多爾袞和13歲的多鐸,這怎麼能不叫代善等人氣惱。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