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後的三國 > 最後的三國 > 

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

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

ps:稍後更正………………………………

更何況劉胤也不可能傾巢而出,根據地內的險要關口還得派兵駐守,否則這邊還沒打下寒山要塞,那邊被人家抄了老窩,那才叫得不償失。

所以這次虎騎軍攻打寒山要塞的兵力,只有七千人,剩下五千人守根據地。

上次打寒山要塞,是從西往東打,這次虎騎軍打寒山要塞,是從東往西打,地形地勢盡不相同,不過唯一不變的,就是寒山要塞的堅固程度,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胤在寒山要塞的東南十里處安營下寨,卻沒有急於進攻,一方面派斥侯打探寒山要塞的防禦情況,一方面密切地關注着高都方向上匈奴人的動靜。

晉軍七萬大軍圍攻高都,高都那邊戰況甚是激烈,想必劉淵也是分身乏術,無法派出大軍來回援寒山要塞,不過劉胤也不敢掉以輕心,如果此時匈奴人突然回兵的話,自己很可能就會深陷腹背受敵之困境了。

盯緊了劉淵那邊,劉胤纔敢放心地在寒山要塞這兒排兵佈陣,同時劉胤不急着進攻,更主要的是等候虎步軍和永安軍兩支人馬的到來。

寒山要塞雖然是隔阻交通的隘口,但對於阿堅這類身懷絕技,可以穿山越嶺的高手來講,起不到半點的作用,劉胤在準備行動之前,就已經派阿堅等人聯絡了在谷遠的羅襲和在潞縣的黃崇高遠,約定好了日期,共取寒山要塞。

黃崇、高遠、羅襲他們也是興奮異常,中軍團分兵之後,三軍各自作戰,兩年都未曾相見了,這次攻打寒山要塞,就是三軍會師之日,這種激動,是難以言表的。

這兩年來虎步軍和永安軍的發展都比較順利,由於劉淵將主攻方向選擇在了上黨南部,所以虎騎軍承受的壓力要比其他兩軍爲多,虎步軍和永安軍的也就能趁機發展自己的力量,在上黨東部和上黨西部,建立起了穩固的根據地。

接到劉胤的命令之後,虎步軍和永安軍幾乎是同時行動,向着寒山要塞這邊靠攏過來。

永安軍從谷遠出發,距離寒山要塞比較遠,但他們中間沒有匈奴人的阻隔,可以直抵寒山關下。

而虎步軍雖然距離寒山要塞比較近些,但他們到達寒山要塞之前,還有另一座要塞需要攻克,那就是位於壺關和潞縣之間的禹王山要塞。

禹王山要塞論規模和兵力都與寒山要塞相去甚遠,唯一有利的一個條件就是它距離上黨郡城壺關很近,隨時可以得到壺關守敵的增援,所以虎步軍想要突破禹王山要塞,就必須想辦法牽制住壺關的守敵,讓他們不敢增援禹王山,這樣虎步軍纔有可能拿下禹王山要塞。

於是黃崇和高遠商量了一下,由黃崇帶領虎步左營和虎步右營一萬人前去攻打禹王山要塞,由高遠率新成立的虎步別部營五千人佯攻壺關,等到黃崇那邊拿下禹王山要塞,別部營再撤回根據地。

這兩年虎步軍在潞縣、襄垣一帶發展不錯,除了開闢出穩固的根據之外,虎步軍的兵力也是不減反增,由兩個營的規模擴大了三個營,是三個根據地裡面發展最好的一個。

計劃妥當之之後,高遠立刻率軍向壺關殺來,爲了把聲勢搞大,高遠多備旌旗和戰鼓,雖然五千人馬,但對外詐稱是一萬五千人,浩浩蕩蕩地向壺關殺來。

留守壺關的是右於陸王劉景,雖然壺關城中還有匈奴人的兩萬人馬,但劉景卻十分地謹慎,下令緊閉四門,堅守不戰。甚至在接到禹王山要塞的告急文書之後,劉景也是置之不理,認爲這是蜀軍聲東擊西的伎倆,想誘使匈奴軍出城,好趁機偷襲壺關城。

蜀軍的聲東擊西到是一點也不假,不過真正的目的卻是在禹王山要塞,沒有壺關守敵的增援,黃崇這邊攻打禹王山要塞變得異常的輕鬆,只用了兩天的光景,就拿下了禹王山,而後黃崇率軍一路長驅南下,在寒山要塞的東面與劉胤順利會師。

高遠很快地就退兵而去,當劉景明白了蜀軍的真實意圖之後,後悔的連腸子也悔青了,不過他也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蜀軍一路揚長而去。

黃崇是最後一個到達寒山要塞的,在他之前,羅襲已經是率軍抵達了寒山要塞的西面,不過由於寒山要塞的隔阻,羅襲還必須要等到拿下寒山要塞之後才能與東面的劉胤匯合。

而黃崇在攻克禹王山要塞之後,徑直南下,便與劉胤會師一處。

虎騎軍和虎步軍堪稱是劉胤麾下資格最老的部隊了,最早劉胤還在做安西將軍的時候,虎騎營和虎步營就是他的部下了,多年以來,虎騎軍和虎步軍做爲劉胤的左膀右臂,跟隨着劉胤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的戰功,而此次會師,則是兩個軍分別兩年之後的第一次聚首,兩軍的官兵相擁而泣,場面極爲感人。

現在寒山要塞已經陷入了蜀軍的團團圍困之中,兵力之比方面更是五比一,;蜀軍佔據着絕對的優勢,從氣勢上來看,現在蜀軍士氣高漲,戰鬥**極爲強烈,寒山要塞似乎是唾手可得。

不過匈奴守將常海卻是不以爲然,儘管寒山要塞處於兩面夾擊之中,但寒山要塞從修建這初,就是當做堡壘一樣修築的,所以他們絲毫不懼怕蜀軍的東西夾攻,現在寒山要塞之內糧草、兵器、防禦器械都準備地相當充足,如果蜀軍想要打圍困戰,寒山要塞支撐個一兩年都沒有什麼問題,如果蜀軍敢來強攻的話,常海更是有信心將他們扼殺在寒山要塞之下。

“蜀人想要拿下寒山要塞,門都沒有!”常海看着不遠處蜀軍的大營,輕蔑地自語道。(。)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