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後的三國 > 最後的三國 > 

第98章 潘多拉的魔盒

第98章 潘多拉的魔盒

原料的提純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粉碎、拌和、壓制、烘乾等諸道工序了。火藥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粉狀形態,一種是顆粒狀形態,用於製造導火索引信之類的火藥採用的是粉狀,爆炸威力大的火藥則全部是顆粒狀的。顆粒狀的火藥由於顆粒之間有着縫隙,點火之後可以實行迅速地爆燃,釋放出大量的化學能。顆粒越小越均勻越緻密,火藥的爆炸威力就越大。

理論上如此,但在實踐操作之中,劉胤發現難度很大,這方面畢竟沒有經驗可循,好在劉胤以前讀過明代戚繼光的《繼效新書》,對其中所載的火藥粒化方法記憶猶新。就是先按比例將硝磺炭混合反覆多次搗碾,使之成爲細末。再加上適量水或燒酒進行第二次搗碾,製成泥狀物。陰乾後碾碎過篩就能得到成品顆粒火藥,篩孔大小不同,得到的火藥也分別用於不同的火器。

粉碎採用大型的石碾,由馬或騾拉動,提純後的硫磺和硝石還有泡桐木炭分別用石碾細細地研成粉末,經過篩選加工,三種粉狀的原料被送到了拌和間。

在拌和間,三種原料按比例嚴格地混合在了一起,作爲導火索和引信用途的粉狀火藥直接被送往烘乾間進行烘乾。而進行粒化加工的火藥則摻入一定量的酒精,調成糊狀,陰乾之後再次被送上石碾。二次加工的石碾與初次粉碎的石碾不同,初次粉碎的石碾光滑平整,二次石碾則有碾上刻有螺紋狀的凹槽,通過碾壓,就可以得到比較緻密的顆粒。最後再通過篩選,將大小一致的顆粒成品挑選出來,不合格的顆粒將再次送回到石碾上再次加工。

高純度的酒精含水量較少,何況本身酒精也是一種易燃物,劉胤沒有選擇用水拌和而選用高純度的酒精,便可以使火藥的含水量大大地降低。

不過想要獲得酒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漢代人們飲用的米酒屬於發酵酒,比較渾濁,度數也比較低,善飲者一次飲酒一石都不成什麼問題。想要獲得高純度的酒精,就必須用蒸餾法來制酒,劉胤改造了釀酒方法,造出了清澈透明的蒸餾酒,並進行了二次提純,達到了七十度以上,這樣的酒精纔算是勉強合格。

一次張樂無意間來到了釀酒間,聞着酒香醉人,忍不住舀了一瓢嚐嚐,他喝的酒雖然沒有經過二次提純,但那也是接近五十度的原漿,張樂只把它當做了普通的白酒,吃得爽口,喝了個酩酊大醉,一直醉了一日方醒。

事後張樂暗暗稱奇,對劉胤道:“大哥,你造的是什麼酒,後勁如此之大,平日裡我可是千杯不醉,只喝了你的一瓢酒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劉胤不禁是苦笑不已,這可是高度白酒,和現在的低度米酒能是一個極別嗎?

不過張樂倒是意猶未盡,連聲稱讚劉胤釀出來的堪稱是天下第一美酒,如果大量出產的話,那可真發財了。

對此,劉胤倒是不置可否,如果趕上太平盛世,這倒不失是一個發財致富的好門路,但亂世伊始,命都快保不住了,還去釀酒,那不是吃飽了撐的?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火藥給鼓搗出來,這樣在陰平阻擊戰中,自己才能多幾分勝算。

最後的工序是烘乾,這也是火藥製作最關鍵的一步,潮溼是火藥的致命問題,潮溼的火藥幾乎不可能被點燃。烘乾間很狹長,兩面是空心的夾牆,左右各設有十條火道,頂部還開有通風口,左右牆壁上,還挖有六個大的圓洞,劉胤爲之設計了手搖式風扇。燒火後,烘乾間的溫度可以提升到六十度以上,加上手搖風扇的效果,被送到烘乾間的粒狀火藥很快就可以達到所需要的乾燥程度。

在烘乾間的末端,是包裝間,烘乾好的粒狀火藥被裝入特製的木桶中,木桶的內壁貼附有油紙,底部放置有生石灰,這樣纔可以有效的防潮。

火藥的生產即使是放在後世,那也是屬於高危行業,稍有不慎,便可以造成毀滅性的事故,劉胤創立火藥工坊的伊始,就把安全生產列在首位,制定出安全生產的十大規程,並要求所有的從業工匠完全遵從生產規程。

在各個生產間,除了工匠之外,劉胤還委派了若干個管理人員,由安平王府的家丁擔任,往來巡視,一旦發現不合規程的操作,當即處於嚴苛的懲罰。

在安全生產上,劉胤絕對不會半點容情,任何一點的麻痹大意後果都是無可估量的,因爲他很清楚,火藥生產絕不是兒戲,工匠們捱上幾鞭子不會要他的命,可一旦發生事故,不光是犯事的工匠,就算是整個操作間的工匠管事都有滅頂之災,爲了他們的生命安全,鐵腕政策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好在這些工匠身份低微,大多逆來順受,嚴苛的管理措施倒沒有給他們造成不適,他們也不會有什麼不滿的情緒,在威嚇之下,爲了防止自己受罰,每個工匠都不敢心存僥倖,不折不扣地嚴格按操作規程來做。

十多天之後,第一批粒狀火藥生產出來了,劉胤攥了一把在手中,心情那個激動。這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思的,從今天起,人類戰爭史將會掀開新的一頁篇章,火藥的出現整整地比原先歷史早了六個世紀,人類戰爭的格局從此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冷兵器的時代將會逐漸地終結,以火藥爲代表的熱武器將會登上歷史的舞臺。

從先前歷史火藥無意識地發明到今天劉胤有意識地應用,火藥將很快地爲世人所熟知並給世人帶來強烈的震憾,這也許將會是一隻潘多拉的魔盒,連劉胤都無法預知接下來人類社會因此而有多大的改變,它究竟會給人類帶來的是福還是禍,可是站在歷史的節點,劉胤別無選擇。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