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更晚了!!
………………
漢長安城內的街道佈局有着八街九陌之說,三輔舊事中曾寫到:長安城中,八街九陌。便是說了漢長安城交通便利,街衢洞達,衢路平正,正相經緯。
從城門通往城內的每條大街皆“披三條之廣路”,可同時並行十二輛馬車,可謂壯觀。
自漢高祖劉邦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定都關中,同年便決定修復興樂宮,並改名爲長樂宮,以此爲基礎,興建都城,取用當地一個鄉聚的名稱,名爲長安城。
公元前200年長樂宮建成,朝廷百官由秦朝舊都櫟陽徙入長安城,公元前199年又在長樂宮西側興建未央宮,至此,未央宮和長樂宮東西並立在龍首原上,傲然於世,也成爲漢朝帝王的生活和處理政事的主要地點。
皇帝劉徹時重新整修未央宮,增建有柏梁臺等建築,並改造原有宮殿,將未央宮前殿改造成以木蘭爲棟、文杏爲樑、金鋪玉戶、重軒鏤檻。並在未央宮北面增修高祖時草創的北宮,並新建有桂宮、明光宮等宮殿羣。
四面都有渠水或河水環繞,南面由東向西依次爲:覆盎門、安門、西安門;西面由南向北依次爲章門、直門、雍門;北面由西向東依次爲:橫門、洛門、利門;東面由北向南依次爲:宣平門、清明門、霸門。
此次閱兵路徑便是計劃自霸門進入,經長安街,由東朝西,路過皇宮,被皇帝檢閱後再通過雍門出城返回各自軍營。
在長安城北面的橫門東西兩側,設有九個市進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門外也設有市,城南還有專門交易書籍的槐市。
今日,全部關門。
可見,此次皇帝陛下的閱兵聲勢何等浩蕩。
不然,何至於隨着人流大潮往前涌去。
劉拓進言:民不知漢強,何用?軍不知民親,何用?
故,閱軍大典,與民同樂,普天同慶。
興許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盛況,老李頭他們一幫老頭將府中衆人圍在中間,並囑咐劉病已這些小子們各自跟緊隊伍,避免被人羣衝散。
長安城的各條街道之上皆是漢朝百姓。
距離閱兵還有一段時間,諸國使者皆已隨着漢禮儀官行至皇宮前門城牆高樓之上。
目睹此等風采的諸國使者無不感嘆大漢朝的強大。
安息國使者嘆曰:一城之人足以抵百國。
大意就是羨慕讚歎漢朝人口衆多。
其餘諸國使者也是頻頻點頭同意,大漢朝,不可與之爲敵。
漢之強大,舉世無敵!!
唯有匈奴使者壺衍鞮望着這一幕不發一語。
今日壺衍鞮身邊的副使呼喋爾未在其身旁,不知去做何事。
朝陽開始東昇,漢朝皇帝陛下劉徹帶領漢朝百官及太子殿下隆重而來。
華蓋如林,隨從數千衆,百官跟其身後,皇帝劉徹成爲衆人眼中最耀眼的星光。
“皇帝陛下駕臨!!”
一聲高喝將諸國使者驚了回神,忙行禮高呼:拜見漢朝皇帝陛下。
皇帝劉徹走上城門高樓,立在最中央,俯瞰前方的長街及漫漫人海。
此城喚作長安城,此國名做大漢朝,臣民皆爲漢人,朕爲漢人首。
“萬民同樂!!”
登上城樓的皇帝劉徹對着安靜下來的整座長安城高呼。
“萬民同樂!!”
“萬民同樂!!”
“萬民同樂!!”
…………
瞬間,萬萬人痛呼:陛下聖明。
山呼海嘯,甚有使者被此聲浪驚翻在地,可見恐怖。
此情此景,不應存在於世間。
皇帝陛下端坐在城門最中央,兩側皆爲重臣,霍光桑弘羊端坐在左首,右首乃是大漢朝的太子殿下劉弗陵。
緊接着,禮儀官引導各國使者入座,一溜排的座椅被坐上人影。
壺衍鞮跟隨禮儀官安靜的坐下,他神色平靜,只是緊握的手掌出賣了他的內心。
諸多重臣家眷也被安排在城樓一角,這也算是皇帝給臣下的一個福利,讓他們可以在家中重振雄威。
找了一個比較好些的位置,老李頭他們這些老頭終於可以呼口濁氣了,這一路擠來,對,基本上就是擠過來的,可謂是費盡了精氣神。
“孃的,什麼時候長安城這麼多人了?”
記得,久居長安城的百姓極少,今兒個倒是奇了怪了。
劉婷算是消息靈通的一人,她笑着對着諸位老頭說:“今日,不僅是長安城百姓,許多郡縣的文人志士也趕了來,長安城中的客棧前幾日都住滿了人,估計今日還有人朝這裡趕來呢。”
“奧。”
難怪這麼擁擠。
“咦,病已時耐這倆小子呢?”
衆人這才發現劉病已和時耐跑沒了。
老李頭揮揮手,說:“不用管他們了,今日太子殿下邀了這倆小子上城門樓子觀看閱軍大典,比咱們好多了。”
劉病已拉着時耐跑掉了,他們可不擠在這裡,個頭小的他們如何能看得見大漢朝威武雄壯的軍隊呢。
在人羣中四處亂竄的兩名小子身影快速消失。
嘭。
劉病已擡起頭,他剛剛撞到了一個鐵疙瘩,好硬的。
正巧,被撞那人低頭看了一眼劉病已,眼神不善,接着一個閃身淹沒在擁擠的人潮中。
“病已,快些走了,不然我們就趕不上了。”時耐喊着劉病已。
劉病已奧奧兩聲,揉了揉額頭忙跑了過去。
城樓之上,太子劉弗陵派人去接了來劉病已時耐張延壽張彭祖他們。
“怎麼來的這般晚,閱軍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劉弗陵看着姍姍來遲的幾人。
張延壽叫苦連天,“我的太子殿下喲,你是沒看到,今兒個差點連府門都沒出得來,人太多了。”說着張延壽嗨掀開衣袖說自己的手臂都被擠腫了。
沒有理會張延壽的哀嚎,劉弗陵對着劉病已問:“病已,你的額頭怎麼紅了一片,沒事吧?”
劉病已想起剛剛和自己相撞的那人,他這纔回想起來,那鐵疙瘩應該是刀,可是,今日是閱軍大典,怎麼會有人帶着刀呢?
“沒事,就是被撞了一下。”
“嗯,趕緊的,位子我都給你們留好了,上佳觀看之地。”
劉弗陵帶着他們上了城樓,將他們安排在了一個垛口處,從這裡朝長安街望去絕對是視野開闊,將下方的場景一覽無餘。
自此,大漢歷,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正月尾,大漢朝最爲盛大的閱兵儀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