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卿,不知當李家長輩給李陵取字的時候是如何想的。
飛將軍李廣,一生難以封侯。
李家更是命途多舛,自李陵之後在大漢朝湮滅的無一絲痕跡。
李陵估摸着是他們李家最後一個獨苗了。
古人最是看重香火傳承,這點誰都清楚。
轟隆隆。
數千騎兵如同洪流一般飛馳而過,引起了大地的顫抖。
爲首一人正是面貌大變的漢朝李都尉李陵。
堅昆,一個不爲人所知的地域。
李陵相信,在大漢朝,甚至所有人都不清楚堅昆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苦寒之地,蠻夷之地,貧瘠之地。
哈哈哈……
一聲朗笑,或是一陣自嘲笑聲。
且鞮侯單于,九年前你將扎勒丹珠嫁於我,又冊封我爲堅昆國王,這份恩情,李陵記得。
九年前,李陵對大漢朝仍舊抱有幻想,不過,當得知家族被滅的時候,他妥協了。
迎娶了且鞮侯的女兒扎勒丹珠,並接受了堅昆國王這一封號。
堅昆國,位於大草原的西北方向,和故鄉大漢朝中間隔着一個匈奴地域,據說,從未有漢朝人走到過這裡,他李陵,倒也算得頭一份了。
在這片土地上,李陵可以自由馳騁,刀鋒所指,無不俯首稱臣。
李陵的刀很快很鋒利,只是,極少出鞘。
他訓練的軍隊很勇猛,結合了中原軍隊的陣列和堅昆國牧民的悍不畏死。
這支軍隊在這片地域所向披靡,堅昆國的地盤也隨着這支軍隊的強大而擴充。
李陵只是越過葉尼塞河北上,在存足足夠堅昆國牧民存活的物資後他便會沉寂下來。
轟隆隆。
騎兵如同颶風一般掠過,驚跑了出來覓食的草原動物。
前方出現了一個村落,不,是部族,建有土屋的部族,和其餘草原牧民不一樣的土屋部族。
一道人影站立在高高的土牆上面,他看到了身披白色披風的李陵。
唉!
接着他又嘆息一聲,李家……可惜了啊。
數千騎兵受到了很大的夾道歡迎,吶喊聲更是一波高過一波。
接着,他們便各自回到家中分享喜悅。
他們的喜悅比劉拓更簡單。
李陵也策馬回到了自己家中,李陵的家很普通,一座土屋分三間,一圈土牆圍起來的院落,院落中栽種了一顆極其抗寒抗旱的歪脖子棗樹。
其實,李陵一開始是圍着土牆栽種了十餘棵樹苗,可惜的是都死掉了。
由此可見,在這個地方活下來有多麼的不易。
李陵還未坐穩便聽見了聲音。
“李兄,我等來訪,還不快快出來。”
李陵一陣搖頭,聞其聲便知是誰了。
出了低矮的房門,李陵便見得蘇武常惠徐聖三人走了進來。
“蘇兄,常兄,徐兄。”李陵打着招呼。
蘇武常惠徐聖三人笑着在院落中的土墩上坐下。
說起來,三人還是要感謝李陵的,要不是李陵將三人從匈奴那裡要了過來,說不得此刻的三人早已經死去。
蘇武將手中提着的一罐土酒放下。
在這種地方,什麼都是土的,土屋,土牆,土酒,就連人也是土的。
只是,在這土地方夾雜了幾個不土之人。
這就有些異類了。
李陵的婆娘扎勒丹珠很好,脾性絕對的溫和,她提着瓦壺給幾人的碗中倒滿了水。
“多謝。”
“唉,徐兄,這聲多謝,多餘了。”蘇武打趣着徐聖。
徐聖愕然一下,說道:“極對極對。”
在這種地方說謝謝,純屬多餘。
李陵倒也爽快,將打獵來的一頭野鹿放血剝皮,很是熟練地穿插在了一根纖細的鐵柱上。
今晚,註定又是一場篝火加燒烤盛宴。
“李兄,可有消息?”蘇武問出了此行的問題。
李陵喝了一大口的水,有調皮的水分自李陵嘴角流出,滑過他的胡茬。
抹了一把嘴,李陵說道:“剛剛得到的消息,匈奴和大漢朝之間的戰爭停止了,聽說是因爲大雪封路,不過,我猜想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幾何時,世人見過生長在嚴寒之地的匈奴人懼怕過風雪。
“不過,這總歸是好事。”李陵覺得不打仗就是好事,“算算日子,也該過年了。”
離開大漢朝多年,這裡的所有人仍舊記得年關將近,這是屬於漢人的年關,是他們要過的新年。
不打仗,就說明大漢朝可以安心的過個好年。
下大雪,也說明大漢朝來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頭。
這……又如何讓他們不慶祝呢?
蘇武點點頭,這……確實是一件好事。
大漢朝距離他們此刻所在的位置大概得有個幾千公里遠,此生,他們恐極難回到大漢朝,可是,他們還是在堅持着,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
漢節?漢風?
不,他們不知道。
常惠問道:“不知,李兄還有沒有別的消息?”
李陵點頭,說道:“嗯,匈奴與大漢之間的戰爭停止後,狐鹿姑單于派遣使團前往長安……長安城,不知是何用意。”
許久未提過大漢朝的國都長安城,猛然一說起,李陵竟還有些口吃。
多麼懷念的一座城池!!
可惜,此生再無緣了。
只是,聽到這話的蘇武常惠徐聖三人卻是琢磨了起來,匈奴派遣使團入長安城絕對不是好事。
究竟是何目的,那就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但願\u001e……長安城有能人出面吧。
身在此地的他們鞭長莫及,根本無法揣度匈奴人的意圖,只能概要分析。
“還有一則小道消息,不知是真是假?”李陵再次開口。
“但說無妨。”
真假無妨,就怕無消息傳來。
“據說,前段時日皇帝移駕甘泉宮,侍中僕射馬何羅等人聯合鉤弋夫人謀反……”
“啊……”
單單一個謀反詞彙就足以引起衆人的驚訝了。
李陵當然能夠清楚三人的反應,繼續說道:“不過失敗了,聽說是被皇室子侄劉拓所救駕。”
劉拓的名字也第一次出現在域外衆人耳中。
劉拓,衆人紛紛回憶或是猜想劉拓是何許人也。
大漢朝,還是不安穩呀。
這則消息更是讓蘇武常惠徐聖之人歸去的心思愈發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