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

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

崔耕猶豫道:“且容本官仔細思量……”

武則天和太平公主共享男寵的事兒史有所載,再加上隨時可以驗證的免死金牌,崔耕對惠範的身份毫不懷疑。

但到底如何處置慧範,他可就爲難了。

放了?無疑是樹了一個強敵。這個慧範和尚既和女皇陛下不清不楚的,又富可敵國。他若緩過勁來,肯定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不放?現場一千多號人,怎麼保密?但凡有人一報案,張氏兄弟還不如獲至寶?視女皇陛下的免死金牌如無物,自己可就死定了。

到底該怎麼辦?

“崔京兆,且聽老朽一言。”

這邊崔耕猶豫不決,那邊漕幫幫主顏亮可着急了。無它,惠範脫困後會先對付誰?不是位高權重的京兆尹崔耕,不是天潢貴胄李隆基,必須得是作爲軟柿子的漕幫啊!

顏亮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還請崔京兆將這慧範和尚乃至天王寺衆僧兵,就地正法,一了百了。只要您答應了此事,我們漕幫上下,唯您的馬首是瞻。”

宋根海不屑道:“願意爲我們崔大人效力的多了,缺你們漕幫的這大貓小貓三兩隻嗎?”

顏亮看向李隆基,頗爲自傲地道:“若我們漕幫自賣自誇,崔京兆可能會將信將疑。不如就請臨淄王,介紹一下我們漕幫的真正實力吧。”

李隆基此時心裡都在滴血,暗想,自己千辛萬苦瞞這朝廷來到灞橋,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險攙和漕幫和天王寺的事兒,不就是想把漕幫收服嗎?現在可好,非但沒達成目的,還得親手把漕幫拱手送上。

然而,形勢比人強。他再不樂意,因爲怕慧範和尚報復,還得把漕幫的情況如實相告。

原來,眼前這些人,只是漕幫三天內能集結的青壯罷了。漕幫真正的實力,卻是遍佈天下的幫衆。

這些幫衆除了各碼頭的搬運工、拉船的縴夫之外,就是船工。

這些船工,每年四月從家中起行,六月抵達揚州,在揚州將當地的糧食裝船北行。八月經由淮河進入汴河,十月到達黃河河口。

其時正是黃河水最爲氾濫的時候,使船隻通過三門峽天險成爲了可能。船工們冒着生命的危險,經黃河,通過渭水,於十一月下旬抵達長安。

現在船工們還在路上,漕幫才被天王寺的和尚欺負的沒脾氣。要不然,破船還有三斤釘,四五千人的漕幫,沒那麼容易對付。

崔耕聽完了,疑惑道:“等等,按臨淄王你的意思,是每年十月間,漕船纔可能通過三門峽天險。那這些船,怎麼回揚州呢?”

“沒法回去。”李隆基苦笑道:“所以,漕幫每年都是在揚州買船,灞橋賣船。以至於漕糧的價格,有鬥米鬥錢之稱。”

崔耕驚訝道:“鬥米鬥錢?這麼貴?”

顏亮插話道:“雖然鬥米鬥錢是誇張之語,但四五十文總是要的,年景不好的時候,就要到七八十文了。”

崔耕換算了一下,沉吟道:“那就是一石米一貫錢,可真夠貴的。若是運來了漕糧,朝廷不肯收怎麼辦?”

這話問到了關鍵之處,長安的米價,可遠到不了一石米一貫錢,只能是朝廷爲了穩定物價,做這個冤大頭。

顏亮介紹道:“原來運漕糧的是朝廷大軍,謂之“漕丁”,費用居高不下。鬥米鬥錢之稱,就是那時候傳下了的。後來,戶部侍郎錢唯理上書朝廷,改良漕運,纔有了民間運糧之舉。朝廷規定,若想轉運漕糧,必須得先取得戶部所發文書。所買的糧食,只能來自揚州太平倉。換言之,我等漕幫之人臨行之前,就已經和官府商量好價格和數量了。”

崔耕沉吟道:“就算漕運制度再嚴密,若漕幫若勾結官員,上下其手,每年賺的錢財,恐怕東海龍王都要動心啊!”

顏亮苦笑道;“以前我漕幫的確風光,戶部管理漕糧的主事,也的確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只是陛下遷都之後,漕運在朝廷眼中可有可無,我漕幫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只能勉強維持而已。”

崔耕明白,即便“勉強維持”,以擁有四五千子弟的漕幫實力,也端的不可小覷。

那麼,由此可見,與漕幫爲敵的天王寺,實力也相當不小。

他想了一下,看向慧範道:“漕幫實力非凡,本官真是動心的很哪。大和尚,如果你拿不出來比整個漕幫更大的利益。那說不得,本官可要……殺人滅口了!”

慧範和尚眼珠亂轉,道:“貧僧有千萬貫家財,願意獻與崔京兆。”

“哼,殺了你,那些錢財還不都是本官的?”

“貧僧可以在陛下面前,爲崔京兆美言。”

“有張氏兄弟作梗,你現在能否見得着陛下都不好說,下一個。”

“下一個,下一個……”惠範心思電轉,忽然眼前一亮,道:“貧僧在長安有些勢力,應該能對崔京兆有所幫助。”

崔耕不以爲然的道:“長安四大幫派,本官沒聽說過有天王寺這麼一號。”

慧範道:“那不一樣啊!在長安,小僧做的都是正經生意。所以,不入四大勢力之列,其實論起真正的實力來,貧僧絕不在那四大幫派之下。”

“正經生意?”

“的確是正經生意。小僧的父母,是天竺貴人。五十年前,他們爲避天竺之亂,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來長安定居。幾十年來,我家的生意就遍佈全國,纔有了這千萬貫的家資。

崔耕原本還以爲,這慧范陽是借了太平公主的實力,巧取豪奪,纔有了這千萬貫的家財呢。現在才明白,人家惠範和尚的祖上,本來就留下了鉅額財富。

他疑惑道:“那你爲何又出家爲僧了呢?”

“小僧自幼體弱多病,家父怕我難以養大,就讓小僧入寺修行,以求得佛祖的庇佑。只待小僧成年之後,再還俗繼承家業。只是,小僧天分甚高,被天王寺主持收爲衣鉢傳人。後來,我那師父死了,我繼位爲新的天王寺主持,也就懶得還俗了。”

崔耕道:“看來,你在長安城內的產業,都是你家先人所留了?”

“確實如此。其實,小僧以前一直循規蹈矩,精研佛法,不敢做絲毫逾矩之事。只是後來,因爲小僧和太平公主乃至陛下有一番際遇,纔不知天高地厚,蓄養僧兵,做了一些錯事。現在小僧願意痛改前非,還請崔京兆大發慈悲,饒了小僧這一次吧!”

言畢,惠範和尚把頭磕得如同雞碎米,功夫不大,額頭上就是鮮血淋。

崔耕心中一動,道:“你這些年,身上可有命案?”

“小僧不敢,絕對沒有!”

“那顏嬌嬌被你綁架,清白可曾有損?”

“絕對沒有。”

“這個啊……饒了你也是不行。”崔耕沉吟道:“但是,空口無憑,本官更不信什麼賭咒發誓。你打算如何,讓本官相信你是誠心要痛改前非呢?”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