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進駐泉州港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奮鬥在盛唐 > 奮鬥在盛唐 > 

第114章 進駐泉州港

第114章 進駐泉州港

關於臨時換防至泉州港後,武榮縣折衝府需注意的一切事項,沈拓詳致地交代着,足足花了將近半個時辰,這才稍稍停頓了下來,道:“關於換防應該注意的事項,本官就說到這裡。接下來,請刺史大人明示。”

“是!”郭恪和崔耕又趕緊站起來,再次給馮樸行禮,

馮樸倒不像是那種喜歡長篇大論的上官,僅僅溫言勉勵了幾句,後走下來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和煦道:“本官也沒什麼好交代的了,該說的該要注意的,沈大人都交代的很細緻了。此番換防何等之重要,想必兩位也清楚得很,本官無需再多加贅言。”

話畢,馮樸遂以身體有些疲乏爲由,慢步離席。

沈拓嗯了一聲,也隨行而去。

不過剛走到門口,他又忽然駐足,轉了回來,神色肅然道:“本官再交代幾句。郭都尉,崔長史,泉州港既是朝廷的財稅重地,更是大唐對外邦的臉面,你們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得魯莽行事。”

聽着馮樸的話,見他走遠,崔耕與郭恪的臉上各有不自然。

因爲沈拓離去前的這番話委實太託大了,不僅崔耕聽着這話都彆扭,就連郭恪都瞬間將臉陰沉下來。馮樸在場的時候,你沈拓代爲宣佈調令,對他們哥倆吆五喝六也就罷了,也能接受。畢竟是刺史府目前的首席發言官嘛。

但現在馮樸已經走了,你沈拓不過是七品的錄事參軍而已,對崔耕這從七品的折衝府長史耍耍官威也就罷了。但郭恪乃是正六品的折衝府長史,論品秩在沈拓之上,你憑什麼也一副上司的口徑?

出乎他預料的是,官二代郭恪陰沉的臉色稍縱即逝,最後居然破天荒地低調了一回,抱拳拱手道:“多謝沈大人教誨。”

沈拓唔了一聲點了點頭,繼續道:“另外,你們倆今晚最好也別住在城裡,這就回軍營安撫將士們吧。兵貴神速,一定要在明天天亮之前,接管泉州港的防務,不得有誤!”

郭恪正色道:“遵命!”

崔耕也只得跟着施了一禮。

離開刺史府,崔耕怎麼想怎麼彆扭,含含糊糊地道:“郭都尉,今天沈參軍的表現,卑職絕得大有古怪!”

郭恪輕輕嘆了口氣,道:“可能真是要變天了。”

“這話怎麼說?”噌地,崔耕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八卦之火。

郭恪卻貌似不願說得再多,擺了擺手道:“不關咱們的事兒,別問了。”

崔耕心中卻有所猜想,錄事參軍沈拓是武舉之身,而郭恪也是武舉之身,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聯繫?

郭恪在長安城中頗有跟腳,而宋廉又在這個時候要命的時候不知所蹤,再想到那個從未見面的武司馬……難道說,他們都是武后一系的人馬?包括郭恪這廝的身後大家族,也都是武后一系的?

架不住八卦之心作祟,他還是不死心地試探着問道:“郭都尉,你說宋長史到底幹嘛去了?怎麼今天這麼大事都不露面?”

“據我所知,宋長史的座師乃是……”

郭恪的話說了一半,又戛然而止,搖了搖頭道:“罷了,朝廷裡面的那些事兒,說了你也不懂。”

崔小哥兒就是這麼賤,你越不說,他偏偏越是心癢難耐。

他心裡的那團小火苗燒得更熾烈了,道:“下官不懂,都尉大人就幫忙解釋解釋唄?說說唄,宋長史的座師到底是誰?跟宋長史今天突然……”

“好了,你莫要多問了!”

郭恪諱莫如深地打斷了崔耕的八卦。

然後苦笑一聲,鄭重其事地說道:“本官只能告訴你,管他龍爭虎鬥,咱們做好臣子的本分即可。”

說罷見着崔耕還是滿臉不死心的小八卦,又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崔長史,希望這三個月的臨時駐防,你能好好的輔佐本都尉。只要這期間泉州港不出岔子,屆時少不了你的好處,對你也是一場莫大機緣。”

崔耕還要再問,這次郭恪卻堅決不肯再多透露一字了。

二人出了城,此時衆府兵已經搭起了臨時大營,大軍暫時歇息一晚。

次日天色微亮,吃罷早飯,郭恪就下令拔寨起營,向泉州港進發。

又是一路疾行,在紅日剛剛升起的時候,大軍已經抵達了刺桐港。

他們來的時候是從港口外面往裡面看,這次卻是從裡面往外面看,感受卻是大大的不同。

只見海港之上,帆檣林立,舳艫相接,無數船隻擁擁簇簇,綿延數裡,氣勢磅礴。

其中最龐大的,還得說是屬於唐人的福船,長十三四丈,寬四五丈,高四五丈,桅杆又有十餘丈,其餘船隻和它比起來,都得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又有各色蕃船穿插其中,形態各異大小不同,充滿了異域風情。

雖然船多,卻是不亂,在載有大唐官員的小船的引領下,或進港,或出港,或者上貨,或者卸貨,進退有序。

岸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摩肩擦踵,仿若集市。

除了大唐本地人外,更有高鼻深目身着亞麻服飾的大秦人,渾身如黑炭牙齒賽白雪的崑崙奴,個頭矮小神色彪悍的扶桑人……還有衆多叫不出名目,身着各種奇裝異服地番邦人。

然而,這麼多不同人種,不同語言,不同宗教的人,卻都能在此和諧相處,各取所需。甚至在當地衆多“舌人”的幫助下,與他人交流無礙。

饒是崔耕兩世爲人,見到這副勝景都不由得目瞪口呆,駐足嘆道:“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港!”

“不,不,不,這位上國將軍,你說錯了。”

旁邊一個身着白袍的金髮蕃人正巧路過,忽然停下了腳步,操着極爲流利的唐言糾正道:“我承認這個港口很大,很繁華,但是在遙遠的西方,我的祖國,有一座港口比之絲毫不差。這個港口的名字叫做亞歷山大港。”

崔耕雖然之前沒聽人說起過亞歷山大港,但在那場大夢中,卻對此港知之能詳。

他淡然一笑,反脣相譏道:“一千年以前建立的亞歷山大港,的確可稱偉大,它也的確曾是世界第一大港。不過可惜了,此港屢遭戰火,如今已經大不如前。現在要說能與我泉州港比肩,着實勉強。”

那蕃人臉色驟然一變,道:“亞歷山大港和此地相隔何止萬里?你怎麼知道的?莫非你認識我的族人?”

崔耕嘿嘿一笑,傲然道:“我們唐人就是這麼!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番邦人,我大唐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你還是不要少見多怪爲好。”

又微微一揚了揚下巴,道:“本官還有軍務在身,這就不跟你閒聊了,告辭!”

崔耕裝完逼就跑,功夫不大,就跟上了郭恪的隊伍。又過了一刻鐘左右,泉州折衝都尉府就在眼前了。

崔耕曾經聽沈拓介紹過,此地的府兵早已被調走,唯有幾個雜役在維持府邸的正常運轉,會有一個姓林的兵曹吏負責與他們交接這座府邸。

當即,走上前來,吩咐那看門的老卒道:“快去報予家林大人得知,就說……”

話剛說到這,就有一身着錦衣,腰懸白玉佩的年輕人走了出來,高呼道:“來了!來了!”

不待崔耕看清來人,便見着這年輕人奔至郭恪面前,行了一個大禮,道:“見過郭都尉!卑職林闖,忝爲泉州折衝府兵曹吏。眼下是由卑職率編外役卒三十人,留守折衝府。今日正式與郭都尉交接泉州港駐防。”

崔耕:“……”

郭恪與幾個府兵站在一起,盔甲並不鮮明,微微一愣,道:“你認得本官?”

“郭都尉,你忘啦?”林闖自個就站起來了,頗爲興奮的比劃着:“咱們倆之前見過啊!就是在我姐夫的家宴裡面,那天就九月初七。我主動給你敬酒,你一飲而盡,還誇我朝氣蓬勃前途無量呢!”

見郭恪還是面露疑惑之色,林闖又着急地提醒道:“我姐夫,就是刺史府的錄事參軍,沈拓。”

“原來是你!!!”郭恪和崔耕異口同聲地說道。

崔耕看清林闖面貌之後終於想起是誰了,難怪看着這小子點面熟。

他不就是沈拓的小舅子林三郎嗎?

想當初假酒案中,這小子摻了一腳,要不是邀天之幸,方銘送了匿名信,讓宋根海誤把他當成了冒認官親的小賊,自己恐怕得吃一個大虧。

奶奶的,怎麼一段時日不見,他也入仕了?這還真是上頭有人好做官啊!

前些日子還是富家公子哥兒,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泉州折衝都尉府的兵曹吏。

這兵曹吏在軍府中看似權位不重,卻是實打實的九品文林郎啊!正兒八經的大唐公務員序列。

崔耕圍着林三郎身邊轉了個圈,樂道:“呦嗬,這不是林三郎嗎?這還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原來是你……”

林三郎也終於看清,並想起來,眼前這位新來的崔長史竟然也是“老熟人”。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