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故宋帆影 > 故宋帆影 > 

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

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

八月中,元廷召集了一次大的朝議。

一般來說,這樣的朝議並不多,因爲皇帝平常更喜歡在自己的寢宮便殿接見那些親近的臣子。

朝議,說明有大的事情要決定。

這次要議的主要就是一件事,楊村驛的戰事。

這一戰似乎又要輸了,如果僅用察罕和他的幾萬兵馬的話。

所以現在有個兩難的選擇,要麼從北征的大軍中抽調十萬人南下,要麼從江南抽調十萬人北上。

十萬人,不能再少了,楊村驛的這些地老鼠,真的很難對付啊!

朝議中的爭論很嚴重,皇帝沒有制止這種爭議,他的心裡也很矛盾。但吵來吵去最終也沒有吵出一個真正能讓所有人認可的結果。

因爲征伐漠北的大軍和平定江南的兵馬都在緊要關頭,輕易是動不得的。

首先是北方草原的亂事,幾乎所有入主中原的王朝都要面臨北方蠻族的威脅,大元帝國也是如此,當蒙古人離開草原佔據了中原大地,它就漸漸的變成一箇中原王朝的樣子,反過來又要受到北方的同族侵擾。何況草原一直是蒙古人的根本,對此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蒙古貴族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可以沒有中原,但不能沒有草原。甚至有人想過要殺光所有漢人,把全天下的土地都變成牧場,只不過無法實現而已。

這兩年,北方的亂事就像燒不盡的野草,漠北、西北、東北都無法省心。

漠北方面,蒙哥汗之子昔裡吉正在肆虐,劫持了忽必烈第四子北平王那木罕和丞相安童,並大掠乞兒吉思五部,殺謙州屯守萬戶怕八兒,東犯和林,掠走了先朝成吉思汗大帳。

西北方面,海都仍佔領蒙古草原西部及乞兒吉思的大部,遮斷了忽必烈與西方諸汗國的交通,構成西北方面的強大威脅。忽必烈不得不在和林、哈刺火州一線,派出大量軍兵駐守。

ωωω¸Tтkan¸¢O

東北方面,又有強大的蒙古宗王乃顏擁兵自重。乃顏是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後裔、有名的塔察兒國王之孫。在成吉思汗分封的東部諸王中,斡赤斤繼承了母親訶額倫的財產。在左手諸王中,土地、人民,以二十分計之,乃顏獨得其九,其餘忙兀、兀魯、札刺兒、弘吉刺、亦乞烈思五投下共得十一。就在帝國以以重兵防禦西、北方向的海都和昔裡吉的時候,乃顏見有機可乘,自恃軍隊衆多,封土廣大,謀起兵響應海都,對忽必烈進行東西夾擊。不久前,遼東道宣慰使向朝廷呈送了密報,稱乃顏“有異志,必反”,這一面的局勢也已箭在弦上了。

帝國的北征大軍雖有三四十萬之多,但要分佈在廣袤的草原上,面臨幾個方向的叛軍,人數並不充裕。但如果沒有直沽的意外,北方草原還是可以慢慢平定的。經過幾年的遠征,漠北、漠南的戰事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伯顏、土土哈部在鄂爾渾河上大破昔裡吉軍,收復了和林。漢軍都元帥闊闊帶、李庭北逐撒裡蠻,大將阿尤、重臣相威西戍別失八里。三面叛軍眼見就可以打破一面,正需再加一把勁的時候。如若再要防備將反未反的乃顏,兵力就更不敷使用,或許還得增兵,想要抽出十萬人來,談何容易呢?

那麼再把眼光放到南方,南方伐宋的軍隊也不過三四十萬,其中還有一大半的新附軍。當年丞相伯顏北征,抽走了大部分精銳,使得早就要亡國的殘宋撐了幾年竟還吊着一口氣,甚至能時不時發起幾次反攻,造成不小的麻煩。如今東南沿海的反抗軍此起彼伏,打着宋軍旗號的民間義勇死灰復燃,還有江淮、山東的紅巾遮斷道路,南征軍早就捉襟見肘,若再抽十萬人出來,各種反抗力量必然趁虛而入、勢力大張,那簡直就等於是放棄了江南!

就皇帝與大部分蒙古貴族們本意而言,北方的草原地位更重。但江南是整個帝國的財賦重心,江南一失,中原就要動搖,甚至整個大元帝國都有崩盤的風險。

動漠北還是動江南?

就好比問一個瘋狂的賭徒,下一局押左手還是押右手?

不管右手還是左手,都是十指連心,都是肉呀!

南北都不可舍,但大都更應該救,那是帝國的心臟與中樞。楊村驛正是插在帝國胸口的一枚釘子,爲了拔掉這顆釘子,皇帝或許還真不得不冒着折損一條手足的風險。

……

大都城東北的坊巷之間,有成片的深宅大院,許多達官貴人都居住於此。

其中的一處朱門大宅,門楣上掛着“張府”,這是大元朝中書右丞張惠的府第。

“老爺,散朝回來了!”

“嗯!”

一乘八人擡的大轎從外頭進門,這一家的主人張惠剛從宮中朝議回來,下轎踏入中庭。

一名身材瘦長的中年人迎了上來,噓寒問暖,此人是張惠的管家兼師爺朱珍時,最受張惠的親信,一路跟着他走進內院而不需避嫌。

“老爺可還是憂心直沽的戰事?”

這些天張惠一直愁眉不展,主要爲楊村驛的這個大麻煩。實際上滿朝大小官員都在爲這事而奔忙,左丞相阿合馬正焦頭爛額,張惠作爲阿合馬的左膀右臂,也同樣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今日朝議,要決定從漠北或江南抽調大軍十萬進剿直沽,此事難定吶!”

“南北都事關國本,就不能從別處調兵了嗎?”

“不是不想,是不能啊!幾場大戰,中書省的衛戍軍已經損失了五六萬,武衛軍都快打光了,再下去就要打到陛下的質子軍甚至薛怯軍了,那是斷不可行的!”

“那從中書省或者遼東新籤一些兵馬可行麼?比如再調些高麗軍、女真軍?”

“不可,國人尚且不行,下軍更不濟事,僕從軍戰力低下,只恐又勞師糜餉、徒勞無功吶!”

如果徵調大軍,想必阿合馬還是要做督運糧草的活兒,大都可是耗不起第二次了。

“卑職以爲,不如試着招降楊村驛。”

“招降?”

“對,或者說和談!”

“唔……”

這個建議乍一聽很有些荒謬,但看朱珍時卻是認真的,現在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

議和……議和……

張惠沉吟着,思索起來。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