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故宋帆影 > 故宋帆影 > 

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

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

眼下的戰況都還順利,各個塢堡逐一告破,就連抵抗最激烈的林家塢堡,也是一鼓即下。

但在一系列漂亮的勝利之外,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德化林家跑了幾條漏網之魚。

五大家族的各個要犯,除了林培德急火攻心死在了自家塢堡的門樓上,張崇仁在暖閣裡吞金自殺。其餘家主及相應脅從人員都已經被看押在州衙大牢,就剩林世雄與林世傑兩個餘孽仍舊在逃。

元月十七日夜,何紹基收到德化兩處道口的守兵來報,說有一支數百人的武裝從北往南闖過,很可能是倚洋鐵場的守礦家丁試圖退往林家塢堡。

何紹基馬上傳令給第一旅旅帥刀敵蒙,命令他即刻增兵給各關卡、道口,對這些散兵遊勇進行圍追堵截。

當時刀敵蒙拿下林家塢堡還不到半天,忙着打掃戰場,料理善後事宜。接令後就在林家塢堡周邊幾十里加強了防禦,並將志願材勇一隊隊的派出去漫山遍野捉拿四散逃命的林家家丁。

忙活一夜,倒是抓到了不少小魚小蝦,但審問之後發現,少了兩個重要人物,林家的老三林世雄和老四林世傑。幾十裡方圓都沒音訊,沒有發現成建制的武裝,更沒有傳說中往南撤來的那支兵馬。

到了第二天清晨,終於得到可靠消息,那支流竄的隊伍又連破兩個道口往北邊去了,而且仍舊是從之前被衝破的那兩個道口經過。

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這支亂兵竟讓上萬人的追捕都撲了個空,他們很可能是得到林家塢堡破滅的消息,又改變方向撤回去了,其意圖八成是想逃往北邊元兵控制的區域。

情報來回耽擱了不少時間,等到何紹基調集各處取勝後的精銳力量追擊,時間已經到了元月十八日的午後。一路追蹤,到了一處名爲嶺下莊的小村莊,發現該莊五百多口全都橫七豎八的死在打穀場上,附近的空谷倉裡則找到了上百具被燒的面目全非的女屍。

這令人髮指的殘忍罪孽,讓追擊的官兵都不忍直視,這些無恥的狗賊,竟兇惡到了這樣的程度。

繼續追蹤,在二十里外的獅虎山隘口,竟又發現了更慘無人道的場景。只見周邊的幾十株大樹上,全都掛滿了屍體,此處隘口把守官兵們的屍體,整整兩百多具,而且都被剖腹挖心,幾尺長的肚腸一直從樹上垂掛落地,陣陣刺鼻的腥臭味令人作嘔,同袍們的慘像又不由得讓人怒髮衝冠。

這一樁樁血債,誓要用血來償!

林世雄與林世傑在出逃之前有意犯下這樣的罪行,尤其在最後一道關口,將所有把守官兵全部剖腹挖心,毫無人性,這是故意在向泉州,向張鏑示威呢!

追擊部隊在獅虎山隘口止步,因爲再往前就到南劍州地界,已是北元的控制區。

德化知縣吳一鳴哭喪着臉趕到州衙,其他六個縣都在歡慶勝利,就他的德化縣出了這麼大的紕漏,連自己的縣尉李著也折了進去。李著是由於自己的輕敵和粗心送了命,當然也可以說是死於林世傑的詭計。當時那無恥的小人夏新正自稱嶺下莊的普通莊戶,還讓另一名家丁假稱是已經被他們害死的夏新安,連名字都懶得換,就上前矇騙守關的李著去“解救”他們。結果是一時心善或者是一時貪功,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李著的一百多人在半道上被林家兄弟的人馬伏擊,一個都沒有走脫。得手以後,林世雄、林世傑又帶着家丁突襲獅虎山隘口,隘口上只剩下七八十個志願材勇和十來個老兵,將士們儘管進行了堅決而慘烈的抵抗,終因寡不敵衆,盡數殉職。因爲他們的抵抗,讓林家的手下也損失不小,林世傑一怒之下,竟令人將殉職的官兵們全都剖腹挖心、掛在樹上示威!

對德化知縣吳一鳴而言,這些事畢竟都發生在自己的轄區,手下損兵折將不說,還把林家的兩個崽子走漏了,走之前更在邊界犯下累累罪行,狠狠的打了知州的臉,這實在讓他惶恐而又羞慚。

張鏑震怒了!

天子一怒,流血漂櫓。諸侯之怒,百里焦土。

倒不是因爲知縣吳一鳴的無能,而是林家餘孽的囂張。

張鏑的怒氣也不會針對無辜的衆生,但一定會讓作惡多端者顫抖!

先不忙着慶功,惡賊不死,食不甘味!

泉州的庶務和各項善後事宜就交代給陳復主理,張鏑親自部署追捕這羣惡賊的事宜。

首先令親衛隊長蔣武率第二師所有騎兵,共五百餘人,迅速追擊,張鏑也帶玄甲兵親自到了德化。再集中所有正兵和志願材勇,全部開往北部邊境,監控南劍、福州,若元兵敢有異動,就讓他們有來無回!

如今泉州有主力正軍近萬,精銳水師五千,還有五萬多剛經歷過實戰鍛鍊的志願材勇,實力比起剛下泉州時又增長了不少,而且隨着材勇的訓練成熟,這樣的實力增長還在不斷飛躍。數萬大軍往北壓去,足以讓福州的王積翁和南劍州的印德傳夜不能寐了。

擺出這麼大的陣仗,誰能想到只是爲了追捕幾百個流賊呢?

張鏑這麼做看起來有些興師動衆,卻並非完全是被情緒左右,衝動而爲,其實這是一種姿態,表明自己絕不會放過殘害百姓的元兇。

蔣武率領的騎兵隊動作很快,從集結出發到越過虎頭山關隘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

第二主力師的騎兵全都是輕騎,平日裡主要是哨探、傳令、追擊的作用,這次追捕流賊自然也是最適合的。五百人只帶三日糧秣,配騎弓與彎刀,輕裝急進,只要儘快追上那些流竄的賊子。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