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漢末大明星 > 漢末大明星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張平佈道

第一百五十九章 張平佈道

“哈哈哈,痛快痛快,老白,你沒看到那張曼成的臉都綠了。 多虧了老白你的主意。”眭固放肆的大笑着。

白饒撓着頭憨憨的跟着笑。

張平、張燕等人也都不禁莞爾。這看似兒戲一般的一場仗,打的當真是出其不意,贏的也是莫名其妙。若不是通玄大意,太平軍未必能如此輕易的取勝,光憑正面破陣,太平軍還不知道要折多少人在面。

不過經過這連番與張曼成軍的你來我往,太平軍的損失也是不小,總計減員快達到了四、五千人之多,要知道太平軍總計也纔不過兩萬餘人,這還沒有拿下張曼成便已經損失了將近四分之一的戰力,這可都是久經沙場、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士,這可以說是太平軍目前以來遇到的最難對付的敵人,損失也是成軍以來最大的。所以目前的戰況對太平軍來說當真是不容樂觀。

當然張曼成軍也好不到拿去,偷襲埋伏張平的張闓軍被全殲,黃邵所部被打殘,再算太平軍與其的這連番攻防,張曼成軍的損失不下萬人。若是按照張闓所說張曼成軍精銳兩三萬人的情況,折損近半,太平軍可是要慘了許多。當然打仗從靠的都不是誰人多,而是有很多的因素摻雜其。

“諸位,我太平軍折損不下,卻遲遲未能拿下張曼成軍,你們可有什麼好的破敵之策?”張平環視了一圈下面諸將詢問道。

諸將都低下頭去,這些黃巾出身的將領大多都是靠着一身勇武,陣殺敵他們都是不懼,可是讓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卻是有些難爲他們了。張平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郭嘉、郭白太幾人身。

郭嘉顯得有些煩惱,他一時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雖然聰慧,有些思妙想,但畢竟年紀和閱歷有限,還未能成長到日後鬼才的高度,此時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是有些撓頭。

“天師,我以爲我們還是應該正面攻城。”

張平聽到張牛角說話,不由想他看去,“可是這攻城的損失實...我太平軍有些消耗不起啊。”

張牛角有些默然,這是精兵的缺陷,在攻城這種基本需要靠人海堆出來的戰事,精銳的作用被弱化到了與普通士卒無異的程度。精銳不假,可是面對守城所用的落石、滾木、熱油等都顯得蒼白無力。

“天師,我們雖急,但是隻怕張曼成軍我們更急。這張曼成麾下等着吃飽肚子的可我們多的多,如今已近深秋,正是收穫之季,張曼成軍定然想要乘此收割城外糧草以備冬日之用,只要我們搶在他們之前將城外糧草收割一空,張曼成軍在沒有糧草過冬的情況下,怕是會不得不主動來找我們求戰。那時放棄了堅壁厚城的張曼成軍又豈會是我們太平軍的對手?”半晌郭嘉說道。

張平眼一亮,點了點頭,當下便吩咐下去。

如此太平軍表面每日都在宛城城下溺戰,而實際卻在等着稻穀成熟之時好搶先收割。

這些時日,張平也沒閒着,一邊完善自己的太平道理論,一邊將部分已經成型的東西講授管束給衆弟子。包括太平道的經義,這一次,張平算是下了大毅力,通讀從蔡邕府所搜典籍,結合他前世所讀道藏和他對前世各類宗教發展的經驗,整理出了一本具有明確宗旨的太平綱要。明確了什麼是道,道乃萬物之元首即是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點明瞭道是至高無的主宰和權威,用道代替了原始意義的至高神或帝,無論人、神、物皆應遵循道。

因爲考慮到傳道的難易程度和當前百姓的接受程度,張平將六道輪迴簡化爲天地人鬼四道輪迴。以“道生一氣,氣分陰陽,陰陽統率天地人鬼。”的說法,將世間分爲天道、地道、人道和鬼道。天,父也。地,母也。生人,陽也。死人,陰也。而父母,是陽陰,生死亦是陽陰,陰陽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天地人鬼是處在一個既依存又對立的結構關係之,相互循環,生生不息。

然後“以動合天心,靜得地意,無言而不從謂之善也。”“有至道明德仁善之心,乃與天星相應,神靈以明其行。”的說法說明了因當順應天地之意,行善積德,方能得到神靈的庇佑,與天星相呼應。如果“不識元首,不睹本根,詐天輕地,罔鬼欺神,屬辭變意,抱嫌履疑,謂之不善”,以此說明了何爲善何爲惡。這裡的善是天地和人關係的相順,不善是相逆和對抗。順的結果是“吉陽之所舍,萬福之所往來,流而不滯,用而不絕”,逆的結果則是“動與天逆,靜與地反,言傷人物,默而害鬼”。所以整個宗旨是要順應天心,爲善杜惡。

除了張平總結出的一大堆理論知識外,張平還根據傳說結合自己的記憶,編纂了一本成體系的道家神話譜系,從盤古開天劈地,將道一分爲二化爲天地開始,到道祖鴻鈞一氣化三清、以身合道,及至妖族立天庭,巫妖相爭天地大劫,直至人族降世成爲天地之主角,最後到三皇五帝堯舜禹湯。好一本洪荒編年史將道的由來、演化、傳播講的透徹無。通過這樣一本演義般的書冊將道家的歷史坐實。從而將道家捧至高無的境地,同時也爲道家創造除了一系列的神邸,爲太平道日後的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可是張平通過思考總結其他宗教包括佛教、基督、伊斯蘭等等後世世界幾大宗教的發展而得出的經驗。一個長久發展的宗教一定離不開神話傳說,離不開能夠讓民衆寄託信仰的神邸,否則但靠一個虛無的道,是不足以讓道家學說如後世幾大宗教那般發揚光大的。

可以說張平再佈一個很大的局,一個足以影響千年的局,爲了太平道的發展,張平也算的是煞費苦心。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