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漢末大明星 > 漢末大明星 > 

第十九章 朝會之議(二)

第十九章 朝會之議(二)

後方的蔡邕聽了眉頭緊皺,不禁爲張平擔憂不已。品書網

站在張平身後的楊賜也緩緩的睜開了眼睛,神色複雜的看了張平一眼。

大將軍何進倒是一臉玩味的在場掃視,嘴角的笑容更勝。

站在楊賜身後排在左手第二位的司空張溫,手撫着自己的山羊鬚,微笑不語。

右首第一位的鄧盛滿臉怒氣,一雙眼瞪大死死的盯着張平。

坐在首的靈帝聽了,非但沒有責怪,反倒點了點頭讚許道:“張愛卿真乃赤忱之人也。”

可張平的話卻惱了最先起來奏言的王朗,此時王朗面現怒容,急不可耐的跳將出來,“啓稟陛下,國師此言謬已。”

王朗加重語氣將‘國師’二字唸的分外明顯,這顯然是針對張平剛纔所說,在提醒張平注意自己的身份,此時張平可是作爲大漢國師,而非太平道天師,故此應以國事爲重。

張平回過頭,深深的看了王朗一眼,他本不想把自己捲進來,但形勢逼人,萬沒想到還是被捲了進來,既然不得不參與,那一定要讓事情想着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張平心裡定下了方向。既如此,便不能再讓對方如願,如今這王朗不知好歹,還要與自己留難,那自己又豈是好欺負的?

當下轉過身看着王朗開口道:“這位大人,還請恕某初涉朝堂,敢問這位大人如何稱呼?”

王朗見張平問來,頭一昂,“吾乃郎王朗。”

“原來是王朗王大人,失敬失敬。”張平拱了拱手,但面卻無半分敬意,“剛纔王大人說我錯了,不知錯在何處?還請王大人不吝賜教。”

王朗一聽此言,昂着頭得意一笑,“國師大人,你既爲護國法師,便是陛下的臣子,凡是當以國事爲先,如何可以夾帶私仇?還請國師放下私怨,還朝堂一個公正清明。”

“嗯,王大人所言極是。”張平點了點頭,“想來王大人定然是一切以國事爲重,公忠體國,不計私怨的了?”

王朗一臉得色,當下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那是自然。”

“那不知王大人可有父母兄弟?”

王朗不解張平向說什麼,謹慎的點了點頭,“有。”

“假若王大人的父母兄弟爲賊人所害,現在賊人在眼前,而這時卻有人要王大人顧忌國事,公忠體國,要王大人放過兇手,王大人可會同意啊?”張平平淡的問道。

王朗不由一愣,沒想到張平會有如此一問,這話他可不敢亂接,若是回答不願意,那他剛纔要求張平以國事爲重是一句屁話,自己打自己的臉,而且接下來的事情可由不得他了,更不要說再爲皇甫嵩爭取封賞了。可是若是答了願意,將來若是真有人謀害他的父母兄弟,他要如何面對?

王朗的臉有些發白,過了片刻,方纔梗着脖子說道:“天師此言謬已,皇甫將軍怎麼與賊人相提並論?反倒是天師你......”王朗稱得是天師,卻非國師,雖只一字之差,但差別卻是大了,這分明是不想承認張平的身份,以其太平道的身份稱呼他。

張平好笑的看着王朗,“王大人,我何時將皇甫將軍與賊人相提並論了?”

王朗臉色煞白,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不知覺間入了張平的套,將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此時他如坐鍼氈,不知如何回答纔好。

可是張平卻不想如此輕易放過他,既然敢出來挑事,那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張平繼續發問道:“剛纔王大人還說反倒我怎麼了?王大人怎麼不說了?王大人可是想說反倒我倒是賊寇出身是嗎?”從王朗稱張平爲天師而非國師起,大家便都知道王朗是這個意思,可是卻不會有人點破,反倒是這張平,如此不給王朗留餘地,說的如此直白,在場衆人紛紛警惕,不知這張平想要幹什麼。

王朗被張平奪了了氣勢,嘴角略微哆嗦,卻說不出半句話來。

“王大人怎麼不說話了?那我幫王大人說,”張平看着王朗蒼白的臉色說道:“王大人是否還想說,你父母兄弟位尊命貴,他們的命是命,我太平教衆卑賤下等,他們的命不是命,是嗎?”

張平這番話語,每說一個字,王朗臉色便白一分。這些話語豈是並不是什麼問題,豈是在場的大多數人心都是這麼想的,可是這話也在心想想好,像張平如此直白的在朝會這樣的場合說出來,有點不對味了。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在於他不得檯面,一旦暴露在陽光之下,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雖然這是東漢末年,還屬於封建社會,遠沒有後世的高度明,倡導人人平等。但是在這個還是由帝王統治的時代,爲了贏得百姓的心,強調的可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論調,雖然事實也許並非如此,依舊有階級等次之分,但表面卻維持着一副衆生平等的樣子。

張平此時不管不顧的,直接在朝堂之揭破這一點,確實讓王朗下不來臺。王朗看着張平咄咄逼人的嘴臉,心雖然惱怒,卻不知如何反駁。他連忙跪倒在地,“回稟陛下,微臣絕無此意,還請陛下明鑑。”

“哦?那愛卿是何意啊?”靈帝似乎也來了興趣,跟着張平不依不饒起來。

王朗聽到陛下如此說,更是惶恐之極,渾身發抖,搗頭如蒜,不斷重複着“臣絕無此意”、“臣絕無此意”。

“陛下,我們還是說正事吧。”楊賜終於睜開了雙眼,微微搖了搖頭,開口制止了這荒唐的一幕。

靈帝看了楊賜一眼,正了正身子,開口道:“那依司徒大人,皇甫嵩之事該當如何啊?”

楊賜醞釀了一下說道:“陛下,皇甫嵩畢竟剿匪得力,有功與社稷,有功不賞,怕是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啊。”楊賜這句切要害,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雖堯舜不能治也。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