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又被稱爲“春耕節”、“春龍節”,所謂“二月二,龍擡頭”。
揚州百姓會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百姓認爲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濯清則帶着黛玉、麗婭去大明寺燒香還願。
濯清曾許諾大明寺方丈,若能順利剿滅白蓮教,便會來拜佛還願。大丈夫一諾千金,濯清也正好乘此機會多陪陪黛玉。
大明寺因爲協助朝廷,剿滅白蓮教有功。
皇上親筆題書“敕題大明寺”的匾額,還有題聯“萬鬆月共衣珠朗,五夜風隨禪錫鳴”,懸掛在了寺廟山門前,以表彰寺廟的貢獻。
大明寺的香火明顯旺盛很多,寺裡香客衆多。
大家也有來一睹御筆風采的,也有乘機看看拜佛的小姐丫鬟的。幻想着自己也像戲文裡的書生一樣,偶遇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成就一段美好姻緣。
大明寺方丈見到濯清,連忙讓手下的沙彌,封鎖大殿,等濯清他們拜佛完畢,又請到側殿休息。
濯清雙手合十笑道:“大師果然是得道高僧,本王平定白蓮教,都有賴大師的神通保佑啊!”
方丈連忙回禮,口送佛號:“阿彌陀佛!王爺文武雙全,運籌帷幄,白蓮邪教覆滅是早晚的事。王爺骨骼清奇,定是天上星宿下凡,凡間俗夫又豈是王爺的對手?”
濯清差點沒笑起來,還以爲方丈會說:我看王爺骨骼清奇、根骨極佳,必是不出的武學奇才,老衲有本《如來神掌》……
方丈見濯清面含笑容,以爲自己馬屁拍的好,又說道:“阿彌陀佛!王爺今日帶兩位王妃來鄙寺,是想求子嗎?本寺觀音堂的送子觀音,十分靈驗,香火極旺。王爺這邊請!”
方丈說着就在前面帶路,直把黛玉和麗婭羞得滿臉通紅,濯清強忍笑意,跟着方丈進了觀音堂。
送子觀音是鍍金泥塑,身披紅色袈裟,觀音懷中抱着一個嬰兒,顯得慈眉善目。
難怪人人都說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濯清突然想起了後世看得千手觀音的舞蹈,極爲震撼。
現在揚州大牢和東郊莊子裡還有許多白蓮教的普通教衆,這些人一直關押,對揚州地方來說,也是巨大的財政負擔。直接釋放又肯定不行,萬一重新集結,又是心腹大患。
黛玉和麗婭雖然不好意思,但還是和濯清一起,對求子觀音拜了又拜。
濯清一邊拜一邊想,終於有了主意。
濯清對方丈說道:“大師!目前白蓮教的骨幹分子,都已經押解去了都中。但普通的白蓮教衆,被關押的還有數千人。他們都是誤入歧途的佛教徒,我想和方丈一起,在大明寺做場弘法道場,幫他們破解迷津。佛家不都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嗎?”
方丈心中一驚,這小王爺真是大慈大悲之人,深諳佛法,忙道:“阿彌陀佛!王爺宅心仁厚,是揚州百姓之福,有用得着貧僧的地方,儘管吩咐。”
濯清回到林府,立馬就着手準備,黛玉聽說濯清的舉動,也是爲他感到自豪,也提出要幫忙。
濯清先讓晴雯、香菱準備表演的衣服,而讓烏聰兒跟她的姐妹一起排練千手觀音的動作,黛玉是配合動作演奏古箏,麗婭負責敲擊動作的鼓點。
隋遠被濯清安排到大明寺,配合寺廟僧侶,佈置現場背景板,燈光等等,主要是要營造出莊嚴神秘的氣氛。
那些背景板的草圖自然都是濯清一手包辦,再請工匠描繪。那些工匠原本都是,幫寺廟描鍍佛像金身的,這些自然是手到擒來。
難點還是在烏聰兒她們的動作配合上,要根據音樂和鼓點,來決定每個人的出手時間和順序。
當然濯清這次編舞,不需要後世那麼多複雜的動作,主要是要給那些白蓮教衆,視覺上的震撼即可。
最後還是靠烏聰兒,因勢利導的語言,把受矇蔽蠱惑的百姓,引到正途上來。
二月十二是濯清和黛玉的生日,兩人都忙的沒時間慶祝。
黛玉還勸濯清道:“和哥哥一起,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比過生日收禮物更開心。”
二月十五,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日,濯清讓衙役、錦衣衛和神機營,把普通白蓮教衆都押到大明寺。
在大明寺大雄寶殿前的空地上,早已經按濯清的要求佈置完成。
白蓮教教徒都被分成,小的方塊陣營落座。中間則是衙役和士兵,防止有人鬧事逃脫。
大雄寶殿門前都被帷幔遮住,所有人都看不到裡面。
這時候,大明寺的鐘聲響起,兩排大明寺的和尚,身穿黃色僧袍,手敲木魚,口中唸唸有詞,慢慢成八字形散開。
大明寺方丈手拿錫杖,身披袈裟,白鬚眉更顯得像個得道高僧。
方丈口送佛號:“阿彌陀佛!唵嘛呢叭咪吽!爲度你等罪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觀世音菩薩顯靈!”
帷幔慢慢打開,接着古箏慢慢響起,和着鼓點,又和着木魚聲,還有敲擊銅鉢的聲音,顯得異常莊嚴神秘。
也不知道誰帶的頭,教衆呼啦全部跪倒在地。有教徒認出烏聰兒,都口呼:“白蓮聖女!”
只見大殿中央的臺子上,站着的正是白蓮教聖女烏聰兒,她身穿金色的佛裝,頭戴金色發冠,手指上帶着長長的金色指套,手掌中央是一雙眼睛。
鼓點突然一響,只見烏聰兒身後伸出了無數只同樣的手臂,手指也是帶着金色指套,如同有無數隻手,無數雙眼睛對着教徒們。
“千手觀音!”“觀音顯靈了!”“菩薩顯靈!”
衆教徒都連連磕頭,只見那些手臂還變幻着不同的姿勢,錯落有致,神秘又莊嚴。
只聽烏聰兒口中,用修飾的過的聲音說道:“你們都是普通百姓,都應唸佛向善,卻輕信妖人的胡言論語,誤入歧途。我佛慈悲,放你們一條生路!還望你們今後痛改前非,一心向善,再勿動殺念。”
帷幔又慢慢合上,下面的教徒都相信是菩薩顯靈,指引他們一條生路。
從此以後,這些教徒都成了大明寺‘鐵桿粉絲’,甚至許多人做了居士或者出家爲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