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春單行道 > 青春單行道 > 

第五十三章 格菲獎學金(1)

第五十三章 格菲獎學金(1)

格菲大學廣收賢才,這裡不僅有敝國優秀的高考生,外國人也一視同仁,一併吸納進來統一**。

那些年的熱播劇——《北京人在紐約》,講述的是夫妻兩人在異國他鄉爲了生存不得不努力奮鬥的現實故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現在是老外在異國他鄉,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試想,一個小老外背井離鄉,隻身一人來到格菲大學深造,首先要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漢語,這個一開始就要分清男女兩個詞,不然的話,內急之下走錯廁所門那可就鬧笑話了。

中外文化差異很大,比方說外國人的審美情趣就和國人不同,男人喜歡的女人臉型是《葫蘆娃》裡的蛇精,在畫男孩子畫像的時候,喜歡在臉上點一些雀斑,在他們的眼裡這樣表示帥,年少時的比爾·蓋茨就屬於這一種帥哥。

***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在這裡,我們引述爲: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學習好纔是真的好!

這不,“格菲獎學金”,作爲格菲大學有史以來最璀璨最耀眼最閃亮的明星,聚焦了在校生數以萬計的目光,垂涎者都是一腔熱血的莘莘學子。

任何一個人,自打出生那天起,維持生計所需的衣、食、住、行都是依靠父母供給,白吃白喝十幾年不說,從未自食其力過,賺得人生第一筆財富,所以,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三大利益擺在面前,“格菲大學史冊名垂千古”、“叄萬元獎學金”、“歐洲豪華七日遊”。

縱觀這些,哪一個學生不會爲此心動?名利雙收的事,怎能不讓人垂涎欲滴,報名者趨之若鶩,絕不亞於再一次參加高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格菲大學史冊上名垂千古,作爲一名格菲在校大學生,這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人生有此經歷也算不枉此行。

一夜之間獲得叄萬元獎學金,這足以補給一年的學費和生活開支,節約一點兒還可以給暗戀的對象送上一份禮物,沒有人不會爲此歡呼雀躍,最後一個是最牛B的,也是最吸引人的,西方極樂世界,歐洲豪華七日遊,這不由得讓人眼前浮現出一組垂涎欲滴的畫卷:

馨香迷人的薰衣草,一望無垠的麥田,風光旖旎的海灘,茂密繁盛的森林,肆意撒歡的動物,獨具一格的別墅,蜿蜒曲折的道路,活力四射的都市,古老典雅的城堡,金髮碧眼的行人,極速飛馳的汽車,騰空翱翔的飛機,風平浪靜的湖面,層巒疊嶂的山脈,和諧唯美的建築,神秘幽然的葡萄酒莊園,外加自由民主的政治,蓬勃發展的經濟,輝煌璀璨的文化,氣勢磅礴的軍事,這一切的一切在腦海裡掠過都是那麼神奇,那麼有魔力,那麼令人嚮往。

我們不妨幻想一下,一對小情侶生活在一處歐洲小鎮,過着一種閒適悠然的田園生活。

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憤青們肯定會咬牙切齒矢口否認,但你不得不承認西方國家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大有作爲,爲推進全人類的文明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格菲獎學金”,萬衆矚目,競爭相當激烈,若要奪冠則需要突破三重玄關,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和專業文化課。

這三座大山旗鼓相當,壓在莘莘學子們的肩膀上,既是壓力又是動力。數學乃萬科之首,就好比森林之王——老虎,是重中之重,不敢拉下。

英語是世界性語言,在歐洲國家通用,是一項吃飯的本領,就算你要飯也要會講英語噻,這樣外國人才能聽得懂,纔會施捨給你,怎麼說也不能怠慢。

專業文化課,這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東西,這個都不行,你說你靠什麼在社會上混?

“格菲獎學金”,大家競相追逐,雖然愛情是偉大的,但在利益面前不免要遜色幾分,大家你爭我搶的局面時有發生。

格菲大學是一個沒有圍牆的開放性大學,迪島市的大街小巷穿校而過,早已融入了日漸緊張的社會生活。

大學裡盛行這樣一句話,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

儒學創始人孔老夫子教導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涉水淼秉承一貫好學的態度,可以說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觸類旁通,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主要原因是家境貧寒,爲生活所迫,只能自食其力。

涉水淼平時的愛好是看報紙,得知愛斯基摩人大冬天坐着狗拉的雪橇去鑿魚,坐慣了馬車的人簡直無法想象幾條狗的力量這麼強,居然可以把一個人拉的四處轉圈圈。

涉水淼做夢都想去瑞典斯得哥爾摩皇家文學院的頒獎大廳,目的是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意大利佛羅倫薩作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這是涉水淼第二個目標。皓皚一直在謀劃人生的第一桶金哪裡去挖?

機會正好擺在眼前,生死與否,在此一搏。晧皚對世界上三處地方最爲嚮往,奧地利的維也納,德國這個奔馳汽車的發源地,意大利“引擎之都”——摩德納(Modena),世界著名的汽車品牌——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和帕加尼就是在這裡生產的。

柳宛月籌劃了很久,有意去歐洲旅遊,目標是意大利的羅馬,還想在意大利米蘭時裝週上走貓步、秀身材,本打算隻身前往,但害怕旅途勞累,在國外人生地不熟的,迷了路被壞人擄去怎麼辦?

秀亦塵一心向往的是法國浪漫的葡萄酒莊園,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葉毓星最想去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對阿爾卑斯山也忒有好感,因爲之前吃過阿爾卑斯糖後,大加讚賞,這真是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軟的典範。

其實,葉毓星最初的夢想是製造一個超級載人飛機,飛越千山萬水,橫跨五大洲七大洋,順便還能遨遊一下外太空,當然,這需要一個飛碟才行。

嘉裕豪實在找不出去歐洲的正當理由,只好附庸風雅:要去看高迪的曲線建築,順道兒看一下法國的酒店是怎樣運營管理的,有什麼特色,之前去過的最大的感受是活了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海水是鹹的”這一客觀真理,這比哥白尼創立日心說還要來的激動人心,雖然這個人在推翻地心說的道路上歷經艱險,抵擋住各種流言蜚語,只爲了這一生不枉此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