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李淵挖兒子們牆角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我的歷史聊天羣 > 

第008章:李淵挖兒子們牆角

第008章:李淵挖兒子們牆角

歷史聊天羣中。

秦始皇嬴政:“〔圖片〕”

秦始皇嬴政呼喚劉邦道:“劉邦小兒,出來,看看相片中的是何人?”

經過王宇的傳授,如今嬴政已經能初步運用歷史聊天羣中的拍照和錄影功能。

宋太祖趙匡胤:“始皇帝嬴政,你可真閒啊,就不怕亡國?……唉,朕還在爲如何應對契丹,如何處理趙匡義,如何治理大宋而煩惱不已。”

趙匡胤的話讓嬴政不舒服,他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他可是第一個勤奮的皇帝。

秦始皇嬴政:“朕,不曾一刻鬆懈。這不,歷史上覆滅大秦朝的劉邦和項羽都被已朕抓起來,就是最好證明。此外,朕已經制定了大秦未來三五年的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你等放心吧,大秦之後,再無漢朝,更不會有唐宋元明清!”

趙匡胤聽了,苦笑不得。

宋太祖趙匡胤:“始皇帝,就是厲害,一下可以幹掉漢,唐宋元明清,所有的朝代。朕沒你野心大,大宋之後沒有元明清,就心滿意足。”

忽必烈在暗中聽不下去了。

元世祖忽必烈:“朕,只想笑一笑。你等目光短淺,朕的目標是全世界,目前正準備對倭寇國,東南亞,印度洋方向用兵!”

忽必烈有自己的驕傲,那就是他現在建立的元朝比各個朝代的版圖都要廣闊無比,看他的樣子是要先征服亞洲,再征服世界……

對,暗中的朱元璋頗爲不屑。

明太祖朱元璋:“忽必烈,即使你元朝版圖再大,在內無法融合,依然會很快走向滅亡。蒙古族與漢文化的融合,是你必須解決的,不然你那個世界的朕,自然會把元朝覆滅!

朕仔細看過華夏曆史書,明白一個道理,國內不穩,盲目擴張,會死得很快!俗話說得好:多大肚子,就吃多少飯!”

宋太祖趙匡胤:“朱元璋說得在理,朕認同。”

秦始皇嬴政:“歷史上那蔣光頭說的攘外必先安內,雖然不適合他那個時候,但對我等剛建立的王朝來說,挺實用的。”

這時候,劉邦上線了。

看了衆人的聊天記錄,尤其是嬴政發的照片,令他氣不打一出來。

漢高祖劉邦:“嬴政,何意?”

秦始皇嬴政:“朕,沒特別意思。一是讓羣裡的諸位認識下年輕時的你是什麼樣子,二是告訴你一聲,朕把劉邦抓起來了。不過,你可放心,朕不會殺他,會讓他看着大秦一天比一天強大,說不定,這裡的你,最後還會爲朕所用。”

劉邦黑着臉,心裡很不是滋味,嬴政這是擺明了羞辱他。

漢高祖劉邦:“他是他,朕是朕,你如何處置他,與朕無關!”

一點不在意,那是假的,可是他束手無策啊。

不願意久待,劉邦很快下線了。

秦始皇嬴政:“怎麼突然走了?此人,心胸太過狹窄!”

你用劉邦來羞辱劉邦,還要想劉邦如何大度?你是皇帝,人家何嘗不是,也要面子的!

衆人無語。

皇太極上線。

清太宗皇太極:“諸位,我等在歷史聊天羣已經四個月,也算相識一場,算是朋友兄弟了吧?”

明太祖朱元璋:“皇太極,你話裡有話啊。不去忙着滅朕的大明朝,跑這裡做什麼?”

朱元璋看皇太極,是越看越看不慣。

清太宗皇太極:“朱元璋,你別生氣。朕這個世界,明朝覆滅那是歷史潮流,不可避免,你何必與朕過不去呢。”

朱元璋冷哼一聲。

明太祖朱元璋:“有話說話。”

清太宗皇太極:“呵呵……朕,是想與諸位商量一個事。誰還有萬壽果,朕願意付出更多積分與之交換?五萬積分一個萬壽果,如何?”

兌換隻需要9999積分,五萬積分已經是五倍多。

明太祖朱元璋:“沒了,朕,已經全部服用!”

宋太祖趙匡胤:“朕,也全部服用。”

秦始皇嬴政:“朕,還剩一顆萬壽果,但不賣!”

我有就是不賣,你能怎麼的!

清太宗皇太極:“朕,願出十萬積分與始皇帝你交換。”

秦始皇嬴政:“多少積分都不換!”

皇太極很失望,拿嬴政沒辦法。

宋太祖趙匡胤:“皇太極,你可以問一問劉邦和李淵,或許有希望。只是,此刻他們不在歷史聊天羣中。”

元世祖忽必烈:“朕,已經私聊問過劉邦,他說沒了。這些天,李淵都不在,等他來了再問吧,但別抱太大希望。”

忽必烈和皇太極也明白,那些擁有萬壽果的是否真的服用完了,誰也不知道。這種救命的東西,誰又會輕易拿來交換呢。

不過,他們還是願意試一試。

而這些天不在線的李淵,此刻在做什麼呢?

大唐朝,長安,皇宮。

今天,李淵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用來招待文武。

而這些文武則是他兩個兒子的。

比如:支持李建成,李元吉的文武就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士將領薛萬徹等人。

支持李世民的文武有: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程咬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人。

還有一些保持中立的文武: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人。

唯獨沒有請他三個兒子前來,衆文武摸不清楚李淵是何用意。

大臣宇文士及行禮問道:“陛下,不知找臣等來是爲何事?”

在坐的文武都想知道原因,沒來由的飯,吃不踏實啊。

李淵笑了笑,說道:“朕,知道你等有所疑慮。既然如此,朕就如實告訴你等。今日找你們來,就是要讓你們知道,也要天下人知道:朕,還可以活很久,有能力治理大唐,誰也別急着把朕從帝位上趕下去!”

衆人震驚,惶恐:“陛下,臣等惶恐。”

但衆人也聽出來了,皇帝是對兒子之間越演愈烈的爭鬥已經很不滿了。

不過,他們也疑惑:之前皇子間爭鬥不止,也不見皇帝強加干預啊,如今怎麼突然變了?

李淵拍案,怒道:“你等惶恐什麼?不是支持太子,不是支持秦王嗎?可曾知道,你們是大唐的臣民,是朕的臣子。整天幫着太子和秦王爭鬥不止,還當朕存在嗎?是不是巴不得朕早點死去,或者早點退位,你們跟着新的皇帝能有更好的前途,能做更大的官,啊?”

衆人跪在地上,異口同聲:“陛下,臣等惶恐萬分!”

“別一直惶恐,朕是要你們忠於朕,忠於皇帝,而不是拉幫結派。朕還沒死,你等就準備找下家,可知朕是何感想?”

李淵掏心掏肺道:“朕明白,朕這個皇帝是沾了兒子們的光,尤其是秦王。不可否認,秦王打下了大半個大唐,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功高蓋主,讓朕處境十分尷尬。”

陛下,原來你心裡都明白啊!

衆人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有些同情李淵了。

兒子太出色,當皇帝的老子也很尷尬啊!

但是,李淵上了年紀,李世民功高蓋主是最佳的帝王之選,爲了大唐,衆人希望從李建成和李世民中選一個來繼承,也是必須要做的。

衆人又很無奈!

“朕,也明白。你等擔心朕年紀大,有沒什麼治國之才。爲了你們自己,爲了大唐,你們需要尋找一個更適合的帝王。”李淵繼續掏心掏肺道:“可是,你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衆人:“陛下,臣等絕無此意啊!”

打死都不能承認!

“不管你等是否承認,今日,朕,就要讓你等見識下朕的治國方略,要讓你等心服口服。”

李淵拍了拍手,命宦官把他事先準備好的東西拿出來給文武看看。

衆人好奇的注視着。

“此乃朕命人改進後的印刷術,就稱之爲活字印刷吧。”李淵說完,命人現場演示一番活字印刷。

文臣們看得目瞪口呆,想比簡單的雕刻印刷,活字印刷太方便快捷了。

不等衆臣稱讚,李淵指着一把鋼刀(類似唐刀)說道:“此刀乃是朕命人改進鍛造之術而得,是爲唐刀,是鋼打造而成,鋒利,堅韌無比,而且可以大量打造。”

他命人用唐刀與普通的刀對砍,普通的刀當即斷裂,唐刀毫髮無損。

武將們看得直咽口水,“好刀啊!”

這刀算什麼?要是將來朕把火炮弄來,不得嚇死你們?李淵心中得意。

“還有,這是朕命人改進後的新紙,比以前的紙更加好用,但相比其他的不算太重要。”

李淵拿起一個厚厚的摺子,說道:“此乃朕的治國九論,從如何安民,如何禦敵,如何發展農耕,如何管理官吏,如何修改律法,如何領兵作戰,如何選拔人才……等九個方面制訂了方略,你等仔細看看。”

衆臣一個得到了一個摺子看了起來,越看越心驚,越看越覺得眼前這個皇帝真是深藏不露啊,藏得夠深,當然也有人懷疑皇帝是得到了什麼高人的指點。

確實是高人啊,就是王宇,指點李淵的同時賣了一份兒造紙術,印刷術和鍛鋼術給李淵,也是無利不起早,難怪他主動幫李淵。

“科舉制度?”

“好,真是太好了!”

九大治國方略中,最讓文臣們眼前一亮的就是一套完善的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

雖然隋朝就有類似的選拔人才方式,但遠沒有李淵拿出來的完善和詳細。

現在絕大多數文武已經認同李淵的治國之才,但是同樣擔心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問題。

“陛下之纔可比饒舜禹,臣等望塵莫及。”宰相陳叔達話鋒一轉,問道:“不知陛下將如何處理太子和秦王之間的問題?”

“此事,朕心中已有決斷,明早你等便知曉。”李淵笑着道:“來人,上酒菜,朕今晚要與諸位愛卿痛飲!”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