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奪鼎1617 > 奪鼎1617 > 

第一百四十九章 福無雙至和禍不單行

第一百四十九章 福無雙至和禍不單行

我們的老祖宗總結的事物演變發展的規律,留下了這樣的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還有諸如陰極則陽生,陽極而陰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否極泰來等等。

也許是因爲自己的信徒葡萄牙人的土地和權益被不信仰自己的東方人奪走,天上的上帝有些不高興,他一不高興,就要找這些東方人的麻煩,但是,很不巧的是,這羣東方人似乎不是自己的信衆,他們所在地區好像是歸釋迦摩尼那個胖子管。

但是,上帝也是有辦法爲自己出氣的。

就在遠征滿剌加的艦隊不斷送來好消息的時候,一個個壞消息也不斷的傳來。

從臘月裡,廣西、瓊州等地便是大雪紛飛,廣西北部甚至是積雪數尺,可憐那些地區的百姓,什麼時候見到過如此景象?許多人連棉衣都不曾有,凍死的人到處可見。

這場雪也波及到了守漢的區域,從廣寧煤田,一直到河靜、靈江等處,大雪不斷,逼得守漢不得不將庫房裡儲存的棉花忍痛搬出來,命人快船運到廣寧、河靜等地,儘快分發下去,免得出現凍死凍傷的情形。

不過,好在這些年,隨着煤田的開採,大批人家中都有煤爐用於燒水做飯之用,此時便派上了新的用場,取暖。往往是一家人圍在火爐邊上,裹着被子瑟瑟發抖。

好容易等到風停雪住,冰融雪化,又是一場禍事來臨。

春季裡,正當人們要進行插秧活動,爲今年一年的收成打下一個好基礎的時候,卻發現,冬天裡爲人們痛恨的降水活動,卻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整個二月裡,竟然是滴雨未下。

靈江以北地域,河靜老城以及周圍還好些,旱情最爲嚴重的正是當年鄭家所在的紅河三角洲地區。雖然有將近一半的地盤被守漢大筆一揮劃給了莫家,但是也有數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歸順於南中軍。

這麼大的一個區域沒有下雨,這讓基本上還依賴老天的人們如何是好?

隨着旱情的越發嚴重,從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一直到紅河平原,一羣爲人們所痛恨的小生命開始孕育!

因爲乾旱導致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爲螞蚱的產卵提供了最爲優越的環境,且地面植被稀疏,產卵數大爲增加,而且確保了成活率,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同時,因爲春季乾旱,認出用水大都依賴河湖,導致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爲螞蚱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它們以此爲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在單位面積上的螞蚱數量一旦超過了一個標準,也就是每平方米25到62頭時,螞蚱就不再是螞蚱,它們擁有了一個令全人類都爲之色變的名字,蝗蟲!

整個南中地區雖然說比之兩廣雲南還要溼潤一些,蝗蟲的災害景象不如兩廣雲南那麼嚴重,但是,小巫大巫都是巫,蝗蟲一起一落,便將數十萬人辛苦種下的秧苗啃食的一乾二淨。

蝗蟲給守漢帶來的,不僅僅是自己轄區內的部分土地受到了絕收的威脅,那些已經絕收的土地上的人們,開始緩慢然而卻堅定又危險的移動,爲了生存,大批的兩廣地區的人們、雲南地區的人們,開始南下,企圖到南中地區來爲自己和家人謀一條活路。

“從三月下旬,蝗災爆發以來,加之正逢春荒兩廣地域有大批難民南下,通過水路和陸路進入我南中地域。到五月上旬這四十天裡,有將近兩廣三十萬難民進入我南中地區。另外,有大約十萬人從雲南先行進入莫家的管轄地域,穿過莫家地區,或是企圖進入廣寧煤田務工,或是進入紅河地區種田墾荒。這四十天,差不多每天有一萬人進入我們轄區內。”

作爲執法處的總執法官,包中辰對於每曰有這麼多的難民涌入很是抱着爲難的態度,這些人進來了,便要尋個所在安頓下來,找一個吃飯的營生,然後便是一曰三餐爲吃飽穿暖而努力。

但是,幾十萬人在短時間內蜂擁而至,除了打破原來的生活工作秩序之外,便是大量的治安案件的發生,所謂飽暖思銀欲飢寒起盜心。特別是當幾十萬飢腸轆轆的難民涌進南中地區後,半是驚喜半是嫉妒的發現,這裡的食物是如此的豐富。爲了獲取食物,便少不得有人打起了歪主意,什麼偷盜搶劫等治安案件發案率迅速攀升。

“這個事情你們執法處和戶司一起做一下,還有廣寧礦務總局,鋼鐵廠、煉焦廠、石溪鐵礦等處,一是要做好災民的賑濟工作,但是,我這裡也不是養老院,那些不幹活就想混吃混喝的,給我亂棍打出去!二來,要對這些人做好甄別,莫要讓不法之徒宵小之輩混進來。幾處緊要的工場如果要進新的員工的話,你們執法處要嚴加審覈,不是拉家帶口的便是再合適也不許他進去!”

“主公,爲什麼要挑選那些有家室的人才能進緊要的所在?”包中辰一時沒有轉過彎來。

“你想想看,那些有家室的人,養家活口最要緊,哪裡還有閒心去刺探軍情?就算是有,也要考慮些後果。不管怎樣,你對各處工場的監控警衛要加強。”

安頓好了這些涌入的難民,之後便是如何將他們納入南中軍的體系內,讓這些人從難民變成勞動力,之後成爲爲南中軍出力的一份子。

對於安置移民這樣的事情,各個部門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但是,最要緊最核心的一個要素,被各個部門心照不宣的嚴格執行着,那就是要打破移民原有的地籍、宗族圈子,漫說同村同族的人在一起居住生活,便是同樣來自一個鄉鎮的都要被打散,這樣便是要杜絕原有的地域宗族勢力重新繁殖起來。

“南中只能有一個權力核心。”這是各個部門的工作者十餘年來的心得體會,他們也在這樣的體系裡充分的體會到了好處。

同已經經營了十餘年,財大氣粗,且又地處較爲偏南的南中軍相比,大明安南都統使莫大老爺的轄區的景象就有些慘不忍睹了。

從守漢手中接收的地盤,原本就是勞動力嚴重不足,大批的人口被守漢裹挾而去。而且,各處鄉村中留存下來的大多數是原先與鄭家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豪強,正好乘着這場蝗災的機會大肆的買進田地和奴僕。

於是,前面是鋪天蓋地的蝗蟲用鋸齒狀的牙齒啃食一切可以充飢的植物,大片好不容易纔插下去的秧苗轉眼之間便剩下光禿禿的稻草根,原本茂盛的樹木枝葉瞬間變成了禿頭,恰如馬致遠所說的枯藤老樹昏鴉。

而龐大的蝗蟲羣,恰如一羣永遠不知道疲倦的轟炸機一般,不斷地起飛,沿着一個固定的方向前進,沿途還會有別的蟲羣加入,一旦發現了某處食物較爲豐富,便會降落下去,大家開始大會餐,當這裡的食物被吃光之後,蝗蟲們便會重新起飛,沿着同類們的飛行軌跡繼續向前,不斷的去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沿途留下的,是大片被吃光的莊稼和只剩下枝幹的樹木。連人們用來觀賞的花草也未能得到倖免。

“你們說!今年的秋糧怎麼辦?”莫得令在自己的府裡大發雷霆,因爲談判收復土地有功,眼下他被莫靜寬提拔成了戶部尚書,掌管着全國的錢糧度支之事。

可是眼下,全國範圍內,這一季的糧食已經肯定是絕收了。秋糧能不能有收成,那是很不好說的。

“大人,”一名書吏等到他發過脾氣、摔過茶杯之後,戰戰兢兢的向他建議,“不如我們想辦法到南方去借一些糧食吧?好歹也要混過這一關纔是!”

“借?你們不擡頭看看天?沒看到那些該死的蝗蟲都奔東南方向下去了?那邊的莊稼比我們這裡要好得多,蝗蟲都奔那邊去大吃大喝了!南中軍便是再有能耐,又能拿這鋪天蓋地的蟲子奈何?”

他跌坐在椅子上,長長的喘了口粗氣,“我怕是這次,難逃此劫了!”

幾名書吏面面相覷,也是無話可說,只得一個個悄悄的退了出去,留下莫大人自己在屋子裡生悶氣想辦法。

莫得令說的不錯,南中軍在紅河地區的稻田要比莫家的多出數倍不止,這也着實吸引了蝗蟲們的食慾,但是,當大批的蝗蟲展翅飛翔到了這一帶之後,卻發現不但不太能夠填飽肚子,相反,自己有可能成爲別人果腹的美食。

當第一批蝗蟲飛抵紅河府(守漢爲自己在紅河平原設立的行政機構)地區的時候,當地的官員便得到了從河靜留守處轉了來的通報,命他們將府內官營畜牧場的雞鴨全部撒到外面去,同時,通報各處州縣村鎮鄉村,凡是家中飼養雞鴨者,在蝗災期間一律不得圈養,全部撒到田間地頭,讓雞鴨去啄食這些蟲類。

“凡家中飼養雞鴨者,每隻旬曰官給價十文,做徵發之費,直至災情緩解。”什麼意思?就是你家裡養着雞鴨的額,凡是撒出去吃蝗蟲的,就算是官家僱傭了它們。每隻雞鴨在這次與蝗蟲的鬥爭中每十天給十文錢作爲工價。

還有這樣的好事?!

雞鴨本來在家中養着就要吃蟲子、吃糧食的,如今撒出去吃蟲子,不但可以省下家中的糧食,頂多讓孩童們去看管一下,免得跑丟了就是,一次蝗災,家裡養的雞鴨卻可以省下不少的糧米,還能給家中賺些錢回來,依照國人的心理,這樣的事情,如何不去?

“每上交一塊蝗蟲卵者,獎勵錢五十文。”

於是嗎,在這樣的賞格下,無數的孩子在放下書包之後,便組成了尋找蝗蟲卵塊的大軍,孜孜不倦的尋找這可能孵化出新的蝗蟲大軍禍源。

當蝗蟲的飛行隊伍剛剛進入下降軌道的時候,便會從它們的複眼中發現無數的雞鴨在地面上等候,它們不但享受不到那綠油油的禾苗所組成的美食,相反,反倒成爲了雞鴨們的美食。

雞鴨們用自己或是尖尖的,或是扁扁的嘴巴啄食着平時極爲難得的美食,體長長達將近十釐米的臺灣大蝗,和身體小了很多的東亞飛蝗,在雞鴨們的喙面前,顯得那樣的虛弱無力,還沒有吃到稻田裡的秧苗,甘蔗林中的甘蔗,以及其他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食物,自己便先變成了補充雞鴨體內養分,蛋白質十分充足的食物。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德帶冒煙的人,從將軍府裡傳出來這樣的一個說法,“將蝗蟲或是油炸,或是燒烤乃是人間美味,特別是男人多吃,有極大的好處!”

後世有這樣一個說法,什麼物種讓廣東人覺得是大補,什麼物種讓國人覺得能夠對男人有好處,什麼物種讓國人覺得是美味,便離滅絕不遠了。

很不幸,似乎蝗蟲這幾個條件都具備。

於是,在諸多的家中,女主人給家裡的男人們準備了炸蝗蟲、烤蝗蟲來補養身體。城鎮中的大小飯館居然也推出來了蝗蟲菜式。

除了這樣的法子,便是在田間地頭,點起一堆堆的稻草,漚出煙霧來對天空中飛行的蝗蟲羣進行殺滅。

在人和雞鴨的聯合絞殺下,紅河府地區的蝗蟲便迅速得到了控制。

接下來的事情更是令紅河府的老百姓們興奮了。

“大仔!給阿爹和幾位叔伯念念!”

福建移民吳永海拉起正在桌子後面數着自己賣蝗蟲卵塊賺來的錢的兒子,塞給他一張《南中商報》,“我聽城裡面的先生們說,今天的報紙上有如何利用雞糞的事情!”

“就是!大仔,快念念!”

每一個村寨都有爲數不菲的雞鴨數量,這些雞鴨在這次蝗災中無不是吃的肥壯無比,大量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讓這些雞鴨們產蛋量大增,但是,守漢還是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便在由南中商情發展而來的南中商報上刊登了一份重磅炸彈。

吳永海的兒子很是不情願的將桌上的銅錢收到抽屜裡,拿起父親手中的報紙。

“雞糞中的主要物質是是雞食用的各種飼料中未能消化的部分精華,大約佔它所攝入食物的四到七成。施用雞糞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可以改良土壤,熟化土壤,培肥地力。”

“雞腸道短,吃進的飼料消化利用不充分,大量的營養物質,隨糞便排出。一年每隻蛋雞大約能排糞3**公斤,每隻肉雞能排糞4.09公斤(1-2月)。1只成年雞曰均排泄鮮雞糞約100克。雞糞不僅是很好的肥料,還因爲它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以作飼料。綜合利用雞糞,可以大大改善雞場的衛生環境,消除蚊、蠅、臭氣,減少疾病的傳播,並能充分利用這個資源作飼料、肥料等,使雞糞變廢爲寶,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雞糞處理方法有很多,如雞糞發酵、雞糞烘乾、青貯法等,現在最適用普通用戶使用的方法爲雞糞發酵,發酵不但工藝簡單,而且造價低廉。”

“別念這些了,咱們都知道雞糞是好肥料,撿那要緊的念!”吳永海在兒子耳邊嘟囔了一句,催促兒子挑那緊要的東西說。

“行!這裡有將雞糞做飼料的做法,要不要先念念?”他兒子吳天喜白了一眼,很不情願的翻看了一遍報紙,尋了一處可能會讓父親和這些叔伯們感興趣的文字開始念起來。

“雞糞收集經發酵加工後,可用於飼養豬隻,1000只蛋雞的產糞量可供75頭豬食用,所以,雞豬比例爲13:1。雞糞如果不能全部收集的話,這一比例在13:1—15:1爲宜。將雞糞按照以下方式發酵後,即可飼餵。飼餵時應注意遵從‘由少到多,慢慢適應’的原則,即第一天可添加發酵飼料用量爲一成左右,第二天爲兩成左右,逐漸加多,直到添加五成左右。”

“新鮮雞糞七成,玉米粉一成半、穀糠一成、麥麩半成如無麥麩可根據當地情況自行調配比例左右,充分攪拌均勻,再加水拌溼,使總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其簡單判斷辦法爲:即用手緊抓一把物料能成團,鬆手落地即能散開爲宜,水分過高過低均不利。然後裝入大罈子或能完全密封的池子等容器,密封發酵2~3天即可完成,冬天時間略長一點。當雞糞呈黃綠色無臭味而略帶酒香味時,表明發酵基本完成,即可按照以上步驟用於飼養豬隻。”

。。。。。。。

原來雞糞除了發酵之後肥田,還可以有這麼多的用場?除了餵豬還可以用來餵魚!也就是說,我們除了用玉米草餵豬餵魚之外,還可以用雞糞飼料來喂?!

人們彷彿是突然被人推開了一扇窗戶!很快,在驅趕家中飼養的雞鴨到田間地頭啄食蝗蟲的人身上,多了一個糞筐,很是小心的將散落在各處的雞糞收集起來,回到家中餵豬。

到年底的時候,人們驚喜的發現,雖然說稻穀因爲蝗災的緣故比往年有所減少,但是,蛋、雞鴨、豬肉的產量卻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想不到,蝗災過後還能有這麼多的錢和稻穀肉蛋雞鴨入手!”

吳永海將那份南中商報珍而重之的疊好收藏起來,叮囑兒子,“明年開學,去學堂打聽一下,看看這報紙,咱們能不能訂閱一份?免得有什麼好事咱們知道的比別人晚了!”

繼續求點擊,求收藏,求訂閱,求月票。(未完待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