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破勢(10)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911章 破勢(10)

第911章 破勢(10)

楚軍的攻勢再度受遏!

一來曹操回師至東緡,使得人心惶惶的昌邑轉瞬間就得到了穩定。而且,城內諸世家也都停止了背地裡的小動靜,打算再等等看。

二來,東緡雖然被剛抵達不久的劉勳部堵住,但得到昌邑支援的東緡,顯然不是劉勳這支偏師所能獨自拿下。

短短兩日之內,昌邑周圍的局勢再度陷入僵持。

楚軍原本想要圍昌邑而後絞殺曹操主力,從而迫使昌邑開城的想法,徹底告滅。反倒是惱羞成怒的楚國上下,開始了最艱難的攻城戰。

昌邑乃州治,城高三丈餘,城內守軍以及徵召壯勇,更是在三萬以上。再加上士氣的巨大振奮,攻城顯然是徒做無用之功。

曹操進駐東緡的第三日,大楚大成元年九月的第一天。

身在陳留行營的袁術帝駕,臨昌邑城外,親自督戰。

次日,楚軍罷兵休戰,退三十里。東緡城外的劉勳更是於昨夜退兵,與主力大軍匯合。

蓋因爲袁術收到了來自南面的戰報,陳瑀大軍兵敗,退守沛縣。九江重鎮壽春爲孫策所破,江東軍兵分兩路,一路直取汝南,一路直往廬江舒縣。

陳瑀兵敗,壽春失陷,正式宣佈楚國江淮一線徹底告破。

天子御帳內。

袁術與楊弘,君臣密議。

袁術的神色很平靜,經歷了孫策叛變的打擊後,心理承受能力強了不少。

再者,聚大軍攻兗州,本就有着暫時放棄江淮的意思。現在被江東叛賊拿下,也在預料之中。

不過,顯然現在江淮失守,對整個戰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預期。

因爲,陳瑀敗了!

從曹操退兵之際,大楚的戰略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劉勳、陳瑀與橋蕤軍,完全可以堵住曹操的部隊,倚仗兩倍於敵的兵力優勢,圍而殲之。甚至,如果兵力還不夠,張勳那裡也可以抽調至少三萬人支援。

非常美好的打算,都隨着劉勳那奇葩操作給破壞掉了。

劉勳將十餘萬大軍,拉出了二百餘里的間隔,真的是讓人咬牙切齒。陳瑀也逃脫不了罪責,數萬大軍全然無妨,被曹軍一支偏師所襲,三軍盡潰。

袁術很無奈,但也沒有懲處二人。

現在的軍心士氣,已經開始逐漸下降了,再殺大將,無異於雪上加霜。而且,殺了這兩人,自己也找不到別人頂上去了啊!

曹軍偏師擊敗了陳瑀,徐州、豫西一帶,又無主力設防。不論是孫策還是曹軍偏師,都足以橫掃此帶。連帶着汝南,也失去了最後的保障。

要曉得,這陳瑀帶的兵大多數都是自汝南征召。一戰而亡,想要再在汝南拉出一支部曲,很難了。

從自己起家開始,十餘載下來,汝南出了十四五萬的兵馬。縱使它是天下第一郡,有着兩百多萬口,也難以再支撐下去。

想到汝南,袁術暗歎一聲,看向楊弘。

汝南,萬萬不能有失,那是自己最後的根基之地。只要汝南還在,自己無論如何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陛下,陳瑀既已兵敗,吾等再無兩面作戰之能,臣恭請陛下回都!”

楊弘非常無奈,說出這句話後,自己的相位就再也保不住了。

一心謀劃,悉爲泡影。

大軍徒耗錢糧,無功而返,反使孫策坐大,奪淮南諸郡,總要有人來承擔這個責任。

袁術也明白楊弘心中所想,也知道退兵的後果。可惜,不退兵不成了。

失去了廣袤的江淮,大楚的糧倉也丟了一大半,即便是想要再撐下去,也頂不住多久了。甚至,孫策迅速席捲了汝南,自己更加難做。

“丞相先行回都吧,處理好諸事,待朕回朝,另行計議。”

“陛下~”

楊弘感激的看了一眼袁術,言道:“陛下威隆不容有失!值此關鍵之時,區區楊弘,不足掛齒,還望陛下以社稷爲重。”

“丞相乃朕心腹,公若去之,朝堂之上,豈無朕之親信?”

“陛下放心,臣回朝之後,會處理好此事。陛下乃天子,焉能受制於兩朽老徒。”

楊弘冷着眼眸,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反正自己去了相位後,日後想要復起也再無可能,反倒不如博上一搏!

袁術轉瞬便明白了楊弘的意思,凝聲問道:“當以何名義?”

“勾結曹操、孫策,泄吾軍軍情,圖謀不軌。”

“須得有證據啊!”

“陳瑀便是證據!”

袁術眼角一眯,陳瑀?

確實是個好主意。

“那此事就交由丞相了,陳瑀那邊朕會與其去書一封。其若遵之,朕便特赦其兵敗之責。若不從,朕也容不得此般無用之輩,來統帥三軍。”

“臣遵旨。”

“何時退兵?”

“再候些時日,臣尚需要些準備時間。”

“可!”

君臣之間,商議過後,便定下了退兵的計劃。

楚國各軍開始紛紛後退,袁術與張勳引主力大軍,退至陳留行營。劉勳領其部三萬餘人,退至定陶一線,防之曹軍反撲。

後,又責快騎,命陳瑀及彭城各部,放棄諸地,退至譙縣設防。

然而,信騎剛出半日。

袁術便收到了彭城爲曹軍所據,以及譙縣請求援軍的信報。

隨即,再責信騎,命陳瑀先行退往睢陽。

其後一連數日,袁術得到的全都是壞消息。

孫策親自率部殺進汝南,諸縣邑雖徵募壯勇抵擋,可仍攔不住士氣如虹的江東軍。不過,好在自廬江一路敗退至汝南的俞涉,於平輿調集各縣邑兵力,得軍萬餘,以此阻擋江東軍攻勢。

沛國戰局,也是如火如佘。

譙縣並無重兵,甚至連其餘縣邑的兵力,也都徵發到了前線。整個沛國,幾近於望風而降。

陳瑀亦是率軍退至睢陽,等待着陳留行營的進一步指令。

最關緊要的一則信報,來自於洛陽神都。

趙國長公子譚,率幷州兵馬五萬餘,南出天井關,佔據河內,揚兵孟津渡。

數萬趙軍威壓河洛,容不得袁術不重視。

陳留行營,在無聲無息的數日後,終於做出反應。

衛將軍橋蕤,引八萬精兵,南下陳國,馳援汝南俞涉。駐於樑國睢陽的陳瑀三萬餘人,按兵不動,遮掩衛將軍所部側翼。同時,配合駐紮於定陶的車騎將軍劉勳所部三萬衆,防範曹軍趁機進攻。

其餘各部三萬餘衆,在大將軍張勳的統帥下,護衛帝駕,折返洛陽。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