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決議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889章 決議

第889章 決議

“張公有何良策?”

孫策引聲問之。

張紘嘴角微微一揚,言道:“諸君,紘聽聞楚王欲稱帝久矣!”

語頓、室靜。

“善!”

直到張昭的拍案而起,纔打斷這短暫的寧靜。

“楚王好大喜功,手握傳國璽,數年前便欲加至尊。不若聯合惠瞿,上書請進之。畢竟,吾大楚,北至河洛,東攜滄海,西及周境,南至江左,何止千里也。更兼,稱帝一事,可鼓衆軍心氣,必能大破曹操,橫掃天下。”

“嘁,子布怎地將紘之語,悉數搶了去?”

張紘看似責怪的一語,反倒是惹起衆人的歡聲笑語。

孫策也不禁笑了起來,是啊,稱帝的好處很多。

更多的卻是招人惹目啊!

其若稱帝,必失衆心。

畢竟,這天下,以漢室忠臣自居者可不少。

都不需要別的,那番口誅筆伐,就足夠自己的大王頭疼了。

“那爲何要聯合惠瞿?”

孫瑜年歲有些小,疑惑的問了一句。

衆人皆笑而不語,看向了張昭、張紘二人。

“仲邑可知引君入甕否?如此,惠瞿必然不再對主公有所疑心,其若不渡江,則能爲吾等爭取很多準備時間呢。其若渡江,必然不會再將大軍而下。”

張昭的話,仍舊聽的孫瑜有些糊里糊塗。

不過,室內沒人會在意這一點。因爲惠瞿,真的不是領軍作戰之才。否則,憑藉着近五萬水軍,又怎會被薛禮、笮融攔在江右數月之久。

“此計甚妙,然眼下最要緊的事,還是得先將老夫人以及二公子接回來,以免不測。”

陳端挺身而言。

二張點頭應之,隨後秦鬆獻策道:“正值富春剛剛歸順,不若將軍去書與惠使君,先議勸進之事。而後,再以歸故土祀先祖爲由,接家眷入江左。”

“甚好。惠使君乃是楚王心腹,而且這勸進之功,可是誘惑人心的緊。其若同意,主公家眷定能安然而歸。”

“好,那便如此。”

孫策再無遲疑,衝着陳端言道:“子正善辯,可否一往?”

“端定不負主公所望。”

陳端面色一喜,作禮應之。

孫策點了點頭,暗含謝意,又看向身側衆將,言道:“劉繇雖敗,但其逃入會稽。會稽王朗、宗帥祖郎、嚴白虎、焦己,少則二三千衆,多則萬餘,不可小覷。吾等若北上,勢必要先擊敗彼等。明日典軍校將,以討會稽。”

“諾!”

衆將齊聲應之。

孫策目光輾轉到吳景身上:“舅舅,江左四家,勢力龐大,人才輩出。明日策率軍伐會稽,恐無間拜訪。還請舅舅多多操勞,安撫諸家。”

“策兒放心,顧綜、張允,某倒是相熟。朱桓乃小輩,亦無大礙。不過,這陸康,恐怕不會輕易順之啊!”

說道陸康,吳景也無奈的苦笑了一聲。

孫策乍舌,言道:“無妨,最多來日凱旋歸來,策親自上門請罪。”

說完,孫策掃了一眼室內衆人,作禮言道:“諸君,江左方定,還望諸君共勉。”

“共勉之!”

衆人齊齊喝聲。

——————————————————

次日一早,孫策便來到城外軍營,領着四萬餘人,開往會稽。

孫策雖效周國軍制,卻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抄。由於勢力新創,自然是不能削軍中將校部曲。尤其是揚州降兵,幾乎都是帶着自己原本的手下。

於是,孫策只能用軍這個大編制,來管轄諸多的校曲。

多則十一二校,少則八九校,每軍編制在一萬六千人至兩萬人之間不等。

此次征伐,除去孫家部曲的三千精銳外,餘者兩軍皆是降兵,由孫賁、程普統帥。留守的一軍則是佔據丹陽後招募補充的兵力,餘萬八千餘人,由吳景統帥。

三千精銳,領着三萬六七千的降兵,來戰會稽的兵馬。

孫策,有那個信心。

畢竟,那些宗帥手下的部隊,戰鬥力更加差勁。要不然,憑藉劉繇的能力,能壓着王朗等人打?

江東小霸王揮師南下,最緊張的莫過於王朗、嚴白虎等人了。

兩人二話不說,就開始召集會稽郡內的各個宗帥,以便抵擋孫策大軍。會稽南部的一衆山越宗帥,紛紛領青壯出山,朝着嚴白虎的大旗下匯聚。

不過八日,孫策兵馬就來到了錢唐縣,與餘暨相望。

王朗與嚴白虎亦是領衆五萬餘人,進駐餘暨,兩軍相持。而餘暨的後方,越來越多的山越兵,逐漸靠近,最終都將匯聚到這戰場之上。

孫策手下謀士陳端,也渡過長江,來到江北廣陵城南的楚軍水寨內。

沿途所見,可謂是讓陳端既是震驚,又是譏嘲。

震驚的是楚軍的水軍實力之強,六艘樓船,衆星矚目。鬥艦、艨艟各數百艘,女牆林立,旌旗入海。至於更小的走舸、輕舟、快船等,不計其數,填江塞海。

總數有多少,陳端不知道,但那主力戰艦,少說也得有近千艘。

漢代船隻,真正的主力戰艦便是鬥艦和艨艟。艨艟狹而長,以牛皮覆其背。甲板之上,三層船艙,左右前後皆開弩窗、矛孔,供將士作戰。鬥艦則比艨艟要寬上不少,船舷皆是女牆,船舷五尺之內建樓棚,棚上築女牆。其上置樓閣,設牙旗、金鼓。

說白了,艨艟能打能抗,鬥艦則是放棄了一定的防守力,加強了弓弩的密度。

此時的樓船,多是三層、四層,很少出現五層樓船。相比起艨艟和鬥艦,樓船除了速度稍遜一籌外,攻防皆勝之數倍。

別的不說,僅是這六艘樓船,光是兵卒就能容納三四千人。再加上水手、櫓夫,六千人是最起碼的。

不過,一般情況下,樓船都是作爲旗艦的存在,很少跑到前面衝鋒陷陣。畢竟,造一艘樓船,可比造十艘、百艘艨艟、鬥艦容易的多。

走舸,乃運兵船。

輕舟,以作精銳突進奪船。

快船,則充爲通訊往來。

鋪滿了江邊三十餘里的水寨,連綿不絕的船桅,以及那遮天蔽日的船帆,波瀾壯闊。

相比之下,自家的水軍就有些不夠看了。

薛禮等人獻上的兩千餘戰艦,初一見感覺不可思議。現在再回想起來,感覺跟過家家一樣。

兩千艘船,千五百餘乃是舟舸小船,剩下的不到五百艘纔是主力戰艦,還多有破舊。樓船更是隻有兩艘,皆是三層樓船,比起這水寨中,那足足有着五丈之高的四層樓船來,真是一個玩具。

但就是這樣,惠瞿仍在此蹉跎數月,呵呵....

穿過水寨,陳端在楚軍的護持下,直奔廣陵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