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進軍(上)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882章 進軍(上)

第882章 進軍(上)

未央宮,宣室內。

郭嘉、賈詡、徐榮、傅燮、周瑜、趙衢。

坐於上首的高誠,看着徐榮挑選出來的傅燮、周瑜以及趙衢三人。第二軍,大周八個野戰步軍中排名第二的步兵軍,名至實歸,不出意料。

但後面的第三軍和第八軍,是高誠萬萬沒有想到的。

第三軍,曾在甘泉宮,幾近覆滅,連軍旗都掉了。按理來說,丟了軍旗,第三軍也就撤銷了編制。

只是,別說各個武官署衙了,便是高誠也捨不得。平白浪費一個軍的編制名額,並不算什麼。但是第三軍軍將、副將以及兩個正副級師帥。六位軍中大將,只活了趙衢一個。各級軍吏、兵卒的損失更不用提了。

其次,第三軍在某個時刻,曾經被所有人都放棄過。畢竟,身在十幾萬胡騎包圍之下,區區數千將士,想要殺出重圍,難如登天!

歷盡千辛萬苦的第三軍慘部逃了回來,可是面對來自各方各面的聲音,不絕於耳。

軍中唯一的最高長官趙衢,承受的壓力更是無比巨大。

第三軍的覆滅,究根問底,還是李堪的緣故。然而,死者爲大,人都死了,責任只能由活着的人來承擔。

趙衢沒有想到,但也沒有後悔。

擊退鮮卑後的大行賞賜,沒有他趙衢的功勞,也沒有第三軍將士的功勞。只有,那些戰死沙場的人,得到了一定的安慰。

而活下來的人,什麼都沒有。

軍心盡喪,趙衢都有過放棄的想法,因爲實在是無能爲力。從上到下,誰都知道這次大勝沒有他們第三軍的緣故。

因爲,丟了軍旗。

從接過印着大周第三步兵軍大字的軍旗的那一刻,所有的將士都被告知,軍旗丟了,編制也就沒了。

也有過許久的時間,大周朝野之間,無人提及第三軍。

但是,王上給了他們最後一個機會,重整旗鼓,沒有旗號,沒有編制。新來的軍將,也是一個不熟悉的人,叫耿臨。

聽說是耿氏一名老者,文治武功,皆可。

第三軍殘部,雖然經歷了最黑暗的時段,可他們依舊自傲。因爲,他們在甘泉宮,擋住了十幾萬胡騎的強烈進攻。

左右無援,硬生生憑藉着血肉之軀,攔住了波濤洶涌般的敵軍攻勢。

耿臨顯然是一位老將,在軍中旬月,幾乎不過問軍中事宜,悉數交給了臨時提拔的副將趙衢。

第三軍上下感覺似乎沒有這個人一般,依舊過着隨遇而安的軍營生活。除了正常補給,他們幾乎沒有任何事情可做。

只剩下操訓,剩下無奈,剩下無主!

王上沒有第一時間撤銷第三軍的編制,反而新任命了一名軍將。有人猜測,也許第三軍不會遭到最慘的結果。當然,也有人猜測,這可能只是王上爲了拉攏耿氏,而做出的選擇。

因爲,當時的政治背景下,關中大姓,漢室幾朝外戚,名將輩出的耿氏,無疑一個非常大的籌碼。

這其中,就包括了趙衢。

自上而下,都散發着一股喪氣!

只是後來,莫說趙衢,連高誠都沒有想到。

耿臨,爲第三軍保留了他們的編制番號,他們這些殘部還是大周野戰步兵軍第三軍的將士。

隨着兵卒的補充,第三軍煥發出新生的氣息。

即便那些新兵是士族私兵,可仍舊被那些經歷過生死,經歷過人生谷底的老卒,訓得老老實實!

可惜,第三軍新生後的第一戰,並沒有獲得什麼戰功。

作爲新任軍將的趙衢,也沒辦法改變上面的主意,只能聽之任之。而現在,趕上徵蜀一戰,若是再不立功,第三軍上下將士,真的對不起耿軍將的再造之恩。

徐榮亦是抱着如此心態,不僅是爲了給第三軍機會,也是爲了讓第三軍重複往日輝煌。

往日輝煌?

談不上,大周軍中的輝煌,始終都被兩個騎兵軍,以及第一軍、第二軍佔據着。但這不代表,其餘六個軍就沒有任何用處。

尤其是步兵軍中的前四個軍,都要比後面四軍成立的時間早的多。可卻成爲了大周第一個差點被撤銷編制的軍,無疑讓其他三個軍臉上有點掛不住。

再說了,趙衢的能力不差。

中規中矩,時而有點急智。

但其是涼州老人,段煨、耿臨,皆認可其能力。

所以,沒有人反對,也無從反對。

至於第八軍,高誠特別查看了下週瑜以及徐榮的面色。

大周,誰都知道周瑜乃是當世大儒蔡邕女婿,長安四君子,與軍師祭酒郭嘉相交莫逆。消息靈通的人,則是知道更深的內幕。

周氏,救過王妃以及世子殿下。

周瑜,自然而言,就成爲了大王心中最矚目的人。

徐榮眉目一擡,不與自家王上對視。大王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無非就是擔心自己徇私舞弊。

可事實並非如此,周瑜的才華,不負其名。在中尉府時,深得段公欣賞,更有意培養成後續接班人。

在軍中,雖無大功,可全軍都沒有大功。

第八軍建成不過一二月,便奔赴河東,再不濟也有着奪取界休、平周等地的功勞。可是,在全軍皆不計功的情況下,第八軍上哪混功勞去。

至於先前糾風署調查的結果,那也不是周瑜短短半年之內就能搞得定的。

私兵,爲何成爲私兵。

說白了就是仗着背後主子的勢力,狐假虎威。

周瑜想要改變軍中的這種意識形態,只能靠時間來慢慢消磨。不同於第三軍,有着輝煌的過往,第八軍真的什麼都沒有。

能帶着這麼一羣烏合之衆打仗,主將自身的能力,就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瞥了良久,高誠這才冷哼一聲,不再介意選軍之事。

“文良,現已至六月,關中霖雨最遲也會在七月份到來,有何打算?”

行軍打仗,敵軍的因素,僅佔其中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天氣緣故。關中霖雨,少則兩月,多則三月。

雨季一到,便是褒斜谷也難以行軍。

“回王上,臣以做好打算。負責進入巴西,進攻墊江、江州一帶由第三軍、第八軍負責。協同部隊,有漢中軍五千人,賨兵三千人,另配民夫六千人攜帶糧秣,合計五萬人。第二軍和第五軍,則匯合氐兵、漢中兵三萬,合計八萬人,進攻葭萌,牽制蜀軍主力。”

“伯達和公瑾,八日出兵,趕往漢中。他們應該會趕在霖雨之前,進入漢中。而後,馬不停蹄,進入宕縣,在此整修,稍後即往墊江。沿途供給,悉數交由漢中以及賨人負責。臣與南容部,則於二十日,趕往漢中,途中即便遇上霖雨,也應會接近漢中,糧秣壓力不大。實在不行,冒雨行軍也未嘗不可。”

“不過,現在雖然往漢中運糧一月,但老霖雨過後,便是冬季。其中,能抽出一月時間運輸糧秣,已是萬幸。待到大雪封山,臣擔心漢中維持不了十餘萬兵馬的供給。”

徐榮說完。

高誠點了下頭,問向郭嘉:“奉孝,荊州那邊聯繫的怎麼樣了?劉表能出多少石糧食?”

“最少三百萬石。不過其有一要求,若是王上扶持劉琦擔任荊州牧、徵南將軍,五百萬石糧秣,兩月可至。甚至,可派出荊州水師、步軍,分兵兩路,支援益州戰局。”

“噢?”

高誠擰起眉頭,嗤笑一聲。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