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二事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879章 二事

第879章 二事

回到宮內,夜色已落。

不過,一家人自北城入城,壓根就沒經過繁華的夜市,直接回到了未央宮。

第二天一早。

高誠天色未亮,便已經來到了宣室內,站在輿圖和沙盤前,若有所思。

鐘聲一響,渾厚的聲音,告之着宮內的人,卯時已至,天色即亮。

宮門外,稀稀鬆送的官員,也隨着宮衛打開宮門,進入宮內中央官署,開始新的一日的工作。

今日不是朝會,大多數官員的辦公時間,都沒那麼早。更多的只是他們這些中央官署文吏、天祿閣、石渠閣的吏員,因爲他們每天都要整理公文、藉冊。

天色大亮後,閻象四人,結伴入宮。

“啓稟大王,閻象等人已在殿外聽候。”

“着其等覲見。”

“諾。”

片刻過後,聽到室外的腳步聲,高誠整理了下衣袍,來到室內主案坐下。

“臣等拜見王上。”

四人入室,依舊見禮。

禮後,各尋桌案端坐。

“河東太守張既的信報,想必諸位愛卿也已清楚。至於糾風署的成效,每日皆都上報各署衙。今日,召四位愛卿前來,議的只有這兩件事。先說說幽州那邊吧,如何看?”

高誠將話題點開,而後等待着幾人抒表看法。

“幽州隔之千里,吾等愛莫能助,只能坐觀其變。”

閻象一句話說出自己對於幽州局勢的態度,能做的他們已經都做了。現在,只能看趙漢之間的戰爭局勢變化了,再作應對了。

段煨同樣點頭附應,太遠了。

不比在雁門,離石兵馬隨時都能夠北上作出行動。但現在,隨着軻比能的妥協,第四軍和第二騎兵軍已經開始向西調動。河東境內,也只有數千守備軍,守土尚可。

“想來,晉漢應該撐不了三個月了。”

郭嘉擰着眉頭,搖頭嘆息一聲,繼續說道:“韓猛直接退回幽州,呂布他們不好辦了。”

“嘁,怪得了誰。危難之際,尚且爭權奪利,浪費良時,有此下場,只能說是天意了。”

賈詡捋着鬚髮,附應一聲。

高誠點了點頭,兩人說的不錯。自己也是昨夜纔想通徹。不僅推翻了白日間的想法,更是有些擔憂。

韓猛一退進入幽州,沿途收攏兵卒。再加上幽州本地趙軍,雖有兩萬人馬支援常山戰事,但細數一下,多的不說,四萬人馬肯定湊的出來。

更何況,還有損失不大的冀州騎兵。

另外,韓猛既然都回到了幽州,鄴城方面也肯定有所應對。現在就看是誰棋差一招了,或者說誰能算的更多。

“三個月,呂布敗的有點快啊。曹操現在仍未擊敗劉勳大軍,反倒是虎牢關殺出的楚軍,已經圍了陳留數日。孤擔心,事情恐怕沒咱們想的那麼順暢了。”

高誠道出心中擔憂。

說起來,呂布的死活,劉協的死活,都不關他們屁事。但袁紹卻不一樣,現在才五月份。若如郭嘉所言,最多也就是到八月份,袁紹就能消滅晉漢的話。那完全能夠解散龐大的民夫,使其歸鄉秋收。

如此,趙國可能在秋收後,還有一陣餘力出兵。不說別的,奪回青州肯定是足足的。

曹軍主力,可不在新納的青州境內,皆被牽制在豫兗之間。

“那就要看曹操的本事,究竟有多大了。現在,他的昌邑王的封號,也很快進入長安。不如這樣,讓藍田大營的兵馬,與華陰的兵馬,進駐弘農。一來,掩護天使進入兗州境內。二來,也能讓曹孟德輕鬆一些。”

賈詡揪了下鬍鬚,獻策說道。

高誠沉吟了一聲:“也好,讓徐榮親自率軍走一遭。反正近日來,春耕將畢,正好拉練一下。不過,歸鄉省親一事~恐怕要耽擱了。”

“第一批歸鄉的將士,已經回到營內。第二批也已經出營十日,不若將第三批歸鄉將士提前幾日。大軍主力進駐弘農計劃不變,留下幾名將校在營內,待歸鄉將士回營,慢慢調去弘農也不遲。甚至,也許能讓袁術更加擔心呢?”

“奉孝的意思是,虛張聲勢?”

“不錯。”

“好計策。希望,能夠幫到曹孟德吧。”

此事定下計議,高誠又言道:“嗯,糾風署的成效,甚是明顯啊。”

閻象不說話,方纔議軍事,自己外行,發個言襯合一下就行。現在,主要矛頭也不在自己身上。

對面的段煨卻是苦笑一聲,起身請罪:“臣督導不方,以致各軍違法犯紀者衆,還請大王責罰。”

說到底,歸鄉士兵的緣故。

鬧得事,都算不上是什麼大事。打架鬥毆,干擾地方政務,基本上就是這倆毛病。

打架鬥毆都不算啥,漢家兒郎嘛,值此歸鄉,少不得醉飲幾場。再加上軍營內憋的一肚子燥,肯定少不了一些治安上的麻煩。

但好歹沒出人命,最多就是多補償點醫療費。

干擾地方政務,也多是醉酒所致。禁酒令的解除,避免不了事情。若是換個普通人,那鐵定不會是干擾政務。

可誰讓他們是軍中現役士兵,別的不說,大周建立起來的軍隊形象,被這些傢伙拉下了一大截。

“此事非中尉之過,孤也是帶兵之人。不過,吾大週三軍在百姓眼中的形象,絕對不能壞,該罰就罰。必要的時刻,可以殺幾個人,鎮鎮那幫子傢伙。還有,告訴周瑜,伐蜀之前,他要是還管不好第八軍,那就給孤留在藍田,從頭練兵。”

高誠的鬱氣可不輕,自己馬上起家,最看重的就是三軍將士。

現在倒好,給了三軍將士那麼好的福利,結果一個個也太不像話了。不到半個月,一千多人犯紀。相比之下,待遇差了一截的地方官吏,卻只有區區三十多人被懲處。

“王上放心,臣定會好生叮囑公瑾。”

“明日,段公與文和一起,召集中尉府和參軍寺中才華出輩者,編著步軍操典。每天幾時操訓,操訓幾時,幾時休憩,休憩幾時。軍法條例,操訓要點,凡是一名士兵需要做的,全都編著出來。驟時,讓刊印司刊印,每個士兵都要發一冊。”

“........”

段煨感覺一陣迷茫,步軍操典?

賈詡倒是有所思忖,很顯然,這就如同那倉頡篇,普及之物,也是一良策啊。

“王上之策甚好,只是,軍中將士多不識字,恐怕徒作無用功啊!”

賈詡一句話,讓高誠一愣。

隨即拍了下腦門,怎麼把這個給忘了。

唉~頭疼。

不識字,這些大頭兵連軍法都只能記住重要的一部分而已。

“罷了罷了,不過該編著還是要編著。正好,陸校已經建成,各郡也都建了一座武備學堂。光有兵法書籍不成,還要有各軍操典,騎兵操典就交給張任和公孫續想法子。水師操典,聯繫一下蔡瑁,找他們要幾個能手。”

“..........”

段煨已經不知所措了,水師還要操典?

咱大周倒是有水師,昆明池也泊着幾十艘船,漢中那邊還有幾十艘船,更有樓船。

但每天除了遛彎,還能幹啥。

不論是大河水,還是漢水,都不適合大規模船隊作戰。尤其是漢中,都是從荊州讓縴夫協助拉來的!

算了,編吧,給水師一個面子。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