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犍爲之戰(28)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719章 犍爲之戰(28)

第719章 犍爲之戰(28)

狄道城外,六七萬大軍聚集,連營二十餘里,威勢凜凜。

簡略的柵欄營寨,數不盡的帳篷,延綿不絕。軍中旌旗滾滾,遮天蔽日,兵馬涌動,列陣於中,戈矛林立,寒光四射。

隨即,諸軍各部,紛紛出營,陣列潮涌。

以曲爲制,四百餘人,橫豎二十列,刀矛在前,弓弩在後,徐步二進。身側軍候,呼聲不斷,整肅隊形。

其後,每隔三十步,便有一曲,陣列一如,源源不斷,滾滾攜來。

一眼望去,入目所見,皆是旗幟如雲滾蕩,戈矛如林豎起,甲士如海行進。煙塵遮天蔽日,頓聲震天顫地,氣貫長虹,威風赫赫。

三軍齊動,至狄道西城而止。

三丈高的點將臺,高聳佇立,方寸百步,旌旗遍豎,甲士徐徐。

東面不遠處的狄道城樓上,早已人滿爲患。數不盡的城中守兵,以及郡府掾屬、諸曹吏員、士族子弟,悉附門樓,端望軍威。

普通百姓自然是享受不了登門樓望遠的待遇,故而聞訊早早出城,爭佇高處,一觀天兵盛威。西城外,少之又少的幾處山丘上,自平地止於頂,人滿爲患。左右兩側,亦是百姓聚集,擁擁攘攘,摩肩接踵。

但見天兵如林齊動,頓聲抑錯,直擊人心。雖目不能及,視之不清,可仍舊不耽誤百姓們爲那驚天地駭鬼神的聲威,而舉足歡舞,山呼不絕於耳。

點將臺上,徐榮領周國諸大將,聚在一起,時不時探手指點着遠遠靠近的軍列,似乎是在評論着自家軍隊的威勢,面上洋溢着滿滿的喜意。

這場臨時起意的校兵,並非是出自徐榮的計劃。先前大敗宋建麾下羌兵,卻沒有達到自己心中滿意的戰略成果,心情壓根就沒好到哪裡去。尤其是在挑選進入河首地區訓練的將士時,更加讓人憂心忡忡。

數萬大軍,只有千餘老兵曾去過河首一帶,且安然無恙歸來。其餘人,都沒有這般經歷。而根據那些去過河首的士卒所言,無俱河首瘴病,千人無一。

也就是說,這個計劃,還沒有開始,就基本上算是胎死腹中了。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爲了徐榮念念不忘的心事。

由此,怎麼可能有那個閒心,去搞今日的校兵之事。若非蘇則、傅燮等人,鼎力支持,理由也足夠充分,恐怕就不會有這場即將載入史冊的校兵。

舉全軍之兵,校武狄道城,引萬千百姓,舉足觀望,重提軍心民氣,振隴右之武風。

“啓稟將軍,三軍已至,靜候將軍之令!”

一騎快馬,飛奔而至,高呼一聲。

徐榮望了一眼距離最近,尚有三百步的一曲兵馬,又微微擡目,眺望其後連綿不絕的軍陣,心中不由獵喜。

自己觀軍勢,便已感氣勢倍增,信心滿滿,更不用說周圍聚集的百姓,民氣必如貫長虹。

最重要的目的,達到了!

蘇則一走,能夠接替其負責西北軍事,同時兼顧巴蜀戰事,估摸着也就是自己了。

借今日之盛舉,提軍民之氣,對於日後自己處理西北之事,無疑減輕了極其之多的壓力。最關鍵的是,經此一事,自己在涼州所欠缺的威望,也一口氣給補足了。

“傳令,三軍校武,始!”

徐榮佇立在點將臺上,衆將之前,壓抑着心中的激動,輕吐一句。

聞令,守衛在點將臺周圍的力士,當即接連不斷的高呼,向兩側傳達主將的軍令,直至鼓陣、諸旗牌官前。

令下而動。

南側一片旌旗,齊齊舞動。

軍列之中,旗官一見點將臺之側主陣涌動,立即解讀軍令。當下,揮旗示令,軍吏明之,高呼下令,使兵馬行進。

除此外,百餘個軍陣之間,更是信騎奔波不斷,高呼不絕,向每一位掠過的士兵,傳達着原定的校兵部署。

“進!”

軍吏手臂一揮,打頭的第二軍第一師甲校甲曲諸將士,齊聲嚯聲,提起精神,闊步而進。

隆隆聲逐漸響起,愈演愈烈。

身後百餘陣列,相繼涌動,腳步聲在瞬間達到頂峰,震耳發聵。

行近二百步。

“駐!”

“駐~”

“駐~~”

“駐~~~~”

接連不斷的呼聲,將一個個兇猛而來的猛獸攔住,摁在原地。

略候一刻。

軍列之中,三軍將士整理甲衣,補充水分。

“進!”

“嚯!”

第二軍的一曲將士,率先擡步。

鼓陣之中,力士忽然敲起,雷聲震震。

似有神助,輕風驟起,原本焉卷在一起的旌旗,突然間迎風起伏,咧聲凜凜。

軍列靠近點將臺前,四百餘猛士,頓挫昂揚,齊聲高呼:“大周威武,王師蕩蕩!”

“大周威武,王師蕩蕩!”

伴隨着呼聲響起,軍陣愈加嚴密,頓步聲更是猛烈,直擊天靈,望而生畏。

周圍圍觀百姓,無不是鴉雀不語,專心注注的盯着行過的軍列,感概難言。而其後,心中起伏未止,又見雄師頻臨。

威勢不減,盛壯未休。

甲士如雲,呼聲如潮。

延以時刻,軍陣猶進。

復觀已校陣列,悉數列於臺側,櫛次鱗比,相依排序。

七十餘陣,悉數而合,駐步揚起,頓矛肅身,左右相望,不見其邊。

餘下四十三陣,仍虎步狼行。

將臺之上,徐榮尚感腿腳痠麻,更何謂其下兵將。周圍百姓,多以席地而坐,飲水吃食,卻不願離去,以免終生再見此壯景。

不止周國百姓,由於並非封鎖消息,西北各族、諸侯,皆有密探聞訊而來,欲觀周兵聲勢。

憶想近二三年,周兵多有受挫,縱是成勝,亦無往日所向披靡之勢。使得各方勢力,都有些摸不清周國兵馬實力。而伐蜀一役,周國動兵數萬,無功而返,更讓一些人心中大爲輕之。

可擊宋建一役,又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究竟是羌人太差勁,還是說周兵威風尚在。

現在....

一切,全都明明白白的擺在朗朗乾坤之下。

西涼大馬,關中銳士。

扛起秦漢兩朝武風之盛的雍涼大地,最不缺善戰、敢戰之輩。

周國的些許失利,並非是周兵實力不濟,怕是另有原由。

徐榮也在堅持維持着大將之風,佇立不動,虎目環視,威攝三軍。

此次盛舉,所表現出來的益處,遠超自己心中預估。不消旬月,消息傳達開來,大周兵威之盛,必然遠達河西、河首、益中、南中等地,震之宵徒。

也許,不需要着急拿宋建立威,僅憑此就足以使諸胡夷,望而止步。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