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明武元年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672章 明武元年

第672章 明武元年

歲旦一過,接連主持了幾場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後,大周迎來了獨屬於自己的年號。

公元一九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щшш☢TтkΛ n☢¢O

農曆,正月初九。

國朝制命,廢初平年號,更爲明武。

自此,193年,即周明武元年。

年號更換,可謂是迫在眉睫。

先前大週一直使用初平年號,也代表着自身承認身在晉陽的漢天子劉協的正統地位。期間,雖多有交鋒,可年號至始至終都未曾更換。

也導致眼下,大週上下,面對幷州朝廷時,總是感覺尷尬無比。

明武,取明政修德,布武天下之意。

歲旦過後,沒兩日功夫,這年號就定了下來。

年號更換,自然也標示着大周正式脫離漢朝,也成爲全天下第一個不再使用漢天子所定年號的諸侯。

明武元年,正月中旬。

年號更換的消息,傳遍關中各地。此事對百姓沒什麼劇烈影響,只能潛移默化的頂替掉初平年號。

各地官吏也立即修正公文,更改年號,工作量不算龐大。真正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的是三爵典冊,由於前搭初平,後接明武,所有的書冊都要把年號更改爲明武。

年號一換,對於天下格局自然是引起了一番了波瀾。

尤其是消息傳到幷州晉陽,王允毫不客氣的發檄聲討。雖然全天下人都知道周王叛亂,壞了大漢江山,淪爲國賊。不過,現在其更改年號,有僭越九五之心,王允當然要表示一下態度。

此外,緊隨而至的便是晉漢朝廷更改年號,曰興平。

袁紹把持的漢天子劉辯,亦是更年號爲昭寧。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各方勢力也紛紛應聲,開始站隊。

幽州刺史李宣、兗州牧曹操、青州刺史臧洪、揚州刺史劉繇四人,分別上書鄴城朝廷,恭賀順應。

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則是從了晉陽朝廷,使用興平年號。

漢中王張魯使用大周明武年號。

唯獨楚國和齊國沒一點動靜傳出來……

三月末,春耕一起,天下各勢力皆勤耕于田,備戰於城,靜靜等待着下一輪迴合的大戰。

歷經數月之久,三爵制徹底代替二十等爵制。關中、涼州在籍野戰軍將士、守備軍將士,合計十三萬七千八百餘人,悉數典錄完畢。

除此外,漢中各部兵馬、涼州徵召在冊壯勇、氐兵等八萬餘衆,受爵者四萬餘人,另籍別冊。

這便是大周國相府整理出來的“最新兵員彙總,林林種種參與周國軍事防務部署的人員近二十二萬。

大周當然養不起這麼多的兵員,不然也不用另外立冊了。涼州的丁壯目前還是不適合裁退,河西四郡皆失,絲綢之路再度被截斷。

步度根與蒲頭,也在敦煌一帶展開激烈的碰撞。西部鮮卑三部大人,聯合西域諸國,勢力還真不可小覷。而步度根雖然兵力分散至河西以及河套、幕南、幕北等多處。但戰鬥力確實不是西域各國所能比擬,西部鮮卑三部方可堪一戰。

再加上先前益州兵馬北上,襲擊武都郡上祿,若非正好有兩萬漢中兵在,說不定涼州局面就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眼下,漢中兵返回南鄭,涼州守備軍兵員尚在往冀縣的路上。,還需仰仗那兩萬餘氐兵,和萬餘壯勇,來保證諸郡安平。

來自藍田大營的兩萬關中兵員,在藍田訓練量足足超過半年的時間。涼州苦寒,戰事頻生,沒有戰鬥經驗,只能用訓練來彌補。

等到兵員一到,氐兵和壯勇,也就能迴歸鄉里了。

蘇則親率張猛、韓遂、馬騰等衆將,巡視諸部。

大戰結束,新的兵員未到,但涼州各軍也紛紛離開冀城,進入自己的駐地。

第四軍軍部依然設立在冀城,統籌各部。第一師師帥姚瓊率本部進駐榆中,第二師帥孔信率部進駐高平,拱衛冀城西、北兩方向。

守備軍大多數兵員還未抵達,但各級將校皆已調整完畢。軍將還是張猛,畢竟張奐之子的名頭,在涼州確實響亮。

副將改由韓遂擔任,李俊、蔣石二人擔任師帥。守備軍軍部一樣處於冀城,第一師駐紮蕭關,第二師駐紮冀城。

一萬壯勇由田樂統帥,護持冀城及二軍部。兩萬氐兵,分由涼州大將王靈、氐人首領楊駒統帥,一鎮武都下辨,一鎮隴西狄道。

整個戰略部署都是以防禦爲主,各部兵馬謹守要地,扼制險道。

現在,從隴西狄道,一路巡軍至此。

未至下辨軍營,楊駒便已帶領帳下幾員氐人頭目,趕來迎接。

“末將拜見大都督!”

歸義中郎將,便是楊駒在大周的正式官職。

蘇則挺身虛扶起楊駒,言道:“千里,無需多禮。”

蘇則有禮有節,楊駒自然也不會失禮,匆忙恭謝:“謝大都督,大都督,請!”

蘇則點頭示意,不急不忙的向營門行去。

身側一衆氐人,紛紛頷首躬禮,稍後隨在諸周將身後入營。

閒庭闊步下,蘇則也在觀察着營內的氐兵。

自韓遂未降,大王起兵之前,氐人便已歸順涼州不少。其中最先附順的便是白馬氐,白馬氐首領楊駒毫不遲疑的便投入大王的懷抱。

到現在幾年下來,楊駒早已成爲大周體制內的一員。從最開始的改漢名,到之後自己起字,再到後面學習漢禮……

氐人上層貴族帶頭,再加上軍務司的大力宣傳,嚴格的漢化制度以及嘉賞,也使得大多數氐人逐漸融入漢族這個大家庭中。

營中大多數的氐兵已經列陣在軍中轅門大道兩側,身披紅袍赤甲,頭束髮,裹巾幘,持矛頓戈,頗是威武。

“恭迎大都督!”

“恭迎大都督!”

兩側氐兵,如潮相涌,捶胸頓刃,山呼海嘯。

所言漢話,雖然聽起來總感覺有些彆扭。但總歸沒有跑偏,說明氐兵的漢化做的非常到位。

一一掠過各軍,蘇則巡閱完畢,並沒有多說什麼鼓舞軍心的話。

越過三軍,入中帳,與諸將議。

次日,氐兵演練隊列疏整,列陣行進,校之鼓號。

第三日,又于軍中舉行大比,選拔驍武之士。

傍晚,後方運送來的百餘輛酒肉,進入營內,犒賞三軍。

而就在此間,數十信騎飛馬出南鄭,西去武都,北行長安。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