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636章 獻俘闕下

第636章 獻俘闕下

越來越多的喜訊,傳到長安。

胡夷先是退至漆縣,再退至鬱郅,鎮北將軍也與前將軍會師,步騎數萬人北上。鮮卑大人扶羅韓聞聲而逃,倉皇北走。

大軍輕鬆收復鬱郅,並且重新佔據長城防線,與東面高奴遙相呼應。

而自番須口馳援長安的第七軍主力,自高奴南下的第一軍主力,皆匯聚長安左近。

縱是此刻十幾萬胡夷復存,也對長安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脅了。更何況,眼下能抵達長安的也就剩下那一萬八千俘虜了。

斬首三萬四千級,俘獲一萬八千餘人。

軍中暗自殺俘一事,高誠也知曉了,但啥也沒說。

殺俘這種事,在大時代下,太正常不過了。甚至,屠城、殺良冒功都時有發生,更不用說區區殺俘了。

而且,自己一路走來,都不曉得坑殺多少俘虜了。受自己影響,軍中多多少少會出現此事。坑殺俘虜,築京觀臺,彰顯武功……

不過,也無甚大礙。大亂年代,軍威隆盛,對於大周只有好處。何況,坑殺的是胡夷,在道義上也不會受到影響。

只要不在內戰之中,大規模殺俘、屠城、殺良冒功,很多時候上位者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還是那個道理,軍隊需要嚇嚇威名,士卒需要首級戰功。

張任送回來的戰報,便是國朝官府公之於衆的基礎。在此之上,另外添油加醋,修繕辭藻,無不是在宣傳王上神威,國朝名將之能,三軍將士之勇。

百姓們也永遠不會知道殺俘一事,他們都在欣喜的等待着明日獻俘闕下的盛大典禮。

有甚者,天色未亮,便已經聚集在長安東門霸門城外。

天色一亮,高誠攜世子,於宮中先告祭太廟,而後引百官出宮,往太社去。

太社即社稷,大周太社,是在長安城南漢社稷遺址上重建,與王莽九廟相鄰。

靈臺、辟雍、明堂、圜壇……

南郊之制,當有者皆有。

不過大周的北郊卻是未立,實際上立南郊已經有違禮制了。

於是,且立南郊,待稱帝進尊後,再祀北郊。

告祭很快便結束了,畢竟也就是獻捷太社而已,又不是什麼極其重大的事情。真正的大頭在後面的獻俘闕下,那纔是要刊載史冊的盛事。

王、世子、公卿百官,隨即至霸門門樓,端視左右。

第一軍及第七軍近兩萬將士,列陣霸門主道兩側,旌旗嚯嚯。其後百姓雲從,皆歡欣鼓舞,喜不勝收。

霸門正東,兩千征衣未換的第一騎兵軍將士,押解着一萬八千餘名俘虜緩緩而至。

行至霸門門外,百官、諸將校、士卒萬民恭請王尊。

高誠攜世子自門口轉出身形,身後親衛持天子旌旗,端斧鉞節杖,威風凜凜。

“臣等拜見大王,大王萬年!”

“吾等拜見大王,大王萬年!”

山呼聲遍傳四方,數之不盡的人紛紛簇擁躬身見禮。甚至,還有不少百姓,行跪之大禮。

連那些降俘都沒能逃脫,紛紛在周軍的強硬之下,跪下請禮。

高誠落座後,謁者公讀露布,宣傳大周國威。

話語一落,門樓下亦是歡聲附和。很多人都沒聽懂謁者說的啥,但他們聽懂了國朝大勝,胡夷退卻千里。總之,高高興興的附和就對了。

緊接着,段瓊親自帶着幾名親衛,押着兩名俘虜登樓,獻俘王前。

說起來,段瓊乃是一師之帥,此際大戰未休,當於軍前。但張任也考慮到給手下人添功,尤其是獻俘闕下這般盛事。

段瓊無疑是最好的人選,一來其乃大漢名將段熲僅餘嫡孫,又是當朝中尉段煨宗親,將門麟子。二來,當初谷口失守,要說段瓊不擔心那都是虛話。此一行,正好也可使其瞭解段煨、段俚的狀況,解其心憂。三來,也是彌補給段氏一族。

段瓊日後肯定是不能再上戰場了,畢竟身爲君上,怎麼着也不可能讓段熲這一脈絕後啊。當初也是因爲軍中缺乏騎將,沒有好的人選。段頤戰死後,段瓊仍在軍中任將校。

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魏國一衆將校的加入,大周就不缺騎將了。

“末將拜見大王,拜見世子殿下!”

這幾年來,段瓊隨着年歲的增長,也是日漸持重起來。二十六歲,英氣勃發,堅毅雄厚。

“好好!仲玉無需多禮,不愧是段氏俊傑啊!”

高誠點頭言道,眼中頗是讚許之色。

而段瓊倒是古井無波,再施一禮,報曰:“啓稟大王,鎮北將軍率末將等人大破胡夷十餘萬衆,俘獲非凡。鮮卑大人扶羅韓之金座、金刀、白旄大纛,皆已置備,奉獻大王。”

說完,便立即有人持此三物上前。

高誠隨意瞥了一眼,言道:“好,不錯,諸將士奮勇殺敵,爲國解難,盡忠士也。此金刀倒是鋒利無常,來,賜予孤之愛將!”

隨後,端持金刀的宦官,走到段瓊身前。

段瓊愣了一下,有點意外,擡頭看向大王。正見高誠面帶微笑,點頭示意。

當下,也不再猶豫,雙手接過金刀:“末將謝大王厚賜!”

對於大王的賞賜,段瓊心中也心喜。這把刀雖然只是扶羅韓的金刀,他也就相當於一個將軍而已,原本算不上多重要。

可是,當金刀在自己說出奉獻大王之後,這把刀被賦予的價值就不一樣了。

高誠也滿意了點了點頭,當君主嘛,就該在大方的時候大方。一把金刀,自己會稀罕嗎?

既然不稀罕,趁此機會收攏人心不是更好!

“仲玉,此二人……”

“回稟大王,這兩人乃是扶羅韓帳下鮮卑首領,吾等於亂中所俘。”

“噢,扶羅韓手下的部落首領?”

高誠譏諷一聲,看向二人,詢問道:“爾等可願歸附吾大周?”

兩人也是硬氣,一人冷哼一聲,扭頭他處。另一人張口就罵:“呸!假仁之徒,我只道漢人以仁厚居中國,卻不想竟有你這般心狠手辣之徒。我之部族,既已投降,何以坑殺?屠夫!”

高誠嘴角一揚,還真是說的大義凜然呢。

“不錯,吾中國之人,素來仁厚,得天眷顧,方居此天下正中之土,膏腴之地。而汝等胡夷,殘暴不仁,好屠濫殺。無禮儀之度,無愛民之心,天之所棄,居極寒凍土。”

“既不願降,那便去死吧!”

話音一落,幾名甲士當即押二人下城,於三軍之前,萬衆矚目之下,梟首。

隨即,傳示周遭。

獻俘闕下也再次迎來一個小高潮,無數百姓在目睹胡猷授首,彷彿大解心頭之恨,歡呼雀躍。

其後,謁者宣命。

所有俘虜,悉數充爲奴役,發往甘泉宮,修繕宮室。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