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37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第37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入夜,雨勢稍頓,讓所有人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不過,高誠依舊沒有放鬆警惕。

雨停,或許轉危爲安,亦或許只是暴風雨前的剎那平靜。

營寨,就立在這處山丘之上,高高飄舞的大纛還在隨風飄揚。

山丘之下,兩萬餘民夫,已經入了營寨休息。

這次抗洪之戰,不知道要打多久,所以高誠命人在此地駐下營寨。營寨很紮實,尤其是四周堆了不少的麻袋袋。

一來防止渭水突然潰堤衝榻營寨,二來在緊急時刻,這些裝滿碎石土塊的麻袋,也能派上用場。

除此之外,還扎造了數不清的木筏。

此時,營寨內熙熙攘攘,不少人在爲大雨的停下而舉足歡呼。也有不少人,在喝着薑湯,去去身體的溼寒之氣。

而高誠則是在營寨內,看着鍾繇送來的消息。

長安城內,鍾繇詢問了不少高齡老丈,得到了很多重要信息,尤其是渭水容易決堤的幾處關鍵之地。

很不幸,長安城北的渭水河段,亦在此列。

因爲,北面有着五原陵,地勢徒然而抖,導致渭水流動力加劇。此外,長安地處關中平原,河段水位本就較高。

芮鄉一段,則是因爲與大河交接,在此口處,最易決堤。這一段更長,從渭水、大河交入口,直至鄭縣,長達百餘里。

還有便是美陽、武功一帶,陳倉、雍縣一帶,以及處於弘農郡陝縣,也就是後世的三門峽所在之地。

美陽、武功、陳倉、雍縣,這些地區高誠都不太擔心。比起重要性,很顯然長安、陝縣、華陰這三處,纔是要地。

先說陝縣,陝縣處於後世三門峽之地,現在的函谷關與弘農縣之間,亦是扼守崤函。

而且函谷關乃是關城,不具備物資生產、儲備能力。其後的黽池、新安都地小人少,不足以爲函谷關提供足夠的資源。

只有弘農縣,弘農郡郡治,纔有這樣的能力。陝縣決堤,必然會掐斷函谷關與弘農的聯繫,也掐斷了與長安的通道。

再則,弘農是關中第二大郡,除了長安所在的京兆尹外,弘農不論人口還是耕田,都是最多的郡。

最尷尬的是,陝縣決堤,若是華陰那邊也決堤,弘農郡跑都沒地方跑。

順帶着也會引起長安一帶渭水水量的劇增,從而導致渭水決堤,會將徵西將軍府下轄最重要的兩個郡,全都給淹了。

看完鍾繇傳來的書信,高誠一籌莫展。那些年歲大的老丈們,根本提不出什麼好的意見,多是言敘洪災之害。

疏渠固堤!

這個時代,面對大河、渭水,也只能如此!

固堤就不說了,現在全關中都在加緊搞這事。疏渠,沒一點辦法。

先前幾年時間,到處都是戰亂,長安稅賦重地,早就被洛陽抽調一空。也就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才攢下點本錢。

而且,光是恢復耕種,以及開荒,修繕函谷關,建造潼關,都有些丁壯不足,更不用說疏通溝渠了。

關中那些有名有姓的支流,壓根就沒管過,因爲誰也沒想到洪災會突然出現啊。

地裡爲了耕種而疏通的小溝渠,面對渭水、大河可能同時決堤的情況,聊勝於無吧!

“轟隆!”

一聲驚雷驟響!

緊隨而至的便是連綿不絕的雷聲,其間伴隨着一閃而逝的電光。

悶聲噪噪,光芒忽逝。

高誠擡頭看了眼擋住視線的帳簾,繃着嘴脣,忍住直欲而出的嘆聲。

老天爺還真不給自己面子啊,咱好歹也是穿史大軍的一位啊,至於這麼往死裡整嗎?

轟轟隆隆的雷聲,在耳邊不斷嚎叫,攪的高誠心裡煩躁不已。看着手中的帛書,再無一絲興趣,隨手一丟,轉頭睡覺。

他孃的!

小爺就不信了。

一場決堤,還真能滅了自己不成!

有本事,就別來這些虛的,明天就讓長安、陝縣,還有那啥華陰決堤。小爺倒要看看,老天爺你還能更牛掰不!

既然毫無頭緒,那就只能迎難而上了。

甩去煩惱,一覺睡到天色大亮。

一出營帳,外面瓢潑大雨,一如昨日。

高誠打起精神,整頓了一下身上甲冑,來到大纛之下。

大纛這裡已經搭起了一座,嗯~算是亭閣吧。

反正,完全是按照閣樓的樣子,用下面民夫營寨內儲備的粗木,搭了起來。

陪着民夫淋雨?

毫無意義。

昨天淋了那麼一時半會,做個樣子也就過去了。

身爲徵西將軍,總轄關中、涼州兩地數百萬百姓,不可能說形同庶民。

而且,現在關鍵時刻,自己要是病了,那就全都亂套了。

“情勢如何?”

長安令杜楷老早便在亭閣了,高誠坐下之後,詢問了一下。

“君侯,倒無大礙。不過,這堤岸越築越高,不是個辦法啊!”

杜楷皺着眉,希望君侯能夠有什麼別的辦法。

堵不如疏。

這是自大禹治水傳下來的良方,此後中原王朝治水,大多如此!

聞言,高誠搖了搖頭。

堵確實不如疏!

可是往哪疏?

這雨勢大到這個地步,不論是在哪裡打開堤口,都會導致洪水一涌而出。而且,大河的水量,也會全部涌向渭水。

太多了,關中地處平原,承受不了這麼多的水。

最關鍵的是,這口氣不能鬆!

現在全關中的青壯都在堤岸上,誰也不想自己的家被洪水淹沒。而自決一處,先不說洪水的波及範圍,光是民心就泄盡了!

所謂的堵不如疏,便是舍小保大。

高誠不想,這不符合自己的想法。

後世的抗災救災,完全說明了,有時候天災對於一個勢力,一個國家,並全非壞事。

我們哀悼那些故於災難中的人,也看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事蹟,也看到了無數軍民爲親的感人一幕。

凝聚力!

一場災難,會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同樣,也能夠看到人性之善,能感受到一個民族的凝聚力!

這非常重要!

按照杜楷所言,舍小保大,只會讓人寒心。

而堅持到底,哪怕是滅世之災!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