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錢幣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364章 錢幣

第364章 錢幣

藍田大營內發生的一切,高誠不知道,但也能想象到將士們的痛苦。

立定、列隊、齊步行進……

聽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太煎熬人心了。

想起當年自己軍訓的感覺,就知道那些將士心中的感覺了。

彷彿是想到了前世自己軍訓的慘樣,高誠不禁搖頭自笑。

隨手,拿起三官鑄錢署剛剛送來的成品。

三官通寶的模樣,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大小、方孔尺寸、錢文等絲毫未動,只有那一圈錢紋上,印上了不少的防僞標識。

嘖嘖……

這防僞標識,也就是頂上一時。要不了太久的時間,就會被別人破解。

但,三官通寶靠的可不是這個來防僞,靠的是足足的含銅量。只要三官通寶迅速流通開來,就不存在被仿造的可能。

因爲,任何仿造都是在利益的推動之下產生的。那些造假鈔的會做虧本買賣嗎?

不會!

而摻雜其他金屬物,就會導致銅幣的顏色相差很大。這也是東漢時期,即便劣幣縱橫,依然沒有人去仿造五銖錢的原因。

所以,三官通寶的流通最大的敵人,不是防僞,而是那些肆意冒出來的劣幣。這些劣幣會對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也會影響三官通寶的官方性。

三官通寶的出現肯定會引起新的貨幣戰爭,但已經無所謂了。高誠現在要考慮的是第一次的發行量。

發行量是個很大的問題,五千萬錢,放到關中一地估摸着都能瞬間消化了。可這五千萬錢也要看怎麼發。

放給商人和世家是最好的選擇,一來可以爲新錢打好名聲基礎,而來又能通過商人和世家豐富的渠道,將新錢散佈出去。

但,又不能如此。

自己鑄新錢的目的是什麼,是爲了錢嗎?

不是!

別看現在徵西將軍府的府庫窮得叮噹響,可想要錢的話,只需要宰割一茬世家和商人就足夠了。那所能得到的錢,完全能夠支撐三年之內的財政、軍事發展。

所以,錢只是附帶品。

自己需要的是補助那些底層的百姓,收攏人心。

自己是涼州人,並非關中本地人。靠着巨大的威望,能夠讓關中世家依靠自己。但,做不到讓底層百姓對自己產生歸屬感。

不可否認世家在這個時代中,爭霸天下所佔有的大半地位。沒有世家的支持,想要一統天下很難……

然而,沒有底層百姓的支持,想要統一天下根本不可能。

始皇帝一統天下,靠的是耕戰制給關中底層百姓帶來的巨大利益。

漢高祖一統天下,靠的是什麼?

一樣是關中人,也就是老秦人。

在那個六國遺民恨不得殺光老秦人的時候,劉邦給了他們生存下去,乃至於繼續實行耕戰制的機會。

好吧,關中人確實厲害!

周朝、秦朝、漢朝,以及後面的唐朝,都是仰仗着關中。

關中土地肥沃,民風彪悍,是其中一原因。其二,就是關中接連巴蜀、兩隴。巴蜀天府之國,兩隴養馬之地。更兼關中地勢,比之洛陽亦是不差。

所以,高誠也就將關中當做自己的基礎。既然,已經有三位皇帝靠着關中奪取了天下,自己又近水樓臺先得月,爲何不選關中?

而關中已經到手,剩下的就是收斂關中人的心了。百姓的心很好收,給他們的好處就能夠使他們念你一輩子的好。

鑄錢,就是高誠爲關中底層百姓準備的禮物。

自己與關中的淵源很深。

當年受困隴縣,五千關中將士戰死沙場。關中被攻時,自己率軍救援。

一年來,自己也是爲了關中的休養生息,董只是調動西涼軍。只有現在,因爲精銳兵馬的損失殆盡,才大規模招募關中壯勇。

效果也很不錯。

不過,不僅僅如此,還應該更好,應該達到一呼百應。

五千萬新錢,兩千萬錢必須交到百姓的手中。自東漢二百餘年,關中百姓被各種貨幣、劣幣搞得苦不堪言。

是時候讓他們繼續放心的使用上林三官五銖錢了……

⊙тTk ān ⊙¢ O

另外的三千萬錢,交給商人和世家!

在思慮良久後,高誠當即找來鍾繇這位管家來商量此法的利弊。

鍾繇是在百忙之中趕來的,這些天爲了給新軍調集物資、錢財等,長史府上下可謂是忙的不可開交。

還有那些什麼軍籍,唉~頭疼!

“君侯,即便壯勇從軍,又爲何使民籍改爲軍籍?徒增虛耗!”

一見面,鍾繇就向高誠倒苦水。

高誠笑了一下,沒有解釋。這個民籍轉軍籍,又不是自己發明的,那是老曹發明的。

不過,法子很好用,可以說是唐朝府兵制度的雛形了。

府兵制度,對於大唐一統天下的作用,不用不言。

既然好用,自己當然要用。麻煩事麻煩了些,可能夠爲士卒們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更加專心於戰事。

還有豐厚的補助,高誠對那些當兵的沒的說。

戰亂年代,把住軍心,比什麼都重要。

只要還有兵,自己哪怕丟了關中,丟了涼州,照樣能重整旗鼓。

可沒了兵,再多的地盤,都是過往雲煙。

“元常,此法雖是繁雜,可於吾軍益處甚大啊!”

“唉~繇又豈是不知其中道理。只是,這長史府內官吏配置不齊,實在繁重。”

“……”

好吧,這個,高誠是真沒辦法。

關中世家不願意將自家子弟送來,自己總不能拿着刀逼他們吧。

唔,或許三官通寶又是一個契機!

“元常放心,吾已有法。不知元常對於三官通寶如何看?”

鍾繇神色一彩,問道:“君侯,三官通寶完成了?”

“正是!”

“呼,如此甚好,甚好啊!關中多種貨幣橫行,對於財政梳理,亦是麻煩。如今,通寶一出,必能掃清世面雜幣!”

鍾繇比高誠想象的還要激動,可見關中貨幣的混亂,對於這位理政大家造成了多大的煩惱。

“吾打算第一次鑄五千萬錢三官通寶,其中三千萬由世家、商賈拿下。至於如何讓他們拿下三官通寶,就看長史府了!”

“五千萬錢是否太多?如今關中市面流通貨幣,不論真劣,恐怕最多不過三萬萬!”

鍾繇皺着眉頭,有點擔心的繼續說道:“君侯,一旦錢幣過多,必然引起糧食、布匹及其他貨物的價格大幅增高,於內治不利啊!”

“不~”

高誠搖着頭,說道:“元常,市面上流通的只有商人、百姓手中多餘的錢幣。而關中,真正的錢幣數量,最少也有二十萬萬,甚至有可能達到三十萬萬。”

“不會吧……”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