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軍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天下末年 > 天下末年 > 

第357章 軍

第357章 軍

“軍改的詳細計劃既然已經確定下來,那麼今日長史府便要發佈徵兵佈告。現在,吾等來確定要籌建幾軍?段公可有建議。”

“回君侯,依某之見,涼州需要野戰軍一軍、守備軍一軍。關中需要守備軍一軍,這便是三軍之數,約三萬五千人。”

“若是將函谷關兵馬就地改變,則可整合出一軍守備軍。涼州郡兵亦是如此。而蘇都督帳下最多能滿足一師之兵。涼州丁壯幾無,所需兵員皆要出自關中。”

“既然如此,倒不如將涼州權且放下,先以關中丁壯,籌建三支野戰軍。而後,待吾等平定涼州韓遂,打通河西,再以此籌建涼州野戰軍。”

段煨說了很多,高誠也在細細的聽。

先關中而後涼州,確實是個好辦法。

畢竟,局勢如今不穩,稍有大意便有覆巢之危。穩定住涼州老家,起碼能保證自己在面對萬一殺來的關東盟軍,也好有退路。

“三個軍便是四萬八千餘人,再加上關中郡兵改編爲守備軍,就是六萬人。還要有張將軍的騎兵軍,又是一萬六千人,還有涼州一萬餘人。這兵力會不會太多,關中剛剛恢復元氣,尚不知能否承此重任!”

高誠沒說話,段位對面的鐘繇先開口說話了。

九萬餘兵馬,還有一萬六千人的騎兵,這養兵的費用絕對不會低到哪裡去。

關中經過一年的恢復,說白了也就是維持住了穩定,能收稅了。可若是花大量錢貨去養兵,對於關中的發展,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高誠眉頭緊了一下,言道:“元常,此危急之時,不能如此畏手畏腳。當今天下大亂,如同秦末,誰也不會予汝埋頭髮展的時間。再說,比發展,吾等可比不上關中。”

“關中之強,強在地勢,強在民壯,強在兵盛,強在馬多。吾等必須要維持數量不少的兵馬,來震懾關東,以爲關中的穩定發展爭取任何可以爭取的時間!”

鍾繇沒有立即說話,反倒是陷入沉思。片刻之後,當即說道:“既然如此,那吾等便集齊十萬之兵。四支野戰軍,一支騎兵軍,兩支守備軍。先打通涼州河西,駐兵一軍。只要握住河西走廊,憑藉關中地勢,足以獲利無數,滋補關中。”

“不錯,佔據河西,打通絲路,本就是吾欲行之策。不過,近來兩年,中原戰事不休,這才耽誤了。現在,若是關東羣雄不來攻,那連通河西,就是吾等當前之急。”

軍隊數量確定下來後,衆人便開始商議如何進行改編。

軍改並非小事,也非朝夕即定。

必須得一步一步來,一則爲財政上爭取時間,二則徵兵也需要不少時間啊。

這年頭,拉壯丁是常有的事情。不過這的所謂的壯丁,基本上都是用來充當民夫,負責輜重運輸。

而且,也很不得民心啊。

不可否認,大漢繼承的秦朝耕戰制度,雖然改的不成樣子了。可軍功爵依舊是所有男兒都想要的,但是,民夫只會得到民爵,兩者相差百倍。

很快,幾支軍制的先後順序就定了下來。

涼州依舊不變,放到最後。

而關中郡兵,現在都聚集在函谷關鎮守,不宜輕動,也放到後面。

第一野戰軍、第一騎兵軍。

於關中各郡縣招募壯勇,率先建起兩軍編制。編制一旦滿足,立即開往華陰潼關駐紮,聽命夏育將軍調遣,邊守邊訓!

步兵軍基本上沒什麼需要準備的,刀盾甲具弓弩齊全,只要兵員到位,瞬間就能建立這一軍兵力。

軍中所需中低級軍官,皆自城外餘下的精銳將士充任。軍將由夏育擔任,副軍將由傅燮擔任,參軍由參軍司舉薦良才擔任,其下師帥、校尉、長史、司馬一應配齊。

而騎兵軍所需戰馬,皆由上林苑提供。所需馬具,將作坊立即着手準備,不可有失。

騎兵軍軍將由張任任之,副將由程銀任之,參軍由參軍司提供。其下師帥、司馬、長史等人,也一律配屬。

這兩軍之後,便是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

時間不足、兵員不足,不代表就不能先搭起領導班子。

軍官將校構架可以先撐起來,日後徵到兵員,直接塞在編制裡。

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時辰過去了。

“元常,今天就先到這吧。大體計劃已經定好,剩下的就是兵員募集,軍官將校調動、物資準備了。物資及徵兵這方面,就由長史府來籌辦。而將校調動,還要多多勞煩段公了。”

“職下遵命!”

“軍改事關重大,望諸君同心奮力,共而功之。當然,非一朝一夕,諸位亦不用心急,一步一步來!”

“吾等謹遵君侯命!”

衆人離去後,高誠又專門留下鍾繇。

“元常,昨日發生的事情,想必汝也已經知曉。吾之妻弟行爲不舉,犯下大錯。然事至如此,也只能將錯就錯了。所以,某打算讓姜敘迎娶河陽翁主,楊阜迎娶宜陽翁主。”

高誠說完,鍾繇就點了下頭,聯姻是解決這次時間最好的辦法。不僅能夠將此事的影響力降低到最小,還能符合君侯的想法。

“君侯,那董卓那邊如何處理!”

“嗯,這個,汝先遣使去一趟安邑,探探董卓的意思。此事是吾等有錯在先,董卓有什麼要求儘管提。敘兒必須要先迎娶董白,然後再納平妻河陽翁主!”

失信,高誠不想。

姜敘與董白的聯姻,早在兩年前就定好了,眼看馬上就要開始走禮程了,姜敘卻出了這檔子事。

所以,如果董卓有什麼不出格的要求話,高誠介意賠禮謝罪。

“君侯放心,繇心明瞭。”

鍾繇頗是輕鬆的應了下來,似乎也是看出來高誠的一點心思。

“對了,對於吏治,元常有何看法?”

說完姜敘的事,高誠又想起昨夜苦思的吏治一事。

整頓吏治,幾乎是每個朝代,每個勢力都必須要進行的事情。

這一點不論東西方文明,皆是如此。因爲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紛爭。有了利益分鐘,就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現結黨營私,貪污納穢之事。

說到這一點,鍾繇也收起輕鬆的心態,臉上的表情漸漸凝肅起來。

“君侯,吏治~繇亦是深感無力!涼州官吏,多是冀城世家子弟,爲君侯立下汗馬功勞,根基深厚。更兼其等雖有貪污,但還不算嚴重,冒然處之,只會引起人心浮動。”

“而關中官吏,皆是先帝一朝的在職官員。君侯輕易平定關中,這些人起到的作用繇便不多說了。其中,貪官污吏甚多,真正有賢才的寥寥無幾。只是,跟涼州一樣,輕易動之,只怕會壞吾徵西將軍府根基。”

鍾繇說完,高誠不禁嘆了一口氣,言道:“正所謂,打天下易,坐天下難。現在吾等勢力不大,還能豎下威名。日後,一旦開始擴張,又如何處理新納之地的官員?”

“時間愈久,這些官吏的勢力就會越加交錯,糾纏不清。到那時再動,可就是株連無數的情況了!”

“君侯,此事可否容繇與文和兄商議商議。再者,現在吾等清理掉這些貪官污吏,也無人可以補上。倒不如,留些時間,培養些人才後,再言及此事!”

“也好,元常莫要忘了此事即可!”

“諾!”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