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就要敢幹。薛仁貴剛剛想清楚了這件事情,就趁着中午大家吃飯和午休的時間。趕忙回到了自己的將軍府裡面的廚房,開始研製包子。在火頭軍的幾位頂級廚師的幫助下,很快就把包子給做了出來。不過這幾位火頭軍,都是對薛仁貴自己忠心耿耿的人。這件事情,是自己絕度機密,反正敵軍也不會專門研究自己的伙食,只要自己保密機制做得好。人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行軍速度快,是因爲自己從糧草上上下了手腳。
“好啦,包子也已經研製好了。你們幾個把包子帶回去。從全軍推廣,但是不允許你們泄露出去。到戰時纔可以使用。”
“諾。”
“好了,我也該繼續回去帶他們訓練了。”
下午,軍營裡面。
“今天下午,有你們原來的將軍帶領你們進行軍術,還有戰術訓練。”
“子龍,周武,周文。接下來我軍將會大肆收購馬匹,建立我軍的騎兵營,你們三個人就會成爲我們騎兵營的統帥。子龍爲主將,周文,周武爲副將。你們有沒有信心把我這支騎兵部隊給我帶好了?”
“主公如此看重,我等必定不負主公之託,定然會把騎兵營發揚光大。”
“好,我把之前咱們兗州所有的騎兵都交給你們三個人,你利用他們迅速的幫我訓練出一支騎兵部隊來。現在軍營將士們也任你們挑選。騎兵營的名字就叫做:金戈鐵馬。快快去準備吧!”
“諾。”
薛仁貴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每天上午就來到軍營幫助士兵們訓練。每天下午有時候,就和荀彧一起處理兗州的政事。有時候,就和徐茂公一起討論兵法。有時候,就和戲志才談論天下大事。不知不覺中,數年就這樣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面,薛仁貴在招賢管理也收穫到了很多人才。其中有一個叫做龐超的人,十分擅長管理財務。經過薛仁貴的觀察,這個人確實也是十分的可信。於是,就把他作爲了自己的親信培養。很快,他就掌握了兗州所有的商人經濟。成爲了薛仁貴治理和管理兗州的一大助理。時間來到了公元187年。
薛仁貴這個時候的勢力也是達到了空前的強大。整個兗州內,正規部隊編制,可戰之兵已經多達一十八餘萬人。義務兵更是已經多達三十萬人馬。不過義務兵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畢竟義務兵的任務主要是負責守城,還有屯田等一系列的任務。所以說,義務兵再多了也沒有什麼其他的用處了。一十八餘萬人的正規作戰部隊,其中騎兵更是有兩萬人馬。分爲輕騎兵和重騎兵,其中輕騎兵12000人,重騎兵有8000人。高順的陷陣營,因爲受限於每頓飯都要給將士們供於肉食,對經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說陷陣營現在的人數還是比較少的,有8500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精英,然後,這8500人也分了裝甲步兵和輕步兵,其中重裝甲步兵2000人,剩下的6500人都是輕步兵。可不要小看這2000人的重裝甲步兵。他們是騎兵的天敵,既可以利用本身的重量優勢。抵擋住騎兵衝刺的力量,又可以利用自己本身刀槍不入的優勢,收割騎兵的人頭。就算不用來對付騎兵,用於陣地戰還有守城戰等等一系列的戰場,都是比較有優勢的。當然,要除了攻城戰以外。畢竟他們身負重甲,如果還想讓他們衝上城池的話。這樣已經超過了他們本身的能力。總的來說,兗州在這段時間裡,由薛仁貴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的帶領下,正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氣象。
兗州陳留前將軍府裡面:
“各位,我認爲當前我軍現在兵力充沛。如果還繼續使用,當初十營的配置。現在的話還好一點兒,恐怕日後會亂套。所以我打算在未來一年或者兩年中,重新整理一下,我軍的兵力部署。不過騎兵營和陷陣營陣營不在調整的範圍之內。各位都有什麼好的看法,趕緊說一說吧。”
“我認爲除了陷陣營和騎兵營之外,其他的軍隊可以大體分爲三軍。”
“我認爲除了陷陣營和騎兵營之外,還是分爲五軍比較好。”
“我認爲除了陷陣營還有騎兵營之外,我軍還是。。。。。。”
“。。。。。。”
就這樣在前將軍,將軍府裡。所有的武將和謀臣,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起來。
“報。。。。。。”這個時候,突然有一聲士兵的通報聲,打破了之前的氛圍。
“啓稟主公,小的有要事稟報。”
“什麼事情?”
“外面有青州郡守龔景還有北海太守孔融派來的使者,說是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面見主公。”
“既然如此,那你就把他們趕快帶上來吧。”
“諾。”
“太史慈拜見薛將軍。”
“廖化拜見薛將軍。”
“哦,廖化和太史慈。他們兩個人怎麼跑到一塊兒去了?”薛仁貴自己在心中默默地說了一句。
正色說道:“不知道兩位壯士,誰是青州刺史派來的使者?誰又是北海太守派來的使者?”
“太史慈奉北海太守:孔融大人之令,前來向薛將軍求援。”
“廖化奉青州刺史:龔景大人之令,前來向薛將軍求援。”
“哦,發生什麼事情了?竟然值得你們都來向我請求援兵。”
“啓稟薛將軍,之前曾經造反過的,黃巾軍殘餘勢力,如今死灰復燃,東山再起。正在以雷霆萬鈞之勢,攻打我們青州,此刻青州已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淪陷。此刻如果再向京城稟報,再等到朝廷搬救兵來,恐怕青州早已經淪陷。所以我家主公,特地分別派出兩路使者,一路去向朝廷說明情況。另一路,也就是我。前來向薛將軍請援。”
“我北海也是被黃巾反賊包圍了。孔融大人,不同意我帶領郡兵出擊,只得前來向薛將軍求援了。”
“黃巾軍大概有多少人?”
“北海也被黃巾軍給包圍了,兵馬大概有10萬人左右。其中青壯年,也不過就是兩三萬,剩下的那些一般都是老弱和婦孺了。”
“青州所有的黃巾軍隊,大概有百萬。其中青壯年的比例和北海那裡的相差無幾。真正能參與作戰的青壯年軍隊,大概也是30餘萬人。”
“好,你們的情況我大致已經知道了。還請兩位使者下去歇息一下,我現在和我的各位將軍還有謀臣商議一下出兵的事宜。”
“多謝薛將軍。”
“哎,廖化。我想起來了,你之前不是在青州渠帥:張牛角的手下嗎?怎麼現在,成了青州的使者了?”管亥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問到那位名叫廖化的人說。
“原來是管亥將軍,之前就聽說您投靠了薛將軍。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其實我也差不多是這樣,數年前,朝廷大軍圍剿我們黃巾軍,我在作戰中,被俘虜了。承蒙刺史大人看中,我被刺史大人收爲麾下的一員武將。現在由於青州被圍,其他的幾位將軍無法脫身,前來請援,龔景大人看我還有些武力,就把我派來了。當初,還在黃巾軍的時候,將軍就是我軍的第一猛將。現在,管亥將軍在這裡,想要解開青州之圍,定然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什麼第一猛將,只是當時眼高於頂罷了。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現如今,就兗州之內的各位戰將,我管亥y也不過就是中下游罷了。”
“這。。。。。。”很顯然,廖化是不太相信管亥說的話。露出了一股十分狐疑的表情。
“好了,來人啊。帶兩位使者下去休息休息吧。”
“各位,兩路諸侯前來求援,不知道你們有什麼看法?”
“文若認爲,必須要救。不過在出兵之前,還要上書一封給朝廷。說明我們出兵的事情。”
“之前青州派來的使者,不是說,他們也派了人去京城嗎?難道還不會和皇上說明這件事情嗎?還需要我們再去通稟一聲?”
“翼德此言差矣。就算青州刺史也派出了人馬去朝廷。我們也要派人去京城說明白這件事情,畢竟現在我們是私自調軍。如果只是在自己境內也就算了。但是我們這次卻是要去青州。如果不和皇上把這件事情說明白了。他會認爲我們難以掌控,恐怕我們的日子就不會好過了。”
“茂公說的不錯。不過看各位的意思,是都支持出兵嘍。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志才認爲,我軍現在不應過分的暴露實力。只需要派出一部分人馬,就好了。主要配合青州刺史,把青州給守住了。相信朝廷,也會很快也會派來援軍的。”
“那大家認爲我軍這次出兵多少比較合適?武將,又是帶領多少比較合適?大家都暢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