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如坐鍼氈,好端端的怎麼拿他開刀了?莫非池靖卿當真因爲他兒子的事情要公報私仇了?
細想之下又覺似乎不大可能,新皇登基,根基不穩,即便是想要針對他也不該在這時候。思及此,便有了些底氣,道:“回皇上,臣以爲眼下百廢待興,民不聊生,朝堂之上的事可暫且一放,先以百姓爲重。”
此話一出,周圍大臣心中皆開始打鼓。
皇上都有意先動朝堂了,御史大夫阻攔還有何用,平白惹人不快。
池靖卿並未迴應御史大夫,轉而看向站在文官之首的段喃,問道:“段愛卿以爲朕應當先平定朝堂還是先安撫百姓?”
御史大夫未得到迴應,剛生出的底氣又煙消雲散,再次忐忑起來。
段喃從善如流:“若朝堂動盪,民心也難安,皇上您亦不能安心處理百姓之事,屆時勢必會內憂而外患,是故理應先肅清朝政。”
朝堂之中不少人都知道段喃是池靖卿的人,現下他問段喃,擺明是要讓大臣們站在自己這邊,要拿御史大夫開刀,想清楚這一點便無人敢反駁。
池靖卿得到滿意的答案,又看向御史大夫,脣角擒一抹淺笑,道:“御史大人,你果真上了年紀,連孰輕孰重都分不清楚,看來你再坐這個位置恐怕有些吃不消了。
你爲朝堂奉獻多年,無功勞也有苦勞,朕准許你回鄉養老,並賞賜良田百畝,百兩黃金。”低沉的聲音響徹大殿,語氣雖平緩,卻不容抗拒。
聰明人皆聽得出,皇上第一個要除的人就是御史大夫,且羣臣心中都有些忐忑,這次肅清朝政,不知會換下多少人,其中是否會有自己?
御史大夫豈會聽不出池靖卿話中之意,卻打死也不願承認,當即反駁道:“皇上,當今大越正是用人之際,臣受皇上庇佑,誓死也要皇上效力,臣認爲臣還無需回鄉養老。”
池靖卿即說出讓他回鄉的話,豈會容他討價還價:“朕若沒有記錯,御史大夫家中還有男丁,若想繼續爲大越賣命,便讓你的兒子入朝,與你在朝中也無差。”
御史家能入仕途的男丁也只聞人軒一人,而御史大夫是萬萬不會將他暴露在池靖卿視線中的,屆時他真的公報私仇,便不只是自己被罷黜這麼簡單。
思及此,御史大一狠心,道:“承蒙皇上擡愛,只是犬子不才,實在不足爲皇上效力,臣願告老還鄉,良田與黃金便免了,百姓比臣更需要。”
皇上既然看他不順眼,他便做些讓皇上順眼的事,或許還可保全自己身後的一大家人。
池靖卿欣慰的點點頭,環視衆臣:“御史大夫不愧是大越的臣子,設身處地的爲百姓着想,倘若人人都能像御史大夫這般,大越必將欣欣向榮,國泰民安!”
聲音落下,殿內呼聲一片。
御史大夫忍不住苦笑,卻只得附和着,再率先退下。他一離開,其他大臣才真正緊張起來,朝唐殿內氣氛緊繃,大臣個個低着頭,等着池靖卿再次開口。
本是如此,祁國公卻在池靖卿開口之前開了口,他道:“皇上,臣年紀大了,不免有些力不從心,恐怕不能再爲皇上效力,臣請求皇上允許臣辭去國公一職,回家安享晚年。”
池靖卿先前便與他提過此事,是故現下主動提出並不突然,他亦應對如流,道:“國公大人爲大國事操勞多年,着實應頤養天年,準了!”
祁國公謝恩過後,退回原本的位置,池靖卿又將幾個與御史大夫走近的官員罷職,朝堂上的官員除去三分之一。
他環視剩下的衆人,緩緩道:“留下的人應該都明白朕對你們的希望,以及你們肩上的重任,莫要辜負朕與百姓對你們的期望!”
羣臣呼聲一片,池靖卿擡手示意他們安靜,續而道:“留下的人皆繼續在先前的職位上任職,段愛卿仍是丞相,至於御史之位……”
沉吟一聲,環視衆人,道:“便暫由祁裕任職,若有不妥之處,過段時間再做調整。”
話雖如此,但衆臣皆聽而出,這御史之位,多半是祁裕的了。
祁裕原本不過一小官員,忽地飛身一躍成爲御史,可以說是大多人意想不到的,但皇上看好的人,誰有權力說不是。
祁裕上前謝恩,仍是沉穩內斂的樣子,當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官員之位基本確定,旋即便是當今大越最大最嚴重的問題,民之現狀。
衆臣對此展開討論,早朝結束之時已是正午。
午時之後,皇宮外的告示板上貼出一條震撼人心的消息。
告示板前裡裡外外圍了三圈百姓,衆人皆知今天是池靖卿登基的第一日,定然會下發條令,只是沒有想到這麼迅速。
“有沒有識字的人看看這上面寫的是啥。”擠到前方的百姓看見告示纔想起自己不識字,忙扯着嗓子喊。
又一書生模樣的青衣男子擠到人羣前方,眯着眼睛去看告示,忽地瞪大眼睛:“哎呀,了不得了,咱們的好日子真是到了!”
聲音藏不住驚喜,惹得旁人更是好奇。
“你快說說那告示上是怎麼寫的,皇上說什麼了?”
青衣男子光顧着歡喜,竟半句也聽不進去,好在又一人上前,仔細看過告示,頓時倒吸口涼氣:“皇上果真是個仁君啊,竟只爲了我們能夠緩過來,能把日子過下去,竟允許我們三年不用交稅,第一年還能領到補貼!”
對這些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比吃得上飯更爲重要,但他們被池靖遠壓榨的連最基本的溫飽都即將成爲問題,倘若還要交稅,他們肯定是連飯都吃不上了,現下可倒好,皇上特許他們不必交稅,雖只有三年,但也足夠他們緩過來了。
“皇上開恩吶,我們都有救了!”
人羣沉默許久,忽地,百姓中不知誰率先回過神,高呼一聲,其他百姓亦被這聲音喚醒。
“老天有眼,終於有人肯救我們了。”
“體恤百姓的皇上纔是皇上,我們願意大越一直都是現在的皇上做主,皇上萬歲!”
“皇上萬歲!”
無數百姓的齊呼聲響徹京城上空,經久不絕。
自古有人歡喜有人憂,京城某一茶樓。
閔瑞文幾人聚在包廂,王玄明端着茶杯,面帶笑意,道:“瑞文,恭喜你升官,來,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日後多多關照。”
今日提管制的不止祁裕一人,閔瑞文亦從之前的侍講學士提升爲翰林院掌院學士,官居從二品,乃是翰林院最高的職位。
通常從翰林院中爬到這個位置上的人也都年紀過百,閔瑞文這麼年輕的便能掌院學士還是自古以來第一個。
閔瑞文卻未表現出歡喜之色,端着茶杯與他的茶杯一碰,抿一口茶水,道:“皇上提升我的職位,多半是因我先前對沈素期有知遇之恩,他在以他的方式爲沈素期報恩。”
沈素期剛來京城之時他收留過一陣子,也幫她許多,是故他今日提升了官職,多半就是因着先前之事。
聞人軒現下處於特殊時期,並沒有來參加這次聚會,是故反駁的聲音便隨之消失了。
王玄明稍作思量,仍笑道:“不管因爲什麼,總之升官便是好事,應當慶祝,我們只在這喝茶太過無趣,走,喝酒去!”
閔瑞文脣角略帶苦澀,池靖卿提升他的官職是爲報恩,更是與他拉開距離,且還了從前的人情之後,他若犯錯,必被嚴懲,此點乃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反而不如不提官了。
王侍君拍拍他的肩膀,道:“其他事情就先不想了,多想無益,我們走吧。”
似乎無人提起聞人軒,御史大夫被罷職,受打擊最大的人便是他。
御史府,現下已經不能叫做御史府了,只是聞人府。
聞人軒越來越清楚如今的境況對自己大大不利,又恰好父親被罷職,索性便提出躲去鄉下,總好過在京城卻提心吊膽的。
聞人宇,也便是從前的御史大夫,也不由認同,皺着眉:“如今也只好這樣了,況且皇上也說讓我告老還鄉,着實不適合再留在京城了。”
只是他們未想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池靖卿有意不放過,他們又能逃到哪裡去。
池靖卿登基後的第一道詔令便順應民心,普天同慶。
趙子威二人經過三日的跋涉,終於踏入大越境內。二人找一處客棧落腳,順便在酒樓中打探消息。
“聽說了沒有,皇上有令,咱們三年不用交稅!”
兩人找到位置剛坐下,便聽耳邊響起有關池靖卿的話語,相視一眼,皆會意一笑。
裴無憂豎起耳朵仔細聽了半響,道:“看來池靖卿登基之後便做出讓百姓歡喜的事情了,還真是擅長籠絡人心。”
話雖如此,卻並無其他含義。
趙子威脣角的笑還未來得及收回,沉吟道:“能將籠絡人心做到這個地步也是不易,”話鋒一轉,“但大越實在破爛不堪,想收拾好殘局,恐怕不是籠絡人心那麼簡單的。”
裴無憂亦贊同:“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難,何況大越這個爛攤子。”說着,目光一掃,忽地一頓,壓低聲音,“趙公子,我看到了熟人。”
趙子威條件反射就打算順着她的視線看去,卻被她一把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