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飛越唐朝 > 飛越唐朝 > 

第70章鳳凰城之戰

第70章鳳凰城之戰

第70章鳳凰城之戰

劍閣中軍帳,李琳帳下文武齊聚一堂。

牛僧儒尖聲尖氣的說道:“諸位,陛下主持軍務,有要事商討,大家要盡心竭力。”

此言一出,牛仙客當先說道:“陛下,史思明投降我朝,可喜可賀,不過其心未必真誠,有詐降的嫌疑,陛下可曾聽聞過作爲臣子和陛下談條件的?”

他憤憤不平,鬍鬚飄揚。事實上,當年史思明的確看不上他,兩人背地裡還有嫌隙。

牛僧儒輕輕咳嗽一聲:“牛元帥,當今天下的形勢,僞唐唐朝勢力最強,已經佔領兩京,建立僞朝,乃是心腹之患,我朝若不聯手史思明,不是他的對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噤若寒蟬,牛僧儒掌握禁軍,他的手段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不惜殺戮,而且往往就是殺人滿門。

封常清一聽,趕緊說道:“相國之言不錯,僞唐唐朝纔是最大的威脅,我們現在應當先除掉他,然後才處理燕王的事情。”

李琳心中也是這個主意,看着牛仙客:“牛元帥,您看此事——”

此時的永王李琳,正在用人之際,對手下諸多將領甚是客氣。

牛仙客就氣呼呼的說道:“多謝陛下提點,臣剛纔也是氣憤之言,相國和封將軍的話是對的,得先消滅了僞唐唐朝這個小兒,再處理燕王的事情不遲。”

李琳滿意:“既然如此,相國以爲,我朝當如何答覆令狐潮?”

牛僧儒頷首:“臣已經聽取過諸位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爲,史思明的話有道理,若是我朝都城一直侷限於巴蜀,整個天下前來投靠陛下的人,都需要翻山越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這廝別的沒有什麼,寫的詩倒是的確不錯,此言中肯,還有最主要的,我朝代表的是大唐,最終還是要定都中原才能聚集人心,還請陛下遷都,臣有信心攻下靈武,逼近洛陽,給僞唐唐朝小兒施加壓力,如此一來,史思明潼關之圍可解,天下可回到我朝掌握之中,乃是陛下之鴻福。”

李琳一聽,頭皮有點發麻,李隆基死在柴榮的手上,李秋水已經致信告訴了他,單單是唐朝手下一個郭子儀,就將他的老子李隆基都殺了,現在回到中原,黃河沿岸的靈武,正面面對唐朝,更加兇險。當即說道:“相國之言甚是有理,遷都靈武朕是贊同的,只是這樣一來,唐朝的大軍肯定會立即掉頭對付我朝,你們——有信心擊敗唐朝的部隊嗎?”

“臣誓死擊敗唐朝。”牛僧儒高聲叫了起來。

牛仙客搖頭:“相國,不是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僞唐現在掌握了一百多萬精兵,即使史思明在潼關拖住了僞唐的主力六十萬精兵,可是能夠抽調出來的兵力,依然是可觀,我們手中只有二十萬兵力,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

牛僧儒惱怒,這傢伙老是喜歡和自己頂撞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可是新朝需要人手,不得不借重他的實力,只得隱忍:“牛元帥想得周到,貿然遷都,的確是有風險,可是我朝現在兵力微薄,若不進入中原之地,不好招兵,這是當務之急,再者,我朝除了兵力微薄,更難受的是沒有錢糧,現在史思明奉獻百萬石糧食在前,隨後奉獻十萬兩黃金,這正是我朝大展宏圖,大顯身手的機會,若是我們不同意遷都,令狐潮已經說了燕王的意思,十萬兩黃金運不到成都!牛元帥,說句不中聽的話,就算燕王是在利用我們,就算他別有居心,是詐降我朝,可是百萬石的糧食,十萬兩黃金,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有了這些東西,我朝肯定應該發憤圖強,難道一輩子老死在成都,不回去見關中的父老啦?”

牛仙客默然,牛僧儒的話,倒是的確有理,只得說道:“相國的話甚是有理,就算燕王有不臣之心,有利用我朝的嫌疑,我們也應當先得到他送來的黃金,是這個意思吧?”

李琳大喜,一拍自己的大腿:“不錯!相國的思慮周全,燕王投靠我朝,乃是我大唐的基石,我們應當相信他,他的這個請求也是合情合理,朕潛龍巴蜀已久,正要拓展王朝的版圖,不進軍中原,的確諸多掣肘,即使冒險,也是值得的,何況,朕已有計較,成都是王朝的起點,也是最堅固的後方,我們自然要繼續加強防衛,漢高祖當年盤踞巴蜀,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就算我們此次遷都遭遇敗績,也還有成都是我們最後的根據地,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

牛僧儒等人大喜,紛紛稱頌:“陛下英明,臣等謹遵聖諭。”

李琳隨即讓牛僧儒秘密製表,撰寫好了遷都檄文,只等帶兵攻下靈武即昭告天下,一邊和令狐潮接洽,催促史思明儘快將十萬兩黃金送到成都交割。

於當日,李琳發佈了赦免檄文,準史思明之降,封爲燕王,領幽州幷州幹州冀州節度使,統領北方兵馬,討伐僞唐唐朝,大赦天下。

唐朝李琳建康二年春三月廿四日,封常清帶兵偷襲了靈武守軍,新唐守將白炳潤料不到禍從天降,被攻破城池,靈武失守。

按照李琳和牛僧儒預定的計謀,唐朝李琳隨即發出討逆檄文,討伐新唐,宣佈遷靈武爲戰時陪都,正式拉開了和唐朝爭奪天下的帷幕。

此時,令狐潮早確定李琳願意進軍中原,將十萬兩黃金交到劍門關軍中,回潼關向史思明覆命。

卻說唐朝和史思明在潼關又相持二月有餘,雙方大戰了數場,不分勝敗,任憑唐朝百般引誘,史思明就是龜縮不出,鐵了心死守潼關。

這一天華明慶來到中軍帳:“陛下,微臣從北方回來,向陛下稟報法王和鎮南王的消息。”

“說來聽聽。”

此時的唐朝雖然身在潼關,可是飛鴿傳書,盡知天下消息,不過華明慶從前線帶回來的最新消息,值得重視。

華明慶彙報的消息,除了唐朝之外,就算是郭子儀和隆多,也不得提前知曉,其中有很多隱秘之事。

“回稟陛下,鎮南王狼正軒率領三十萬精兵進攻范陽,在涿州遭遇到史朝義的拼死抵抗,鳳凰城一戰,甚是慘烈,雙方各自損傷十五萬兵馬,陛下是早已經知道啦?”

唐朝頷首:“不錯,鳳凰城一戰,狼正軒有輕敵的嫌疑,朕自有處置,你繼續說。”

“陛下,鳳凰城大戰之後,鎮南王領教了幽州騎兵的厲害,隨後不敢輕易攻打范陽,索性在鳳凰城駐紮,等待法王的援兵,不知爲何,舍瓦法王沒有趕上鳳凰城之戰。”

“但說無妨。”唐朝冷笑一聲。

成就至誠之道的唐朝,當然知道華明慶有不願啓齒的地方。

“陛下請恕罪,小的,小的派人查到狼正軒在鳳凰城大戰之前曾經寫了一封信給國師舍瓦法王,若非如此,當時國師已經帶領二十萬精兵即將趕上鎮南王,卻不知道爲什麼逗留在臥牛鎮,以致於功虧一簣,未能趕上鳳凰城大戰,讓史朝義全身而退。”

唐朝嘆息:“哼,就是這封信,出了問題,好在法王也拿不定主意,飛鴿傳書問朕該怎麼做?”

華明慶吃驚:“陛下怎麼說?”

“鎮南王給國師的信中說得隱晦,可是言下之意,他是希望自己獨立拿下范陽,范陽有四十萬守軍,其中精銳騎兵二十萬,當時狼正軒手中有三十萬兵馬,他不想倚靠國師手中的二十萬人馬,以多欺少,顯示不出他鎮南王的手段,所以當得知史朝義在涿州鳳凰城派兵抵抗之後,他下令出擊,結果前鋒部隊中了史朝義的火牛陣,好在狼正軒手下精兵訓練有素,遇到變故也不慌亂,在狼正軒後續部隊的增援之下,艱難擊退史朝義,可是他顯然想不到,史朝義有膽量將自己所有的精銳騎兵拉到鳳凰城和他決戰,這一戰下來,我新唐損失十五萬精兵,史朝義的損失大致相當,算起來,朕也不能責怪鎮南王,他只是太想立功啦。”

“陛下說的是,這是鎮南王求微臣轉交給陛下的信。”

唐朝接信,哈哈大笑,當着華明慶的面,掌中內力鼓盪,生起一道明媚的火焰,將信燒燬。

華明慶大驚:“陛下這是何意?”

唐朝不笑:“朕一直在等,等鎮南王的飛鴿傳書,朕相信他會向我請罪的,朕以爲他會將此事直接告訴朕的,想不到,想不到他派你送給朕。”

“這有什麼分別?”

“分別就在於,鎮南王很難受,他到現在都很難受,他是一個驕傲的人,知道史朝義不過是史思明的一個不受待見的兒子,他以爲這小子不會有什麼作爲,恐怕也沒什麼能力,可是他錯啦,他整日裡玩鷹,想不到竟然被麻雀啄了一下,你回去告訴他,說朕對他佔領鳳凰城十分滿意,順便節制國師手中的二十萬兵馬,替朕拿下范陽,他知道該怎麼做的。”

“這——這——”就算是一向言聽計從的華明慶,也是驚詫莫名。

很顯然,這個決定,關係重大,似乎不應當這樣草率,而且這次大戰,唐朝不追究狼正軒的責任已是難能,卻反還要他掌握舍瓦手中的二十萬兵馬,卻是奇怪得很。

看着華明慶的身形消失在帳外,唐朝嘆息:“狼正軒啊狼正軒,你終究還是改不了自負的脾氣,朕讓舍瓦隨行,就是不放心你這一點,朕當初飛鴿傳書舍瓦,讓他給你一試身手的機會,也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朕以後不會,絕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砰的一聲,空氣被唐朝一拳擊爆,炸雷一般傳遞了出去,震驚了整個軍營。

唐朝的眼裡隨即流露一些憂愁,這段時間,李琳在靈武弄出了好大的動靜,也牽扯了他不少的精力。

“這一次,我頭一遭不相信自己的至誠之道,想不到竟然犯下了這樣愚蠢的錯誤,我的感覺竟然是對的?”

他喃喃的說道,囈語一般。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