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圍而不攻
不僅如此,郭子儀帶領大軍持續追擊安慶緒,直接將安慶緒追擊到鄴城方止。
與此同時,舍瓦的大軍大肆追殺,將安守忠、田承嗣和孫孝哲等人的部隊悉數擊敗,瘋狂追擊,這三大將領帶了十萬殘兵敗將跟隨安慶緒退入鄴城,死守不出。
鄴城是燕國軍隊在北方的大本營,操練兵馬和屯糧之所,而且鄴城面臨漳河,形勢險要,雖然不能和潼關的堅固相比,可是依然佔據絕佳的地勢,而且鄴城連接古之燕代,更利於補充來自於北方老巢的實力。
舍瓦和高仙芝等人率領大軍包圍的鄴城,郭子儀作爲先鋒,三日之後想要立即進攻鄴城,唐朝在這個時候來到了戰場。
唐朝之前處理洛陽的接收事宜,耽擱了一些時間,今日纔到來。
郭子儀在這裡迎着唐朝:“陛下,末將請戰,立即攻打鄴城?”
“安慶緒自從即位以來,一直加強鄴城的防守,屯兵屯糧,他知道洛陽不是一個穩固的城池,早就做了打算,以我們現在的兵力,只能算是和安慶緒旗鼓相當,我們現在進攻他,短時間內想必不會有好結果的。”
唐朝在火神馬上好整以暇的說話。
“陛下,末將有一個冒昧之言,不知道你是否可以聽?”
“但說無妨。”
“陛下是害怕我郭子儀奪取了頭功?”郭子儀笑着問,小聲的問,即使近在咫尺的隆多,也沒有聽到郭子儀這一句顯得無禮的話。
笑。
唐朝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就是笑,笑得他自己都覺得很假,可是一時之間,唐朝無法找到很好的理由。對於這樣的一問,唐朝的確需要找一個很好的理由。
他內心深深的知道,郭子儀不是別人,甚至和鐵慕容和李南靖相比,也大大不同。郭子儀除了絕世的武功之外,還有聰明的頭腦,當初若不是自己擒殺了李亨,則可以肯定的是,還不知道郭子儀還會攪出什麼風雨,自己將來要借重他的地方更多,現在讓他立功太多,或許不是一件好事。
這是當初曹孟德降了關雲長之後的策略,現在到了唐朝的手裡,依然找不到比當初曹孟德更好的辦法,只好少用他。
“郭兄,老實說,朕的確有此意。”
唐朝思索良久,決定不用騙他。像是郭子儀這樣的人,玲瓏剔透,想要騙他,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陛下何必猜疑,我郭子儀言出必行,即然說願意爲您效力七年,就絕不會在七年之期未到之前有任何的異動,陛下大可以使用我,即使讓我去最艱險的地方。”
郭子儀的神色有一點點的激動,可是依然保持着風度。
嘆息。
唐朝深深的嘆息,一躍而下馬背,看着遠處的一片蘆葦:“對面景色甚美,郭兄可否陪朕一睹?”
“榮幸之至。”郭子儀會意。
在一處彎彎的荷塘之側,唐朝停下了腳步:“郭兄,此地景色絕美,和江南相似?”
“陛下好愜意的心情,可是末將一心專注武事,卻是領略不到其中的妙處。”
“郭兄,朕不用你,不想多使用你,就是怕你立下絕世大功,朕以後找不到使用你的藉口。若你還是像現在一樣,還是一個將軍,那麼我使用起來,卻要犀利得多,這是我的小小私心。你心知肚明,這一次攻陷洛陽,你的功勞不說最大,也是不小,你殺入洛陽城之後,將安守忠和田承嗣困在天陳殿,若不是孫孝哲拼死相救,說不定這兩大高手已經死在你的金槍之下,現在的安慶緒,只不過是甕中之鱉,我們用不着這樣急着攻下鄴城。郭兄想過沒有,一旦鄴城守不住啦,安慶緒會怎麼樣呢?”
“回稟陛下,這不是末將該擔心的,末將也從未想過。”
唐朝微笑:“那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安慶緒有了在洛陽險些被我們擒拿的陰影在前,我們再要如法炮製他,已經十分困難,更 何況,安慶緒的手中還有迎面一陣風這樣的東西,武功高明如鐵慕容大俠,也栽在他的手下,實在是不可小覷。所以我們強攻鄴城的後果,大致只有一條,那就是安慶緒率領殘部逃亡北方,我們千里追擊,以安祿山當年搜刮到的唐朝的錢糧,安慶緒在北方完全可能東山再起,而且,即使不能東山再起,但是用金銀寶貝結好北方諸強,也可能求得一時的庇護,這樣一來,安慶緒反而保全了自己,我的設想有道理嗎?”
郭子儀的眼裡露出駭然之色:“陛下,難道你還要繼續使用驅虎吞狼之計?”
唐朝冷笑:“之前我們透露安祿山死在安慶緒手中的消息給史思明,自然希望史思明和安慶緒兩虎相爭,可是史思明即然能暫時放下恩怨,對我新唐朝同仇敵愾,那是史思明的聰明之處,可是安慶緒陰險小人,他能容得下史思明嗎?”
郭子儀的眼睛亮啦:“我明白啦。陛下不是攻不下鄴城,也不是害怕我郭子儀建立大功,而是要利用安慶緒來牽制史思明,爲專信大元帥奪取潼關做助力?”
唐朝大喜:“郭兄能夠明白朕的意思,我感激不盡,說實在的,郭兄的功勞越大,我是越不安心,因爲以後就更難差遣你啦,但是最主要的,朕一是擔心安慶緒逃啦,要殺他就難啦,再則只要安慶緒在鄴城,史思明就會受到掣肘,你覺得,在這種微妙的時候,史思明會完全聽從安慶緒所謂的“詔令”嗎?”
“陛下難道就在等這樣的機會?”
“不錯。當年奪取潼關,哥舒翰立下了絕世之功,至少在安祿山看來是如此,可是安慶緒是做夢都想不到,徐州之戰,正是哥舒翰從內而外的攻擊,才使得安祿山最後失敗。事實上,徐州一戰,纔是真正定鼎乾坤的一戰,可惜安祿山敗了,他最大的失算不是在連雲山峽谷遭遇我們的伏擊,更是錯看了哥舒翰。徐州一失,潘安湖一戰再失利,安祿山的大燕國已經很危險了,想不到安慶緒真的無良到了殺自己的老子以保全自己性命的地步,安祿山死,即使在我看來,也是一個意外,意外的收穫,就像是當初李隆基死在李亨的手裡一樣。以安祿山之才,若是不死,拼死守住洛陽或許大有可能,畢竟有潼關天險,互成犄角之勢,可是安慶緒失了洛陽,被我們使用計謀奪取了洛陽,他現在一定懊悔死啦,可是安慶緒是什麼人,我們有目共睹,他會眼睜睜的看着鄴城被我們奪取?”
郭子儀的眼睛放光:“對呀,陛下,您的意思我現在終於明白啦,我們現在應當攻打鄴城,派我做先鋒如何?”
“當然可以,郭兄,這一次你進攻鄴城,就不用學攻打洛陽時候的長驅直入,只需要如此如此。”
此時的唐朝,附耳在郭子儀的身邊,一一向他傳達了進攻的策略。
郭子儀得到唐朝進攻鄴城的命令,果然不負所望,帶領手下二萬五千人馬強行攻打鄴城北門,殺到了護城河邊,可是漳河正在泛濫,水勢兇險,郭子儀放棄了繼續攻城,可是將上萬的箭只射入了城頭,孫孝哲手下裨將百可被郭子儀一箭射死。
安慶緒親臨鄴城北門指揮作戰,臉色變幻不定,因爲他的心中也在打鼓:不知道是否守得住鄴城?
鄴城再堅固,也難以比得上潼關,可是當年潼關依然被他的老子安祿山攻佔啦。
安慶緒心中主意不定,蔡希德就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安慶緒的面前。
他在訴苦。
“陛下,史思明簡直目中無人,他手中明明有三十萬精銳騎兵,我接到陛下您的飛鴿傳書,知道洛陽遭遇偷襲,需要他史思明前去救援,可是這該死的東西,他……他居然抗命,說……說沒有見到陛下您的親筆詔書,他就不會發兵,白白……白白的浪費了重新奪取洛陽的絕佳機會,現在唐朝早已經進入洛陽城中,安撫城中百姓和官吏,根本來不及啦。”
蔡希德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滿臉血紅,顯然對史思明的坐視不理深深不滿。
安慶緒嘆息:“我 早知道明王心中沒有對我燕國效忠的意思,先前在徐州倒也罷了,他還會上朝,尊我這個皇上,可是現在,居然見死不救,他想必應該知道,在唐朝突襲洛陽的當口,我哪裡有可能立即寫詔書讓他來救駕?呵呵,若是真的那樣的話,唐朝早就攻下了洛陽,他來替我大燕國收屍,這個東西。”
說這些話的時候,安慶緒咬牙切齒。他不在乎史思明守不守得住潼關,他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安危,他恨不得史思明立即將三十萬騎兵全部交到他的麾下,由他完全控制。
可是他清楚,這只是一種奢望,如果自己真的以燕王的名義下了這個聖旨,只是迫使史思明早一步謀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