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的安祿山,回到了徐州的大營。
說是回去,的確是擡舉了他。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安祿山是活着回到了徐州的大營。
一旦安祿山回到大營之後,他就昏死了過去。
按照道理這個時候的安祿山是最危險的,可是在這樣的時候,史思明並不敢輕舉妄動,他知道在徐州的軍營之中,還有多少人忠心於安祿山。
當然,讓這位大燕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最爲忌憚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寸步不離跟着安祿山的安守忠、孫孝哲還有田承嗣。
這三個人,其中任何一個人的功夫未必比得上史思明,可是史思明知道,就算是他們其中的兩個聯起手來對付自己,自己也是必死無疑,更不用說三個人一起對付自己。
安祿山在從連雲山峽谷逃走的過程之中,差一點點就被郭子儀追上,可是安祿山座下的照夜玉麒麟的確是足夠厲害,一旦讓他跑發了性子,就再也收不住手,將郭子儀的追兵遠遠的拋在後面,到了最後,就算是一向心智堅定的郭子儀也放棄了追逐,只能總結爲安祿山的命足夠硬。
其實,郭子儀的心中更是深深地知道:就算在安祿山逃走的過程之中有運氣的成分,有座下馬匹神駿的成分,可是安祿山的應變,安祿山的武功,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時候史思明的大軍正好就遇上了逃亡之中的安祿山。
一見到史思明的時候,安祿山就立即下達了命令,要史思明立即帶領手中的大軍前去援救自己失陷在連雲山峽谷之中的精銳騎兵,同時命令跟隨史思明一起前來援救自己的田承嗣保護自己回到徐州大營。
當時的安祿山就算是身瘦重傷,瀕臨死亡的境地,也不得不裝出皇帝的架子,不要讓當時的史思明看出自己的羸弱。
他深深地知道,當時的自己已經是強弩之末,面對着史思明這樣的人,即使被它用一根手指來對付,自己都必死無疑。
而安祿山當時也清楚的記得,如果不是心腹田承嗣恰好在那個時候和史思明一起來援救自己這個大燕皇帝,那麼自己的命運,就很可能非常悽慘,悽慘的死在史思明的手中。史思明擁有怎樣的野心,他一直知道,他也一直都防備着,可是唯有在這種時候他無法防備。
處在當時的形勢之下,史思明並不知道安祿山在連雲山峽谷之中真正的戰鬥情形,也不知道唐朝徹底的虛實,自然也不可能輕舉妄動。
他當然連做夢都想不到,安祿山居然潰敗的那麼慘,差一點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
如果讓史思明知道自己的這種窘迫,安祿山深深地明白,自己這個大燕皇帝恐有性命之憂,所以他極力地掩蓋,居然給他矇混過去了。
不過史思明雖然接受了安祿山的命令前去解救,他自然是去救孫凱、鄧優和安小車了,可是史思明前進的速度,實在是不敢恭維,幾個時辰下來,居然還沒有行軍達到100裡。以至於等到安小車的敗兵已經來到史思明面前的時候,史思明的部隊還在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大元帥,你這是來救我們的嗎?你這樣做倒像是帶着大軍來度假的,不像是作戰的?”安小車一見到史思明的時候,並沒有好臉色,簡直就是以下犯上,怒不可遏,完全不顧史思明居然是他的上司,天下兵馬大元帥。
跟在安小車身後僥倖逃出來的2000軍馬見到史思明的部隊,也是一個個怒目圓睜,充滿了無窮的怨氣。他們心中都十分清楚,安祿山手中的大軍,只要能快一炷香的時間,僅僅是一炷香,他們恐怕就不會遭受到如此慘痛的損失,近乎全軍覆沒。
而他們這些倖存下來的人,一個個都明白,只要史思明真正的想要救自己等人,完全用不着這樣慢慢吞吞,居然在救人的時候還停留在路邊埋鍋造飯,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安將軍,我想你一定是誤會了我。本帥親自帶領大軍前來救援陛下,在半路上遇到了陛下,萬幸陛下沒有受到大的傷害。陛下要我帶領大軍儘快來救你們突出重圍。我自然是心急如焚,卻想不到中了唐朝的伏兵。我們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你可以看看,我手下的將士們一個個都是精疲力竭,在這種時候,如果再不休整一下,就算是勉強趕到你們的身邊救援,遇上唐朝的大軍交手,我們不僅不能夠救你們,甚至自己也會搭進去,這樣淺顯的道理,難道安大將軍不明白嗎?”
說到最後幾句話的時候,史思明的臉上顯現出聲色俱厲,一股強大的殺氣散發出來,使得安小車感覺到心驚肉跳。
這不僅僅是一種言語上的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殺意。
“將軍真的來不及救援還是您救援的太遲?”安小車強行鎮定自己的心神,好不容易纔回過神來,冷冷的回答道。
僅僅是一轉眼的時間,安小車已經明白了一個事實:史思明這是在當面說謊,他手下的將士的確有風塵僕僕之態,可是一個個看上去精神狀態還不錯,哪裡像是經過了戰鬥,死傷無數,而且長途跋涉來到這裡的樣子?
“安大將軍我告訴你:當然是來不及救援,如果來得及,我恨不得肩膀上長了一雙翅膀飛到你們的面前,把你們全部都解救出來,安大將軍,我一直很器重你,請你不要讓我失望。”
這個時候史思明坐在馬上,換了一副溫和的口吻,眼睛一瞬也不瞬的看着安小車。
“大元帥,多謝您的好意,不過我安小車一生,只忠於陛下,只忠於大燕國,卻不是忠於大元帥您。”
說完這句話之後,安小車輕蔑地一笑,在馬屁股上狠狠的抽了一鞭,高聲喝了起來:“孩兒們都跟我走。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用不着史大元帥的大軍解救我們了。多謝大元帥。”
看着安小車帶着他最後的2000人馬離開自己的視線,史思明的眼裡顯現出一種陰沉的顏色:“看來這個安小車,他是永遠不會改變心意的。”
史思明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嘆息着說的。
“父親,這傢伙如此不識擡舉,我帶一些人上去幹掉他?”
“不!” 史思明揮手阻止了自己兒子的這個提議,神色鄭重地說道:“現在動他,還不是時候。不過諸位可以放心,或許這種日子不會太遠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全力追擊唐朝的部隊,殺他個片甲不留。”
“父帥,這恐怕不妥。陛下已經在這次大戰之中徹底失敗,現在看起來,孫凱鄧優和安小車都已經被唐朝擊敗,唐朝手中軍隊的實力可見一斑,我們這個時候和他交手是不是兩敗俱傷?反正已經這樣了,再想要救陛下失陷在連雲山峽谷之中的部隊,已經沒什麼意義了,不如回到徐州,看陛下怎麼說?”史朝義擔憂的說道。
擔憂的說道。
“無妨,如果我沒有猜錯,此時此刻的唐朝,已經帶領大軍離開了連雲山峽谷,他現在最害怕的就是我。我們現在帶領大軍追擊於他,自然可以在陛下的面前得到褒獎,而且最重要的是,想必我們也不會受到多大的損失。”史思明成竹在胸的說道。
“父帥怎麼會如此肯定?這樣做可是很大的冒險,萬一唐朝再次設伏?這一點您是知道的。唐朝善於設伏,連陛下都差一點喪身在他的手中,還是小心爲妙。”
史朝義還不放心。
“不用了,前面探路的斥候已經回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史思明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
“報告大帥,連雲山峽谷之中已經沒有唐朝的兵馬。我們遠遠望見唐朝帶領手中的部隊迅速離開了連雲山峽谷應該是回到徐州城去了。”
“怎麼樣?”史思明得意的一笑看着史朝義。
不少將領立即隨着史朝義一起說道:“大帥料事如神,佩服佩服。”
“大家就不要給我戴高帽了,所有將士聽令,立即準備追擊。” 史思明在這個時候抽出了身後的干將寶劍,發佈了全軍追擊的命令。
這一次史思明親自帶出來解救安祿山的兵馬,足足有20萬人,這一開始追擊,漫山遍野的都是史思明的軍隊,威勢浩大,的確是雄壯威武。
史思明帶領大軍追擊唐朝,在300裡之外的徐州城外,終於追上了唐朝的後續部隊。
這裡已經快要接近徐州的大本營,不管是安祿山的部隊還是唐朝的部隊,都將自己的大本營放在這裡,爭奪徐州,路人皆知。
兩軍交戰,互相用弓箭射住了陣腳,門旗開處,一員大將橫持耀日金刀,威風凜凜地出現在史思明的面前,正是狼正軒帶領手中二十萬南詔精兵攔住了史思明的去路。
史思明一陣驚慌:別要自己帶領大軍出去救援安祿山的時候,徐州城出了什麼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