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飛越唐朝 > 飛越唐朝 > 

第四十七章時命

第四十七章時命

徐州衙門,軍營密室。

李亨一臉的興奮,就在剛纔,他命令郭子儀和韋見素傳書天下,正式登基爲帝。

因爲是戰時,一切從簡,先坐上帝位再說,至於登極大典,以後再說;當然,真正使得李亨歡喜的是柴榮願意“護送”李隆基到劍南行轅。

自從宣贊王子和回鶻卜固懷恩先後遭受唐朝的暴擊,率衆離開劍南之後,舊唐朝廷在西南的勢力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而劍門關的失守,進一步削弱了舊唐朝廷在西南的影響。現在還沒有被唐朝和狼正軒肅清的是以狼胡爲首的強盜,正好被李隆基收編。

現在柴榮就是要送李隆基回到劍南軍中。

“愛卿,這個江山是你替朕打下來的,朕除了謝謝你,還是謝謝你,請放心,朕絕不會虧待你和你們郭氏一門,郭子儀聽旨,朕現在封你爲驍騎大將軍,總理徐州軍務。”

“謝陛下隆恩!

只不過,郭子儀跪下謝恩的時候,聲音之中並無十分快意。

密室之中,就只有這君臣二人,但是李亨居然擺起了官威,兩人的說話,似乎反倒沒有以前自然。

“怎麼,愛卿覺得朕的封賞還不夠?”

李亨的臉色變啦,居然有點惱怒!

“不不!”郭子儀撲通一聲跪下,臉色都變啦:“陛下,您的封賞世上罕有,臣怎敢不高興,您不必誤會。”

李亨哈哈大笑:“我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你我之間雖然是君臣,可是實則是兄弟,我在密室之中和你說話,用得着這樣生分嗎?”

“是啊,陛下,您似乎有點高興過了頭。現在您雖然繼承大統,可是手中糧草銀兩匱乏,兵力不足,唐朝和安祿山更是對徐州虎視眈眈,可不能盲目樂觀?”

“朕是天子,大唐朝唯一的天子,唐朝和安祿山都是亂臣賊子,現在雖然得勢,可是終究是叛逆,遲早必定被我所滅。我在這世上唯一忌憚的人是我父皇,只要解決了他,天下都在我掌握之中,柴榮武功高強,頭腦靈活,更難得的是識見高超,朕相信他可以做好朕希望他做成的事情。”

“原來陛下如此高興乃是因爲此,看來在陛下的心中,還是沒有看得明白,太上皇在位這幾十年,雖說取得了赫赫功名,可是後期任用奸佞,荒廢朝政,國庫虧空,大唐的國力已經甚爲虛弱,現在兩京被人攻佔,四方勤王將士踟躕不前,陛下,您現在最忌憚的人,不應是太上皇,而應是唐朝。”

“怎麼,在你看來,安祿山似乎不是你最忌憚的人?”

“是的。”

“可是安祿山兵力最爲強大,手下高手如雲,你反倒輕視於他?”

“陛下,臣並非是輕視安祿山,只是安祿山就是一個暴躁貪婪的胡人,他藉助太上皇對他的信任,掌握軍權,忘恩負義,不大懂得治理民生,就算佔有大片大片土地,恐怕難以控制,反倒是唐朝,佔有關中之後,對百姓秋毫無犯,府庫充足,百姓安居樂業,手中精兵乃是真正的精兵,恐成爲心腹之患?”

“在你看來,朕現在該怎麼做?”

“人心。陛下,您現在要做的就是收攬人心,不要吝惜封賞,只有這樣,纔會有人願意爲陛下拋頭顱,灑熱血,陛下要有臥薪嚐膽的精神,才能收服這些強大的叛逆!”

“好好,你說得好郭子儀,你是要我學劉邦,封韓信爲齊王?”李亨的臉色有點難看。

“正是!”

“郭子儀聽封,朕現在封你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節制天下兵馬!”

“謝陛下天恩!”

郭子儀全身都顫抖起來,顯然是激動無比。

李亨笑了起來:“朕先前封你爲驍騎大將軍,爲什麼你不問朕欲將天下兵馬大元帥賦予何人?”

“陛下,臣擔心您會重用高仙芝,所以接受了陛下的冊封,請陛下放心,我郭子儀一生忠心王事,既然投效陛下,生死不移。既然陛下將重任付於臣,臣定當馬革裹屍,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朕相信你,你給朕好好的活着,朕要你平定天下,和朕一起,永享大唐江山!”

“謝皇上,臣是不是讓陛下爲難啦?”

“老實說,高仙芝的名聲地位,一直都是我大唐翹楚,朕不即時封你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也有穩定高仙芝的目的,大元帥,你體會朕的苦楚麼?”

“臣體會得到。陛下手中的爵位只有這麼多,若是封賞不當,朝中必有怨言,陛下是怕別的節度使心中不滿?”

“愛卿,你是朕肱股之臣,乃是朕唯一真正信任的心腹大將,既然知道朕的意思,爲什麼不能屈居驍騎大將軍之職?”

郭子儀微笑:“陛下,臣早知道你的心思,這就告訴您,您道牛僧儒、韋見素和高仙芝這些人爲什麼乖乖的願意奉陛下登基,他們可是太上皇最倚重的人物,斷不肯輕易改弦更張的?”

“郭愛卿,難道他們如此聽話和你有關?”

“是有莫大的關係。陛下,臣當初既然決定助太子爺奪取帝位,自然知道事關生死,事關身家性命,所以做什麼事都豁出去啦,從我帶兵從牢獄將太子爺您救出來開始,我就沒有閒着,就在—今日陛下對太上皇動手的當兒,臣帶兵捉拿了牛僧儒,控制了他手中的大內神策軍,而與此同時,臣在營中宴請高仙芝將軍,拖住了他,與此同時,犬子郭璦帶兵捉拿了韋見素,控制了韋堅,否則的話,陛下,您覺得所有人都會這麼聽話擁戴陛下爲帝?陛下,您行此事之前當已經想到,一旦失敗,太上皇是不可能饒恕我們的?”

“元帥,您—爲什麼不早說,朕對您的功勞居然如此眼盲,實在是該死!郭子儀,朕向你賠罪!”

李亨深深的鞠躬,悔恨無比:“元帥,朕這個天下,是您—您郭氏替朕打下來的,朕願意將這個江山分你一半?”

郭子儀本來要去扶李亨起身,聞言嚇了一跳,跪下磕頭如搗蒜:“陛下,你這話折煞我也,臣和臣一家感激陛下的恩典,忠義之心天地可鑑,這種話永遠不要再出於陛下之口,否則的話,臣唯有自刎以明心志!”

嘩啦一聲,郭子儀抽出了腰間寶劍,橫劍自刎!

哐啷一聲,李亨揮舞手中的寶劍磕住了郭子儀的劍,可是郭子儀自刎之心甚爲堅決,力貫劍尖,長劍被磕飛之後激-射-入華表之中最粗大的柱子,直沒至柄,顫巍巍的不停晃動,李亨清楚,只要自己出手再慢哪怕是一剎那的時間,郭子儀肯定已經身首異處。

看來,郭子儀果然忠臣,他想做天下兵馬大元帥,乃是他應得的賞賜,我不該如此吝嗇!

“謝陛下救命之恩!”郭子儀的臉上有驚魂未定之色。事實上,他剛纔也是賭博,面對李亨這種化境級別的高手,任何的做作都逃不過對方的感知,只有捨命自刎,才能表白自己的忠心,功高震主,即使再大的功勞,也是狗屁,他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死啦就死啦,也顧不了這麼多啦:還好,李亨沒有殺我!

“賢弟,朕相信你啦,以後切不可如此魯莽啦?”

君臣二人,情不自禁的擁抱在一起,哈哈大笑。只有在這樣的時候,兩個人才真正的拋開了芥蒂,君臣一體。他們心中本來有的一絲絲嫌隙都已經冰釋。只有在這樣的時候,他們之間才用不着任何的猜忌。

此時此刻的李隆基正在前往劍門關的途中。

跟隨李隆基一起前行的柴榮,臉色十分的冷漠。

有好幾次李隆基想要和他說話,首先挑起了話頭,可是柴榮都打住了話頭。

此時柴榮的臉色冰冷得就像西川之上黑褐色的石頭,這代表了他的心情,郭子儀給他的命令是必須暗中下手,即使是自己手中的將士,也不能讓他們知道。

終於,護送李隆基進入劍門關的部隊進入著名的棧道,當年韓信駐兵地方。

柴榮保持了一貫的神色,一言不發,騎馬走在崎嶇的山道上。

“柴將軍,朕給你恩惠,就在這裡了結了朕,你可以回去覆命啦!”忽然之間,李隆基語出驚人。

柴榮吃了一驚:“太上皇,您可不要胡言亂語,陛下對您是十分孝順的,臨行的時候吩咐我們一定要注意您的安全,有什麼需要儘量供應,即使以陛下現在緊張的財政,陛下還是拿出一百斤黃金讓太上皇您先支付用度,我們乃是太上皇的親衛,負責太上皇的安全,您可千萬不要誤解了陛下,誤解我家郭子儀元帥!”

“什麼,郭子儀當了元帥?”李隆基大叫一聲,“我大唐的江山危矣!”

柴榮大爲奇怪:“我家元帥對大唐忠心耿耿,怎麼危險啦?”

“郭子儀武功絕好,聰明練達,朕當年第一眼見過他之後就知道他並非是池中物,知道絕不能讓他掌握大權,否則的話無人可制,這一次朕本想削他軍權,可是時機未到,想不到這傢伙提前動手,讓朕功敗垂成,時耶,命耶?”深深嘆息,胸中盡是不甘之意。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