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飛越唐朝 > 飛越唐朝 > 

第三十章僵持

第三十章僵持

“將軍爲何能在千鈞一髮的追擊之中,知道我在這青石峪有埋伏?”郭子儀見唐朝軍隊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已經布成了九宮八卦大陣,顯然此番誘敵已經沒有絲毫的意義,索性打開天窗說話。

唐朝一笑:“郭將軍心中最爲奇怪之事,請恕我賣個關子,此乃軍中至高機密,本不足爲外人道也。”

郭子儀臉上略顯失望,心中更加對唐朝高看了一層:看這小子血氣方剛,又是武功高強,想不到並不莽撞,事有輕重緩急,像這樣的大秘密,他還是不告訴我的。

但,這樣一來,卻使郭子儀的心中更加的懷疑:他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如此玄妙的東西,即使唐朝解釋,恐怕也不大令人相信。

“唐朝將軍謹慎,本帥能夠理解,只不過,還有一事相詢,請將軍務必不吝賜教?”

唐朝見他說得莊重,頷首道:“只要所言無關我軍利益,公可暢所欲言?”

郭子儀即問道:“將軍此次征伐,圍困長安,究竟是想奪取天下,還是隻是趁火打劫?”

“這兩者有什麼分別?”

“分別大矣,將軍若想取得天下,郭某必以死拒之,我手下六萬餘軍士,雖然不足以完敗你,但卻絕對可以牽制住你,到時候,安祿山坐得長安,我竊以爲不可;若將軍只是趁火打劫,趁我唐朝北部空虛,壯大南詔,那某當不和你爲敵,甚至可以在皇上面前保舉你一個大將軍的官職。”

唐朝哈哈大笑:“郭公此言乃是籠絡於我,可是遺憾的是,我已經在十五日之前,長安玄武門,親口拒絕了李隆基西南王的封爵,不過,我的野心不大,現在的稱號是‘威武平叛大將軍’,不像安祿山,早已經暗中稱燕帝,將軍不會不知道吧?”

郭子儀臉上現出奇怪的笑容:“看來,你們都是叛臣,只不過,你的野心似乎要小一些而已;就看在這一點上,我郭子儀不和你死磕,只希望唐將軍放我和安祿山一戰?”

唐朝一楞,這是叫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本是好事,可是,一旦即將這數萬大軍放入城中,即使百萬大軍,恐也難以攻下長安城,到時候,四周勤王大軍來到,安祿山和自己都將面臨絕境。此事雖然看似對我軍有利,但是卻是着大大的緩招,以長安城的堅固,會合了這麼多生力軍,堅守一年半年也不是什麼難事。而時間,對於自己於李隆基而言,可是大大的不一樣,李隆基希望拖延,而自己和安祿山都希望速戰速決。

就這樣稍微思索之後,唐朝放棄了和郭子儀合作的可能。畢竟,李隆基纔是自己的死敵,安祿山和自己,在李隆基的眼中,都是叛臣,況且唐朝國土強大,如不速戰速決,遷延日月,則自己大大不利。

“也好,不過,素聞郭公武功高絕天下,常以吳起孫武自比,今日有幸相見,當印證之!”

郭子儀臉上顯現出爲難的神色:“唐朝將軍方當年少,而鄙人已垂垂老矣,安能以老敵壯,將軍此言,不是江湖上好漢的行爲,頗失道義。”

這幾句話,聽得唐朝心驚,這老兒居然口齒衽般鋒利,巧妙的避開了決鬥不說,更將責任推到了自己這一方,是個老奸巨猾之徒。

當下說道:“郭公此話差矣,你武功早已經傳遍天下,年齡越大,功力越深,天下間已經少有抗手,何必出此畏怯之言,倒真的是令我失望得緊!”

郭子儀知道唐朝這是在故意激怒自己,居然並不動怒,笑道:“武功切磋,小道爾;運籌帷幄,乃大道也,今我等領軍到此,不以大道相持,卻爲何反要棄長而用短?”

唐朝聽他終不肯和自己決戰,知道是怕了自己,打擊他的目的已經 達到,微微一笑:“兩軍爭戰,你我實力相當,也許成敗就在武功這樣的小道上,公既出大言,必有所自恃,來日決戰如何?”

這等於是公然下了戰書,郭子儀隨即說道:“來日決戰!”

唐朝一抱拳,催動火電馬,帶領隨身十九騎搶先離開。

郭子儀看着唐朝離開的背影,眼光中滿是讚賞之色:“此人冷靜睿智,氣勢迫人,果然明不虛傳,居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能勝我一招,的確是個人才!”

身邊的郭璦就說道:“不錯,父帥,我看此人極難對付,不知父親可有對付他的良策?”

郭子儀臉上露出笑容:“此人布軍嚴謹,有當年曹孟德之風,急切之間難一攻下,而長安危在旦夕,但我觀他今日所言,其實對自己的武功沈爲自負,所以,我們下來就在這方面做文章,殺了此人,雖有數萬精兵,也易於攻破。”

郭璦臉上立即露出微笑:“父帥高見,孩兒猜測您 的意思是不是?”當下在他父親身邊如此如此的說了計策。

郭子儀一聽大喜:“呵呵,小子,也不枉我教導你多年,對,就是用這個計策,不然,又怎麼能解得長安之圍。”當下收兵回入青石峪內,仍呈三面夾攻的態勢,據險而守,抗拒唐朝。

-----------------------------------------------------------------------------------------------------------------

且不說郭子儀佈下對付唐朝之策,卻說唐朝帶兵回營,心中暗叫僥倖,郭子儀真乃信人也,說不用弓箭射我就不用,不然不的話,我部下必當有死傷,挫折銳氣。

當下召集藍鯨、辛白江、隆多、辛乾等將領議事道:“今郭子儀老奸巨猾,不和我交戰,只停兵於青石峪中,急切之間難以攻下,若此,恐安祿山打破陽平關,取了長安,則我等一番辛苦,盡付東流,所以,爲今之計,必得儘快擊敗郭子儀,我想,長安危如累卵,郭子儀現在也是憂心如焚,所以,對我們雙方而言,時間都甚爲緊迫,不過,我軍糧草充足,而郭軍走得倉促,糧草怕是接濟不上,可就中取事,時間對我們來說,更加緊迫,可也還是要沉住氣,陽平關一旦守不住,則大事休矣,諸君但依計而行,不可失誤。”

當下吩咐手下將佐加固寨扎,訓練士卒,一副並非緊張的模樣。

第二天一大清早,郭子儀就帶兵來到陣前,佈下陣勢,和唐朝決戰。

但是,奇怪的是,傳令官出來說道:“唐朝將軍今日貴體欠安,改日決戰!”

這一來,郭子儀和郭璦都有有點傻了,他們準備好的計策居然實施不了。

郭璦大怒道:“唐朝昨日不是親口許諾今日決戰,怎麼言而無信,這不是騙人麼?”

傳令官就不卑不亢的說道:“我家將軍說,安祿山原來和我家將軍約定,攻佔長安之後,平分天下,而現在安祿山已經帶兵到了陽平關,正在接洽過關事宜,將軍說,他一旦放安祿山進入陽平,則長安指日可下,只是有些顧慮,害怕安祿山言而無信,這才焦急,以致生病,還請將軍見諒!”

郭子儀一聽,心中頓時有些慌張,這唐朝好不奸詐,竟然看準了我比他更不能等待,而且,似乎知道我大軍糧草不多的情況。

當下,郭子儀眉頭一皺,喝令手下數十罵手痛罵唐朝,務必要激怒唐朝,使之出陣和自己決戰。

但唐朝早有方法,叫軍中嗩吶隊齊鳴,干擾這些人的罵聲,依舊堅守不出。

直從辰時堅持許到午時,兩邊依然僵持,唐朝則和手下將領在帳中飲酒,心中隱隱的有種預感:不可出去和郭子儀交戰,戰則有失!

郭子儀無計可施,帶兵怏怏而回,不知道唐朝爲什麼絲毫不急,難道,他真的和安祿山達成了盟約,讓此獠借過陽平關,深入長安?

一想到這,他就十分心慌。蓋因他對李隆基十分忠心,又想立下絕世的功名,想到一旦長安被破,則大事去矣。

這天晚上,唐朝派出去的探子回報,在青石峪正前方十數裡之地,郭子儀叫他人暗暗的掘了陷坑,只等唐朝追趕,到時候就着了道兒。

唐朝聽完,大喜,重賞探子,心中暗叫好險:這郭子儀真的是老奸巨猾,就在昨日,他不射殺我的隨從,取信於我,想不到,回去竟然佈置下這樣惡毒的陷阱,我要是追趕,想到只要不進入青石峪就無危險,到時候 ,掉進陷阱,任你有多高的武功,但是檑木炮石藥箭打將下來,也是個死的命運,在這樣的時候,武功再高,但是一旦掉進去,隕落的可能就極端的大了,況且,還有郭子儀這樣的化境高手守在陷阱旁。

到了這個時候,連唐朝自己都有點奇怪,冥冥之中自己似乎可以把握一絲命運的痕跡。

難道,這就是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