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決定歷史走向
淝水之戰,是東晉時期的重大事件,它不僅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而且對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淝水之戰以後,東晉在數十年間再無外族入侵,強盛的前秦政權卻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再次分裂成若干個國家。所以說,淝水之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歷史走向。
《晉書》記載,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建立了政權,稱爲三秦王。不久,苻洪的兒子苻健稱帝,定都長安。後來,苻健的侄子苻堅發動政變,掌握了大權,但苻堅沒有稱皇帝,而是叫“大秦天王”。
苻堅雖然是氐族人,卻自幼學習漢文化,仰慕儒學,尊崇孔子,重用漢人。苻堅謀略過人,勵精圖治,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實現了國力強盛。然後,出兵滅掉多個割據政權,統一了北方。苻堅胸懷大志,試圖統一天下,他統治北方之後,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東晉了。
於是,苻堅在太極殿召集羣臣說:“我繼承大業以來,近三十年了。如今四方平定,只有東南一角,尚未蒙受教化。我粗略算了一下兵力,我大秦能有百萬之衆,收復東南不成問題。我準備親率大軍南征,你們以爲如何?”
羣臣有的贊同,有的反對。有人說,江南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苻堅輕蔑地說:“我有百萬之衆,只要一聲令下,士兵們把馬鞭投入江中,足可以使江水斷流,長江天險有什麼好怕的?“投鞭斷流”的典故,便由此而來。
公元383年8月,苻堅命弟弟苻融,率二十五萬步騎兵做先鋒,先行南下,同時徵召涼州、幽州、冀州等各地兵馬,總計有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苻堅親自統領大軍,開始大舉進犯東晉。一時間,大軍旗鼓相望,前後千里,聲勢浩大。
面對強敵壓境,東晉只派出了八萬軍隊迎敵。不過,這八萬晉軍,都是訓練有素、勇猛兇悍的北府兵,足可以以一擋十。
前秦軍隊雖然有百萬之衆,但卻是從各地徵調來的,並不是同時達到,而是有先有後。苻堅率一部分軍隊抵達項城,涼州的軍隊到達咸陽,幽州、冀州的軍隊到達彭城,駐軍比較分散。
苻融率領的先鋒部隊進軍迅速,很快到達壽陽。苻融隨即下令攻城,經過數日激戰,攻克了壽陽,擒獲了守將徐元喜等人。於此同時,前秦將領慕容垂率部攻佔了鄖城。前秦軍隊進展順利。苻融樂滋滋地向苻堅報告說,晉軍是軟弱之旅,不堪一擊。
接到報告,苻堅得意洋洋,他認爲已經勝券在握了,便派尚書朱序爲使者,去勸晉軍投降。朱序原是東晉將領,兵敗後被俘,不得已投降了前秦。不料,朱序身在曹營心在漢,仍然心繫晉朝,不僅沒有勸降,反而爲晉軍獻上了一計。
朱序說:“秦軍雖有百萬之衆,卻還在進軍途中,如果兵力全部集中起來,將難以抵擋。應該趁其沒有全部到達,迅速發動進攻,只要擊敗了他的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
朱序的建議,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時和關鍵。原先,謝玄、謝石等人見秦軍勢大,打算堅守不出,待其疲憊後,再伺機反攻,現在聽了朱序的話,認爲很有道理,便改變作戰部署,決定主動出擊。
謝玄命勇將劉牢之,率五千精兵奇襲洛澗。當時,駐守洛澗的秦軍有五萬多人,他們沒有想到晉軍會來攻擊,頓時陷入混亂,結果全軍覆沒。此役,前秦損失了十名將領和五萬部隊,銳氣大減。
洛澗兵敗的消息傳來,苻堅大吃一驚。他聽說晉軍正向壽陽開來,便和弟弟苻融登上城頭觀看,只見晉軍隊伍整齊,訓練有素,再看北面的八公山上,風吹過後,草木晃動,彷彿埋伏着千軍萬馬。苻堅對苻融說:“晉軍是一支強大的對手,你怎麼說他們是弱旅呢?”後來,人們用草木皆兵形容疑神疑鬼。
不久,苻堅率領先期到達的軍隊,抵達淝水,就是現在安徽的壽縣一帶,沿岸排兵佈陣。謝玄率晉軍在河對岸相持。謝玄設下一計,派人對苻堅說:“你們遠道而來,難道不想速戰速決嗎?請你們退後一點,騰出地方來,好讓我軍過河,與你們決戰。”
苻堅的部下說:“我們應該憑藉淝水,把晉軍堵在河對岸,那對我們是有利的。”苻堅卻說:“我們人多,晉軍人少,不怕他們過河。再說,如果趁他們過河時出擊,他們就只有捱打的份了。兵書上不是說,趁敵半渡而擊之嗎?”
苻堅沒有想到,秦軍剛剛遭受了洛澗之敗,心有餘悸,聽到後撤的命令,紛紛爭先恐後地後退,一下子亂了陣腳。忽然,朱序和他的一些親信們齊聲大喊:“秦軍敗了,趕快逃命吧!”
秦軍不明底細,信以爲真,頓時大亂,潰不成軍。謝玄得此良機,親率八千兇悍的北府兵,搶先渡河,奮勇追殺,其他幾萬晉軍隨後跟進。一時間,鑼鼓齊鳴,殺聲震天,秦軍心驚膽戰,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許多秦軍士兵走投無路,跳入水中,多被淹死,屍體堵塞了淝水,使之斷流。真是兵敗如山倒,慘景不忍目睹。
苻融死在亂軍之中,苻堅身中箭傷,差點喪命,他乘駕的雲母車,以及服裝、珍寶、軍資全都丟光。苻堅帶領殘兵敗將,不顧一切地向北狂逃,一路上聽到風吹的聲音和鶴的鳴叫,都以爲是晉軍在後面追趕,於是便有了“風聲鶴唳”這個成語典故。
朱序爲淝水之戰立下特殊功勞,戰後迴歸東晉,被任命爲龍驤將軍、琅邪內史,後升遷爲豫州刺史。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損失十之七八,元氣大傷,而且黃河以南地區全部丟失。這不僅使苻堅統一天下的夢想化爲泡影,更糟糕的是,已經統一的北方也分崩離析了。鮮卑、羌等部族,見苻堅失去了控制能力,紛紛舉兵反叛,建立政權,北方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公元385年,鮮卑軍隊圍困長安。苻堅出逃到五將山,被羌族首領姚萇所殺,終年四十八歲。
淝水之戰,使前秦迅速衰落,北方陷於混亂,東晉則度過了危險期,相對平穩。此時的東晉皇帝,是晉孝武帝,他又可以高枕無憂,安心吃喝玩樂了。但想不到樂極生悲,不久就命喪黃泉,而且是死於宮女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