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清鄉(二)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  > 

第八章 清鄉(二)

第八章 清鄉(二)

戰鬥就在中午時分打響了。

這是劉集前面的一處山口,那條流過劉集的小河在這裡轉了一個圈,流向山外。而要到劉集,就要過這條小河,所以這條河成了張賢警衛一連的天然防線。河上有一座石橋,那裡也成了這些清鄉僞軍的必經之路。

戰鬥打起了半天,張賢一直不明白這些僞軍爲什麼這麼傻,只想着從橋上過來,而沒有想到要泅水過河呢?因爲這條河並不寬呀。直到後來,他才明白,這些所謂的軍隊根本是烏合之衆,那個團長也不過拍馬屁上去的無能之輩,根本沒有打過仗。

警衛一連的炮火很猛,槍法又十分準,那些僞軍衝了幾陣,也只衝到橋頭便因爲傷亡過大,而退了下去,再也不敢輕易衝上,於是雙方僵持在了河的兩岸。

與鬼子的部隊比起來,這些僞軍的確是太好打了,難怪馬文龍如此胸有成竹呢。看來,阻擊敵人的任務並不難完成。張賢所以也不着急了,就等着馬文龍側面迂迴成功,然後一齊進攻。

然而,敵人在衝鋒未果之後,也調集了三門炮向警衛一連的陣地猛攻,而他們的炮是竟然是九二式步兵炮,都是用騾馬拉來的,很顯然,他們的目的就是劉集的新四軍。

九二式步兵炮是日軍中非常優秀的一種大炮,在東亞戰場上,還沒有出現歐洲戰場上的那些火箭炮、重加農炮等先進和大型的大炮,因爲受道路和技術的影響,這種九二式就顯得尤其重要。這種炮非常適合象中國這樣的複雜地形,任務的範圍非常廣,幾乎能包乾所有步兵營需要的火力支援種類。再加上結構簡單,不但方便戰時生產,相應的,使用和維護也都很容易,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運輸的要求也很低,沒有受過訓練的畜力就可以拉拖了。這種炮幾乎可以射擊一切類型的目標:平射可以當加農炮用,足以對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磚石工事;曲射可以當榴彈炮用,因爲它本來就是榴彈炮;大仰角射擊時可以當迫擊炮用,很多迫擊炮的最大射角也只有八十五度,由於九二式步兵炮是榴彈炮出身,彈道比迫擊炮穩定的多,所以精度也比同口徑級別的迫擊炮(80~82毫米)要好的多。同時,藉助高射角,在山地作戰時,九二式步兵炮可以方便的配置在反斜面陣地上,這樣,既可以爲處於棱線或正面陣地上的己方部隊提供及時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隱蔽了自己。

雖然在當陽突圍時,警衛一連也經歷過敵人的萬炮齊發,但那畢竟比較遠,而且他們事先也做了工事,可以躲在村子的房前屋後先避風頭。可是這一次不同,這條河並沒有多寬,也就十幾米,所以敵人的炮火太近。而己雖然也做了工事,但卻沒有挖壕溝,被敵人的炮火一打,竟然無處可藏,只能躲在樹后土坡後,不敢現身。一時間只見炮彈呼嘯,炸在地上泥土四濺,震得人耳朵嗡嗡直響。好在這些發炮的僞軍並不求精準,如果是鬼子來打,只怕警衛一連又要傷亡過半了。

也就在這時,一支隊伍出現在了戰場之上,這些人是清一色的百姓,他們拖着擔架,訓練有素地匍伏前進着來到警衛一連的身邊,將那些被炮彈擊傷的士兵擡上就走。張賢驚訝地看着這些鄉民,知道這些都是村中的民兵,震悍之餘,又激起心中的一份感動。共產黨根據地的百姓素質是與衆不同,這在他以前,想都不敢想過,戰鬥打響,百姓不跑也就是好的了。

炮聲弱了下來,大家再一次爬出工事,卻見許多僞軍已經過了石橋。於是,機槍再一次響起,手榴彈再一次扔去,但已經不能阻擋敵人如潮的進攻了。張賢讓大家作好了近身搏殺的準備,把刺刀按上了槍頭。

敵人的後方忽然響起了猛烈的爆炸聲,四面八方都響起了震天的喊殺,張賢大喜,看着這些僞軍紛紛後撤,知道馬文龍已經就位了,完成了對敵人的包圍。

這些僞軍顯然也知道被包圍了,此時亂成了一團,好象一羣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前面的人往後跑,後面的人又往前跑,撞在一起,亂轟轟的互相踐踏着,還沒有打就已經傷亡了許多。

張賢馬上命令警衛一連架炮還擊,這些剛纔被敵人大炮轟得窩火的士兵們,此時一聽到命令,哪還手軟,五門炮一齊發作,炮彈準確無誤地落在敵人中間,爆烈開來,一時間只見血肉橫飛,哭爹喊娘之聲不絕於耳。

※※※

戰鬥直到傍晚時分才結束,這一仗是張賢自參戰以來所打得最漂亮的一仗,就連參加戰鬥次數最多的白京生也這麼認爲。

儘管當初的作戰計劃裡,是要全殲敵軍,但最終還是讓敵人跑了一個營。大家都在高興地打掃着戰場,撿着僞軍們丟下來的武器。對於新四軍來說,雖然人員較衆,但其實還有很多人沒有槍支,所以能在戰場上奪到一支槍,是許多新四軍士兵的願望。而張賢的警衛一連卻沒有這麼多的尷尬,他的武器比他的人數要多。

戰場上,敵人死傷有四百餘人,而被俘的也有五六百,這些人竟然與馬文龍的新四軍人數差不多。通常對於僞軍俘虜,馬文龍會按照新四軍的規定,願意留下的編入新四軍中作戰士,不願意留下的,會教育一番,把武器留下,然後就地遣散。而這一次,他竟然得到了三門九二榴彈炮,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把俘虜裡的炮兵留了下來,他要組建他的炮兵隊。

同時打起俘虜主意的還有張賢,他的警衛一連人是越打越少,而自己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歸隊,所以必須要補充人員,而他總不能在馬文龍的地盤上來抓壯丁吧,更何況,就是可以,他也不會做這種事。於是,他來到俘虜中間,大聲告訴大家:“我是國軍十一師的,你們中間願意留下來跟着我打鬼子的,我熱烈歡迎,換上軍裝,配上槍支,你們就不是被人人罵的僞軍了,而成了堂堂正正的國軍;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加入新四軍。不願意留下來的,留下武器,自己回老家去,不許再給鬼子賣命。”

除去被馬文龍挑走的炮兵外,在剩下的四五百號俘虜中,有一大半還是願意回老家,留下來也只有兩百多人。而這些僞軍本來大部分是國軍士兵,只因被困,無奈中被長官帶着才投了敵,所以在新四軍與國軍的選擇中,竟然有一百四五十多號人選擇了國軍,只有不到五十人願意去當新四軍。

馬文龍看着這個結果,有一些無奈,開玩笑似的道:“張連長呀,我們以後還是各打各的吧,這樣省得你跟我搶俘虜了。”

張賢也笑了,得意地道:“怎麼樣?還是國軍的吸引力大吧!我看馬兄也來我們國軍吧?我在師長面前敢保你怎麼也做上營長的。”

馬文龍哈哈大笑了起來,也這樣對他道:“老弟也是一個人才呀,你如果能到我們新四軍中來,我寧願讓你來作我的位置,我作你的副手,你看怎麼樣?”

張賢愣了愣,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來。

一下子補充了一百五十多號人,警衛一連原來也不過一百多號人,新來的人竟然比原來的人還要多,這已經不是一個連的編制了,應該是接近兩個連的編制了。當然,這些俘虜兵還需要再訓練,好在他現在有副連長甘良可以輔助,不用自己那麼累了。

馬文龍又找到他,告訴他:“我們打了這麼一仗,鬼子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如果不出所料的話,他們一定會再一次捲土重來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

“是!”張賢也點着頭。

※※※

在訓練這批俘虜時,張賢發現其中有一個叫常立強的傢伙很是高傲,而這些俘虜兵又都很怕他,並不是因爲他的身體有多強壯,相反,他的體格與自己差不了多少,個頭也沒有自己高,只是那些兵在他的面前時,連坐都不敢坐。這個傢伙有三十歲左右,但十分敏捷,身手並不比二十幾的小夥子差。

經過對其它人的旁敲側擊,張賢這才知道,這個常立強並不是一個普通一兵,他竟然是一個僞軍營長,在那日想要穿上士兵的衣服逃跑,卻不幸被抓住了。

知道這些後,張賢把這個僞軍營長請到了自己的屋裡,如果他是在國軍中,應該比自己的官要大,可是此一時彼一時,他現在是自己手下的一兵。

“我知道你的身份,告訴我,爲什麼要隱瞞呢?”張賢這樣問着他。

常立強瞪着一雙烏黑又大的眼睛望着張賢,也許在做着思想鬥爭,只是不開口。

張賢冷笑一聲,道:“說吧,你是準備在我這裡做臥底呢?還是有其它目的?”

“能給一隻煙嗎?”他忽然這樣問道,神態泰然自若起來。

張賢皺了一下眉,搖了搖頭,告訴他:“我不抽菸,我也沒有煙。”

“哦!”他低下了頭,又擡起頭,盯着張賢,有些不解地問着:“開始時,我真不明白,你這麼年青就當上了連長,還是一個上尉,看你手下的兵也對你服服帖帖,忠心不二,今天看來,你確實有獨道的眼光,確實很有長官的魅力,比我強。”

“我不是要你來聽你拍馬屁的。”張賢不耐煩地道。

常立強笑了,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

“我只想知道你的目的!”

“好吧!我告訴你。”他懶懶地挺了一下身,這才道:“我只是想跟着你去打鬼子。”

“你?”張賢有些不信。

“你肯定不信。”他卻還笑得出來,依然道:“本來,那天我並沒有想留下來,準備跟那些俘虜一樣,領上兩塊大洋回家的。可是你卻出現了,還是一個國軍,就是因爲又能當國軍了,所以我才留了下來。”

“哦?那你爲什麼不願意當新四軍呢?”張賢十分感興趣。

“實不相瞞,我原來是五十九軍的,跟着張自忠將軍參加過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一直到棗宜會戰。後來,我們團被鬼子圍了,團長當了軟骨頭,就這樣我也成了僞軍。要不是捨不得我的那些弟兄,我早就離開了。”他這樣地告訴張賢。

“原來如此!”張賢半信半疑,卻又不無感慨地告訴他:“抗戰以來,我最佩服的一位將軍就是張自忠,他真是國之脊樑,相比之下,投靠鬼子的人真不配作中國人!”

這話本是張賢的感慨之言,但在常立強聽來卻有些羞愧難當,輕嘆了一口氣,喃喃地道:“海可枯,石可爛,誓死不忘南瓜店。張司令就是死在那裡的,我雖苟活於世,卻日夜不安,今日我雖然不做營長了,但總算心下平靜了許多。”

“你真得甘心在我的手下做普通一兵嗎?”張賢有些疑惑地問着。

常立強苦笑一聲,幽幽地道:“我只當這是我的新生,當初早應該回歸國軍,卻延至今日,給這一生留下污點,如今只能是重頭開始,有什麼甘心不甘心的呢!”

張賢默然了,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如果有那麼一天,自己也被鬼子逼到了絕路之上,到那時,他一定會選擇自殺,堅決不爲了活命而苟且偷生。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