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抗日之黑槍小三口 > 抗日之黑槍小三口 > 

第二百五十一章 AK顯威

第二百五十一章 AK顯威

美軍上層雖然看到了王南帶兵在戰鬥中出現的傷亡,卻更看到了王南的試驗成果,他們照單滿足王南提出的一切要求。

每到夜裡,飛機就會把王南這邊需要的武器和給養空投了下來。

甚至還投下了兩個排的空降部隊,這自然是別的兵種安排過來的學生。

這邊有什麼經驗,立刻讓韋拉拉韋拉島上同步改進。

只是韋拉拉韋拉島上打的極爲不順。

日軍不但熟悉地形,應對的也很得當。

美軍一登陸,就捱了當頭一棒。

日軍組建了一支精銳的叢林偵查小隊,引導天上的飛機把四千美軍打壓在沙灘上無法動彈,損失十分慘重。

等美軍進入叢林後,這個小隊三三兩兩組成的襲擊小組開始在叢林中大顯神威。

槍法精準的狙擊手和機槍手搭配着,從四面八方開始向美軍射擊。

最開始的戰鬥,日軍兩三個小組幾個士兵,就能讓一個連的美軍傷亡過半,嚇的美軍一時連叢林都不敢涉足。

這讓指揮部感覺有些難堪,立刻增派了六千餘人。

在投用了上萬的兵力,又照搬了王南在兩個島上使用的戰術,工兵開路封鎖,可推進的速度還是很不理想,面對茂密的叢林中不時飛出子彈,美軍有點無處下手。

日軍的戰術往往是一個狙擊手先開始射擊,吸引着成隊的美軍還擊後,突然不知道哪裡的機槍就響了起來,正在對付狙擊手的美軍應聲倒下,隨後叢林裡又沒了聲息。

美軍這下真見識到了狙擊手的作用,更知道了在叢林裡自動武器的威力。

他們把目光也放在了王南訂的突擊步槍身上。

王南這邊的班級小隊的進攻改進了幾次後,在突擊步槍還沒到位的情況下,美軍小夥子們就仗着身強力大,拿着勃朗寧M1918A2輕機槍做爲替代品,走上了戰場。

這款輕機槍被設計的更象單兵使用突擊步槍,比別國的機槍更輕,20發彈匣,卻又比步槍笨重很多。

美軍士兵們身高馬大的,單兵拿着倒也可以將就,就是射擊時不太好操作,叢林裡趴着的時候不算多,可其他的姿勢時,這槍的槍管很容易發熱,只能抓着提手開槍,沒辦法精確瞄準。

可就這樣,在實戰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戰績。

在一次被日軍伏擊的戰鬥中,一隊美軍大兵們自己獨立應付着這個局面,依靠火力組合顯示了威力。

機槍遠近通吃,榴彈、狙擊步槍用於中遠距離,近戰有衝鋒槍、散彈槍、手槍。

這火力也許攻擊力不是最強,也許防守不是最猛,可壓制的日軍栓式武器和極少量的機槍手很輕鬆,只要機槍火力一展開,想走想打都很自如,很好的減少了傷亡。

這隊士兵集中火力衝出來後,又開始反向清理日軍,在一傷一亡的情況下,留下了十幾個日軍。

減少傷亡這點這很得大兵們的認同。

他們用這些武器堅持了幾天後,AK就空投到位了。

王南立刻讓十二人編制的小隊,保持着兩個的狙擊手和一個機槍手,副機槍手和其他人都配上了突擊步槍。

這批AK生產時就爲榴彈發彈器專門設計了卡口,這樣多數士兵同時有了輕重火力。

機槍手拿着20發的彈匣,看除了射程比突擊步槍遠一些,火力壓制還不如突擊步槍大,他就找到王南抱怨。

王南看着這機槍也確實感覺有點雞肋,卻也想不到合適的機槍型號,只能向設計師要求改進出與AK使用同樣子彈的、彈鏈式或者鼓匣式輕型機槍。

在200米至400米,輕機槍的火力壓制非常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武器。

其他武器,每個士兵都給配發了手槍,這讓士兵們都很高興。

美軍的規定是士兵不允許佩帶手槍,可戰場上也沒人老實遵守這個規定,幾乎個個都想辦法搞到了自己喜歡的手槍。

而王南定下來的規定,很可能會成爲這個部隊的標配,多了個保命的武器沒人不喜歡。

個別喜歡衝鋒槍、散彈槍之類的,就隨意裝備了。

要知道,這時美軍主要部隊連M1還是高端武器,一個連也沒配發上多少,多數士兵們還在戰爭上拿着栓式步槍邊作戰邊等着換裝。

王南這支戰術試驗部隊把AK一裝備,溫徹斯特公司立刻減少了M1的產量,開始騰出生產線準備AK的生產。

並且,他們連美軍軍部都沒打招呼,因爲美軍有部隊派系問題,也因爲指導思想落後,更多時候是以上層將軍們的意見爲主。

從M1這種槍的發展史就能看出來,這時的美軍除了國家的經濟產能超強,戰力方面並不怎麼樣。

直到二戰後期才把這些毛病改掉,卻也是因爲那些將軍被戰爭打老實了,再也不敢自以爲了。

溫徹斯特公司的大膽做法讓很多後方將軍和某些官員不滿,他們查了一下,卻發現這一切與王南這個盟軍將軍有關。

得知王南正在太平洋戰爭帶着一支戰術試驗部隊作戰,對武器的要求都是從太平洋戰場中提出來的,官面上沒有什麼人敢站出來,卻有其他人士立刻找到了長島他的家人那裡。

找毛病挑剌的和拉關係的都有,林同學只能用痛苦並快樂着來形容,卻也讓王南家的公司紅火起來。

這個火力配置好後,戰鬥隊形又演習了很多次。

沒辦法,士兵們對自動武器的使用還不習慣,M1勾8下才8發子彈,按着這個習慣,突擊步槍差不多把30發子彈打光了,不得不先學會正確使用突擊步槍。

新型武器與戰術的第一戰,是一個班與一箇中隊的日軍死克了一場。

派出去的美軍的試驗小隊興沖沖的在叢林裡找了一圈,卻沒看到有日軍。

就在白天裡,跑到了一個小村子外面,直接攻打守在這裡的日軍。

每人發射兩三個榴彈,就把日軍在村外佈置的幾個防禦點打擊了。

壓裡的日軍衝了出來,卻被各種火力直接放倒在路上。

日軍極不適應這麼有多機槍的戰鬥,一下子就被打矇頭了。

露頭就被打,只能躲起來發射擲彈筒。

等美軍以槍榴彈把目光所及的隱蔽之後掃蕩一圈後,一個大膽的士兵帶頭,就衝進了村子裡。

日軍一個個正躲在想還擊的辦法,子彈手雷榴彈,一股腦的落了下來。

這火力大的讓日軍沒辦法,只能硬挨着,很多人抓着手雷等着美軍士兵衝進來時同歸於盡。

可美軍佔了把大便宜,立刻就撤出去回到了山裡。

在美軍輕重火力的壓制攻擊下,日軍只在用擲彈筒時炸傷了三個人。

可他們自己等美軍撤走後才發現傷亡幾近一半。

這一戰加快了日軍做出撤離的決定。

AK突擊步槍顯示出來的的威力讓美軍士兵極爲喜歡,這槍可以做150米的直瞄火力和300米覆蓋火力。

戰場上發現的大問題是槍口跳動過大、夜間射擊的槍口焰非常明顯。

其他的毛病象槍掛榴彈的掛接方式不穩定、彈匣容易碰掉一類的,只是需要改進一下。

王南立刻把戰場上檢驗出來的問題發給廠家。

軍工廠方面立刻參照他們的技術積累做了相關改動,又對子彈彈藥做了調配,後續發過來的樣槍慢慢的成熟起來。

一批批沒定型的樣槍還在反覆送太平洋戰場試驗的時候,美軍各軍種就都開始取消部分M1的訂單,轉成AK的訂單。

工廠方面就接到蜂擁而致的訂單。

下單時間最早、換裝最多的是海軍陸戰隊,他們對M1一直有着古古怪怪的要求,都快形成了對反對而反對的傳統,見到可以取代的AK,立刻取消了多數M1訂單,只留下了M1的狙擊步槍和少量卡賓槍。

空降部隊不用說,他們要不是經費問題,都想着全員換裝。

陸軍被掣肘的太多,只能按比例下訂單,可基數也是非常大。

這個隊形及武器配比立刻在太平洋戰場被推廣開,各部隊一拿到武器就開始進行相關的訓練。

在太平洋戰區美軍上層的偷笑聲中,各部隊的戰鬥力開始提高。

更主要的是士兵們看到王南部隊的戰績後,恢復了信心。

一個班換裝後就可以打一個連,這榜樣還不夠嘛?

至於這個班跟王南在叢林裡實戰了多久、各種戰術試驗了多少次,背後又訓練了多少次,他們倒是有選擇的遺忘了。

歐洲戰場那邊也拿到了些試驗品,放到戰場上試驗一下,也開始下起了訂單,這就讓一家軍工廠遠遠不能滿足。

美軍立刻啓動戰時流程,一下子授權了多家軍工廠同時生產。

一時間,也不考慮戰場的需求,沒換裝的部隊立刻被評價爲二線部隊,不採用這種作戰方式的部隊就變成了戰術落後。

盟軍們也跟風訂購起來。

王南這個營在一般戰術有了大成效後,開始試驗更小的小組行動以及夜間戰術。

他們一主動出擊,就讓守在島上的日軍不堪襲擾起來。

頭幾次王南每次帶了一個小隊進行試驗,後來就是美軍自己單獨行動。

兩個小隊在出發前,居然打起了賭,看誰能進入日軍機場,以飛機爲目標,比誰先炸到。賭注居然是王南用的那把日製步槍。

這讓王南很無語。

兩個小隊在白天合作着先把日軍機場四處的碉堡、暗堡用槍榴彈炸了一圈。

等晚上時,卻又一改平時打一次就走的習慣,又從這裡潛了進去。

在裡面大開殺戳後,各自炸了幾架飛機,居然還安全的撤了出來。

這讓美軍上層極不可思議,就下了更大的血本,讓王南這支部隊繼續研究。

而日軍就正式下達了準備撤退的命令。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