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一代戰將 > 一代戰將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說得好!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說得好!

好在王亮見多識廣,知道蔣光頭在召見底下的官員的的時候,喜歡閒談一些家長裡短。

而這就傳遞着一種強烈的信號,此人不久後必然要高升!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蔣光頭會問一些問題,比如:“你貴庚啊?你寶眷啊?”

這些都是老頭子特有的口音,若被召見人員不習慣蔣光頭的口音或一時語塞答不上來,就很有可能會失去這次晉升的機會。

不過這些也就在一開始管用,後來人們漸漸摸清楚了蔣光頭的出牌規則了,就按他的套路來,百試不爽。

王亮能懂得這些,就是因爲歷史紀錄片看得多,估計蔣光頭接下來該問自己喜歡讀什麼書了,王亮心裡暗暗想到。

“恩,不錯,有志向的,很好。你平時都看些什麼書啊?”果不其然,老蔣提到了這個問題。

蔣光頭對王亮的回答速度很滿意,王亮能聽得懂自己的口音,老蔣的心裡是非常高興的。

“校長,學生最近一直在研究您的《領袖訓詞》。”王亮就等着蔣光頭問這個呢,答案早就準備好了。

要是談政治理念和治國策略,王亮能和他扯三天三夜都不帶休息的,因爲這個可是王亮當初的專業。

“哦,那你說說你都有什麼感觸啊?”蔣光頭聽了王亮的回答心裡甚是舒服,覺得這個小子對自己的胃口。

但又不禁有些懷疑,這小子不會是在忽悠自己呢吧?是不是故意這樣說來討得自己的歡心呢?

於是蔣光頭打算出題考考王亮,看看這小子到底是真看了還是假看了。

王亮倒是絲毫不費勁,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學生對‘評倭人和俄人’至今記憶猶新,倭人氣量短窄,事尚徹底,非生即死,決無對弱者中途妥協與讓步之理。而俄人則損人利己爲其一貫慣計。自九一八事變爆發以來,咱們國民政府多次向英、美列強求援,均未能得到積極響應。惟有蘇聯,應國民政府所求,派人與我們磋商,並許諾提供大量的武器與物資援助。據報紙上所宣傳的,蘇聯竟然同意一次性向中國提供價值1億法幣的軍事物資。俄人是真心援助我們嗎?”

“否也,依學生拙見,倭、俄均欲以中國爲戰場,以中國爲犧牲品。學生看來蘇聯是比日本更爲危險的敵人。尤以對俄問題處理爲難。蓋國之禍患,有隱有急。倭患急而易防,俄患隱而叵測也!”

“娘希匹,娘希匹,你說的好!說的好!!!”聽完王亮所說,蔣光頭激動地拍案而起,王亮簡直就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雖然蔣光頭在得到蘇聯的援助後很感動,並在1939年給斯大林寫了一封親筆信。

信的內容大致爲:“我國與日本開戰已兩年有餘。得益於您領導下的全體蘇聯軍民的深情厚誼和給予我們的物質和道義上的援助,我們才把漫長的解放戰爭堅持打了下來,爲此我們對您深表感激。”

表面上看上去感恩戴德,但經過後來對《蔣光頭日記》的揭秘才讓世人得知,當時的蔣光頭可不是這樣子想的。

蔣光頭日記內容的原話正是剛纔王亮所說的——蓋國之禍患,有隱有急。倭患急而易防,俄患隱而叵測也!”

只不過這段話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九日的今天,蔣光頭還尚未寫進自己的日記本就讓王亮給說了出來。

人生得一知己實在是太難了,蔣光頭的激動簡直難以形容,剛纔王亮的這句話簡直就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原原本本的表達了出來。

要是國民政府內其他的官員都能這麼想,蔣光頭也不會在王亮說出這番話之後激動地無以言表。

蔣光頭是一個心機很重的人,不會輕易對人袒露自己的想法。

每一個執政者都是一個好的演員,即便有些事不喜歡,但在公衆的面前也要學會去演。

所以有些人想要按照蔣光頭在公開場合發表的演講去迎合他,蔣對其都是嗤之以鼻,十分不屑的。

就在對倭對俄的立場上,蔣光頭在公開場合一直都是親俄、聯俄的。

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都對俄人抱有很重的戒備之心。

而許多國民政府的官員不明就裡,錯以爲蔣把親俄作爲一項長久的政策,所以在公文和言語中有意的去迎合,這讓蔣是十分不開心的。

而今天突然聽到王亮說出自己的心聲,蔣光頭的表現雖然誇張,但完全是合乎常理的。

王亮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說道了蔣光頭內心的共鳴點,心裡有些落寞。

自己的腦海裡可是準備了跟一篇學術論文一樣的一整套有理有據的說辭,那豈不是浪費了嗎?

不行,接着說,說到老蔣心臟病發作!

王亮接着講道:“九一八事變後中蘇之間的外交博弈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斯大林所玩弄的手腕,可謂是陰險至極。最終,如斯大林所料,校長別無選擇,只好放棄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無條件與蘇聯恢復了外交關係;而蘇聯,也完全不受約束地,在事實上承認了僞“滿洲國”——允許僞滿在其境內設立領事館。”

“這種事實上的承認,正是莫洛托夫所謂的‘與滿洲國建立我們所需要的關係’,其目的,乃是故意示弱,以鼓勵日本加速侵華步伐。中日矛盾越深,蘇聯在遠東的國家安全,就越有保障。爲達此目的,斯大林甚至不惜下令將中東鐵路出售給日本,爲其擴大侵華提供便利的運輸條件。對於斯大林的這些舉措,學生認爲蘇聯此舉是對於日本侵略政策的一種鼓勵。”

“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在小心翼翼地利用外交槓桿,維繫中國朝野的抗日信心,以免國民政府走投無路對日妥協,然後與日本一道進攻蘇聯。所以,當日軍將侵略的觸角深入華北,打着“華北五省自治”的幌子,試圖製造第二個僞滿洲國時,蘇聯遠東政策的天平,就從鼓勵日軍侵華,轉向了鼓勵國民政府抗日。”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