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 >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 > 

第二百二十二章:皇帝有幾個爹?

第二百二十二章:皇帝有幾個爹?

秦戟稍微的揉了揉自己的肩膀。

策馬奔騰之後的感覺的確是相當的不錯。

有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

天地之間彷彿只有他一個人一般。

就是騎久了難免大腿是有些疼的。

所以也就是稍微的開心了一會兒。

秦戟隨後還是回到了他的房間當中。

宋詞該排的還是要排的,第八名也新鮮出爐了。

這首詞,很有趣。

至於爲什麼有趣,就是因爲他的受衆面積,可能相當的廣泛。

當然,這是對於清朝的那些人來說的。

對於之前的人而言,還是沒有什麼區別。

秦戟很簡單自然的就將剪輯好的片段直接發了出去。

“讓我們熱烈歡迎。”

“明明盤點的是宋詞,但居然不是宋代的人也能夠上榜的明代大才子!”

“楊慎,楊用修!”

朱元璋:“可以啊!沒想到宋詞的盤點,居然還能夠出現一個我大明的人!不錯!不錯啊!”

朱棣:“確實是相當的不錯了,楊慎是吧?這麼大的才子不可能沒有名字,查一查誰的麾下,給我重重的賞!”

朱厚照:“楊慎?這個名字我好像聽過誒?”

朱厚熜:“不是?待會兒?我超?楊慎?啊這......”

明世宗朱厚熜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這怎麼說呢?

千算萬算,沒想到居然還有這一檔子事情,那恐怕,要出問題啊。

胡亥:“怎麼了?好兄弟,看你這個語氣,該不會是你手下吧?”

劉宏:“該不會日子過的不怎麼好吧?”

趙佶:“那肯定了!不然他早就嘚瑟起來了!”

趙桓:“其他的不說啊,兄弟們,咱們大宋啊,對於文臣,那是真的好啊!”

趙構:“確實。”

趙匡胤,趙光義:“你們給我閉嘴。”

劉徹:“明朝的人寫的宋詞,結果上了宋詞的榜單,嘖嘖,這是宋朝無人啊。”

劉備:“有意思。”

嬴政:“行了,看看到底是什麼吧。”

畫面上的視頻緩緩的出現。

“在說這首詞之前,我覺得其實最好還是聊聊楊慎這個人。

大家也是知道的,詩詞寫出來的心境,和本人的機遇有着相當大的關係。

任何一首絕唱,都不是簡單的能夠寫出來的,對於楊慎而言。也是如此。

他不是個簡單的人。

他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楊廷和。”

朱厚照:“嗷嗷嗷,我的首輔,我說呢怎麼感覺到有些耳熟,原來是首輔的兒子,嚯,這可有些了不得啊。”

朱厚熜:“誒.....懶得多說啥。我已經做好了準備了。”

朱厚熜是真的有些鬱悶,咋說呢,反正他覺得,他自己應該是沒啥太大的問題的。

其實在秦戟看來,他也是真的沒啥太大的問題。

至少在當時,真沒問題。

“楊慎這個人是個天才,從小就是神童,既然能夠位列三大才子之首,水平自然是不差的,十二歲,這個年紀能夠寫出,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這樣的詩句。

即便是編篡了永樂大典的解縉,也要排在他的身後,就足以見得,他本人是如何的不凡。

二十四歲,高中狀元。

這個狀元要是換一個人,可能還真的不安穩。因爲他的父親是楊廷和,當朝的首輔,當朝首輔的兒子成了狀元,在其餘人看來,或許多少會有一些。

暗箱操作的感覺。

但是對於楊慎而言,對於當時所有知道楊慎的人而言。

這個狀元,是非楊慎不可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楊慎不中這個狀元,那麼纔會有人懷疑,是不是暗箱操作了。

這個人,就是如此的有才情。”

“但一個人的才情,和他的政治敏感度,有時候是不掛上鉤的。當時他碰上了一個在他看來,或許不算很靠譜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

“對於朱厚照,實際上你可以批評他的地方真的不多,文治武功其實都還可以,甚至還御駕親征,在宣府大同那個地方,親自奮戰,親手砍下了敵人的腦袋。

將北方好不容易匯聚起來的大元餘孽又給重新干碎了一次。

當然,喜歡出去玩兒,以及修建豹房觀賞,或者說不上朝這個東西,那也是肯定的。老傳統了。

所以在楊慎看來,一個皇帝做這些事情,是相當的不務正業的,而且他還不上朝,也就是如此懶散的情況下!楊慎很生氣!楊慎很憤怒!

但問題就在這裡,實際上當時的皇帝不說是一個擺設,實際上龐大的文官集團已經可以很好的運轉整個天下了。

但楊慎不這麼覺得,他覺得至少,皇帝應該很勤勞纔對!

這麼一想,好像他和崇禎皇帝應該是挺合得來的。

所以他上了一封奏摺,意思是讓朱厚照不要亂跑。

朱厚照是什麼人?開玩笑,鳥都沒鳥他一下。

或許是覺得受到了侮辱。

於是楊廷和憤而辭職,所幸運氣不錯,沒有太久,朱厚照駕崩了,朱厚熜當上了皇帝,他也重新被啓用,成爲了一個翰林編修,主要的工作,是修武總實錄。

在這些日子裡面,他的才華也算是得到了發揮,編篡的相當的不錯。

但隨後就產生了另外一個事情。

這件事情,是在之前說嘉靖皇帝的時候就已經說過的。

大禮儀事件。

也就是朱厚熜想要封自己的親爹當皇帝。

因爲朱厚熜是堂弟,不是根正苗紅的。

坦白說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反對這件事情,各種大臣都在各自的非議。

當時相權和皇權直接幹了起來。

明朝的首輔權利很大的,首輔覺得皇帝的意見不對,是可以退回聖旨的。

而當然,皇帝也可以拒絕羣臣的奏摺。

所以大禮儀這件事,聽起來好像是短時間的事兒,實際上前後大概經歷了四五年的時間。

前三年,羣臣一直遞奏摺,嘉靖不同意。

然後嘉靖頒佈聖旨,內閣不同意。

兩邊直接僵住了。

但這樣僵持的局面,伴隨着楊廷和的致士而終結。

楊廷和表示他不想繼續鬧下去了。

而嘉靖皇帝這時候表示機會終於來了,連忙召集了張驄這個兄弟入京。

然後在整個皇城開展了一次大辯論,辯論的主題只有一個。

那就是皇帝到底能有幾個爹。”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