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岸左岸右 > 岸左岸右 > 

021 “規則”之疑

021 “規則”之疑

教研組會議,每星期一次,放在每週的星期二晚上。

老師們到教室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然後交待班幹部維持秩序後,都到教研組長辦公室(兼住室)開會。

教研會議的內容就是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並對某一課或某一章節的教法進行探討。

然而,時間久了,一切都成了程式,過過程序而已。老師都是那樣的水平,教法也沒有什麼講究,教研會也就形同虛設,成爲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機會罷了。

大家入座,大傢伙就把自己這一週遇到的奇聞異事都拿了出來,分享給衆人,引得一陣陣笑聲。

也會把班裡學生的事在一起扯。那個調皮搗蛋了,那個惡作劇了,誰和誰談戀愛了……等等。

至於什麼教學進度了?教研組活動記錄了,都交給教研組長便可,由他隨意去編寫湊數就行。

如果教研組組織過聽課,也會在教研組會議上,評議一番。

要說評議,就是恭維一番,把優點大講一番,對缺點就輕描淡寫地找無關要緊的地方點一下就可以了。

高雲卻不知道這些“規矩”。

評課時,大家都推着不想說,推到高雲,高雲就發言,實事求是,無所顧忌的,有東說東有西說西,其它教師彼此對視發笑,而高雲卻全然不知。

“這孩子真是個燒毛兔子,不知天高地厚的。”

“真是年輕啊!”

“知道啥?也不知道自己幹幾天,就不知道東西南北了。”

……

總之,就是感覺高雲不懂事理,驕傲。

學校在東廂房的南頭又建了幾間房子,給高雲分了辦公室。房子是土木結構的瓦房,八九平方的樣子。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牀,一盞25瓦的白熾燈,加上備課本、紅藍墨水各一瓶、紅藍沾筆各一支,就是全套裝備了。

屋子裡沒有天花板,需要自己搭個棚子。學校有葦子(蘆葦杆),棚需要自己動手搭建的。

通常都是先定下棚搭的高度,然後在四周的每面牆上按這個高度定幾個小木樁,用來托住葦棚四周。接着用葦杆依次擺上去,相當於經線;經線擺完,再在緯線方向擺。

經緯交叉的地方都要用麻線或者炮線(細鐵絲)綁起來。再在上面把報紙攤開放好,報紙之間要有一定的重疊,防止有縫。最後再用葦杆什麼的壓在報紙的上面,防止被風吹開來。

這個工作說着簡單,實際上是很麻煩的,因爲綁架子也好,放報紙也好,壓報紙也好,都需要站到凳子或者桌子上,仰着臉歪着腦袋去幹。這樣的姿勢時間短還可以,時間一長,很難受的。而搭棚就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所以,當時農村結婚新房搭棚都是請人來搭的,一般要用一天到兩天的時間。

高雲的屋子面積雖然小一點,但程序不少,高雲、李鼎兩人一商量,晚飯後一個多小時就搭成了。別人都不明白怎麼會那麼快?李鼎一說,大家都誇方法好!

原來兩個人,沒有按傳統的方法去搭。而是在地面上搭,搭好後再吊起來,當然就快得多了,也輕鬆得多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