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世嵩一聽皇帝讓自己說說哪句話是真哪句是假,愣了愣,馬上滔滔不絕的把自己一貫做的豐功偉績,擺了出來:
“陛下,當初先帝沒有設定太子之位的時候,是老臣力諫先皇設立陛下爲儲君,後又在先帝大行之日力排衆議致力於推舉陛下爲君,這一樁樁一件件,哪樁哪件不是真的?哪樁哪件變成假的了?
“誠如陛下所言,在陛下登基第二年的時候,天下饑饉,民不聊生,我也很憂慮啊,但那時,哪有時間來充分的調度民用物資來賑濟災民?
“即使是稍有不盡力的地方,也是爲了陛下紀念的隆重慶典着想,萬沒有處置不當之罪責,祈請陛下,給與微臣將功補過的機會,臣將萬死不辭!”
常言說,皇帝跟前的口才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嚴世嵩可以作爲榜樣和標兵,他能將死的說活,將必勝之局說的一文不值,之所以能練出來,還是依靠皇帝陛下的慫恿和支持。
當然,自己在下面一番深思熟慮的捉摸和思考分不開的,要不怎麼說在皇帝面前能鍛鍊人呢?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嚴世嵩在危機時刻的表現。
首先他提到,先帝設立太子之初,是嚴世嵩力諫先皇設定明智誠爲儲君的。咱們推測一下當時的情況,先帝提出他這麼多皇子,現在不設立太子會造成後亂,諸卿看哪個皇子合適?
或許是嚴世嵩先提出來讓明智誠當太子,或許也有別人提出,而他所做的僅僅只是複議,或者是順口說了幾句話罷了,因爲各種原因先帝定下明智誠。
可這也不能拿來據爲己有不是?
再說,遠年的事情誰能夠記得一清二楚?也許嚴世嵩當時插了一句話,先帝最後在諸大臣力諫下確定明智誠擔任皇帝繼承人資格,但這也不能作爲要挾明智誠的理由呀?
何況後來發生的連續事件,先皇駕崩本來應該儲君爲帝的,可嚴世嵩卻說“力排衆議致力於推舉陛下爲君”,這在當時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還能當做冠冕堂皇理由拿來說事?
這些年在皇帝面前也不知貪贓了多少國家的真金白銀,供自己無恥享用,而沾沾自喜,自以爲衆人都不知道。
即便是當時一系列事件都是嚴世嵩的主意,那這麼多年貪贓的金銀細軟,難道抵不上一句話的功勞嗎?一句話的作用能享受國家俸祿這麼長久,也該嚴世嵩睡着覺被笑醒了。
後來天下大飢,百姓餓着肚子等着食物進嘴,他倒好,四處忙着張羅皇帝的登基週年紀念活動。可以說,不爲蒼生只爲職位和享受,在他腦子裡已經形成根深蒂固的念頭,哪有一點爲君分憂的表率?
而嚴世嵩在現在皇帝要處置他的時候,他反而說,即便做得再不好,也是爲了陛下的面子,卻沒有絲毫罪過可擔。這是作爲皇帝的重臣,庭任閣老,當朝太師,竟如此鄙下,堪爲奸臣的樣板。
現在衆大臣感到譁然,皇帝已經給你面子了,都說了不再治你不敬之罪,你有什麼話可放心大膽的說,但你還在呈口舌之能,不思悔改之過,反而一錯再錯,你是想着求死不成?
明智誠臉上彤雲密佈,烏雲翻滾,眼看着將要大雨傾盆,電閃雷鳴,潑下一場狂風暴雨來!
這時,旁邊一個言官出班,莊重啓奏:
“陛下!這個亂臣賊子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走投無路的時機,他絕不會認輸的!其實大家都知道亂臣嚴世嵩,勾結朋黨,是朋比爲奸,他所做的每一件惡事無不深思熟慮,想好了後路。
“他也是不謀勝先謀敗,樁樁件件勾搭連環,只要硬下手腕,從一件事上拿下一個點,其他點就不攻自破,只要陛下恩准,微臣斗膽請願和三司對其嚴加審問,給與半月到一月之期,臣定交給陛下一個答卷!”
明智誠斬釘截鐵的下了斷語,不給於嚴世嵩一絲一毫狡辯的餘地:
“着令三司當廷寫下判詞,嚴世嵩擾亂國法,罪大惡極,勾結黨朋,相互爲奸,禍國殃民,着:凌遲處死。”
說着話他停了停,看向衆人,有着一絲悲慼和留戀:“雖說我不再爲帝,但我下臺之前,要給下一任皇帝留一個好的開局,這纔是我的良苦用心啊。”
嚴世嵩一聽說要把自己凌遲處死,當時身上就冒汗了,這一刑罰得犯下多大的罪責才能挨着啊,他亡魂皆冒,嚇得趕緊咕咚跪倒在地,再也不氣勢昂揚、冠冕堂皇的替自己辯解了,只是一條聲的喊道:
“陛下饒命,請陛下饒命,罪臣知道自己雖然罪該萬死不辭,但看在多年來臣悉心照看的份上,我願發配邊疆,祈請陛下爲微臣饒一條賤命,來世再來結草銜環以報答陛下之恩惠,陛下!”
明智誠皇帝堅決不饒,誓要處死這個作奸犯科的賊子,他厲聲道:
“怎麼,不服氣嗎?你不是會鼓動如簧之巧舌爲自己辯護嗎?怎麼不辯護了,視你的罪過之嚴重,遠超出一般人,言官嚴世海,他既然不知罪,你來當廷控訴嚴世嵩的罪過,他都是犯下哪條,你可從容道來!”
嚴世海聽了皇帝的話,當時就心頭一陣激動,他按下心頭的動盪之情,手持象牙笏板,笏板長二尺六寸,中寬三寸,上書臣子對皇帝的陳詞,他就不看這些陳詞,開口即道:
“啓奏陛下恩准,臣控訴嚴世嵩多年來,欺上瞞下之罪責,嚴世嵩不但朋黨勾結,營私舞弊,在前朝先帝時,外結權貴,內連宦官,欺壓同朝爲官之臣,更是對比他低的同僚行打壓之實,
“再用先帝之威名,謀巧奪豪取之利,其家產已富可敵國庫,多年來他橫徵暴斂,不但巧言令色,……欲治其罪,罪過大矣,今微臣已羅列其罪,應明正典刑,立即處死,其家產可充入國庫,以抵在他爲閣老時的虧空。”
嚴世海把嚴世嵩所犯罪過,一樁樁一件件,羅列的非常清楚明瞭,是朝堂上的各位臣工覺得名副其實,確實應該嚴判,罪不容恕,立刻予以嚴懲!
明智誠聽了仔細品味一番,覺着判令應該適當,罰當其罪,不可寬恕,當時就接話道:
“嚴世海所奏,朕感到實在可行,準了!”
南宮長雲和一衆朋友穩坐在皇極殿之中,靜靜地傾聽着朝堂上的議論紛紛,和勾心鬥角,以及嚴世海對嚴世嵩的控訴,看來這個嚴世嵩已經壞入骨子裡去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泯衆怒!
他當時就對皇帝能夠痛下決心,對這些亂臣賊子能夠斬草除根,那就更好了,下面他聯想到,現在衆臣正在爲難的皇帝下野之事,他其實也是很爲難的,但再艱辛再爲難,但形成的積弊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必須快刀斬亂麻。
雖說勾心鬥角是個別現象,沒有引起大面積的騷亂,但明智誠皇帝的威嚴還在,不是說下臺就下臺的,下臺也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這是他自己爲形勢所逼,而不是改朝換代,這倒是不會引起太大的動盪。
但是南宮長雲也要說一些話出來,他眼中凌厲的電芒在一陣掃射之下,列位臣工看到電芒掃來,趕緊低下了頭,唯恐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給納入制裁的範圍,給與嚴厲懲治,而衆人的情況,已盡收南宮長雲的眼底,他開口道:
“諸位大臣,諸位同僚們,相信大家都對咱們國家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於嚴世嵩此人的所作所爲,我是表示憤慨和深惡痛絕的!
“如果按照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要把他凌遲處死,這不能不說他已經犯了衆怒,剛纔我聽了嚴世海控訴,我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不但要殺嚴世嵩,還要把他一輩爲虎作倀的亂臣一併拿下,革除弊病。
“皇帝陛下剛纔也講了,他願意爲後來者,革除一個新政,打造一個良好的局面,這是我輩應該高興和欣慰的事情,如果早這樣,事情就不會毀壞到這種地步,局面還能挽回。
“但是已經時不我待,在這裡我可以明確地向大家表示,我南宮長雲會看着文明帝國走向強盛,走向輝煌,這是我輩之責任,也是我輩之榮幸,所以,我願意和諸位看着,美好的明天緩緩的到來。”
這一番話說得義正詞嚴,言辭犀利,足以震懾朝堂上的宵小,讓諸位臣工看到盛世即將在現在衆人手裡產生,這將是多麼大的榮耀與幸事啊。
最關鍵的是,今天終於讓皇帝明智誠把高傲的頭顱低垂下來,給朝堂之下的臣工們認了過錯,確實很不容易。
他要再接再厲,一往無前,在朝堂上能夠定奪心中所想之事,使帝國在軌道上能夠闊步前行,這纔是他心中的夢想。因爲這是他的夢想,是億萬帝國百姓的夢想,他要堅決使它貫徹落實下去。
這纔是重中之重,帝國的百姓早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夢想的實現,想要看到樹上的果實已經累累,在秋天裡隨風飄蕩。
他爲這件事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