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混子說歷史系列連載 > 混子說歷史系列連載 > 

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

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

書接上回。

話說,做夢夢到了張良,我們倆在酒館小聚。

聊了聊秦漢時期的一些人與事。

期間,我問他,爲什麼人們一提飛將軍李廣,就會聯想到懷才不遇呢?

張良認爲,這個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的說法,人之所以懷才不遇,只有一個原因:纔不夠!

我問,那您如何看待有些人在歷史書上很有名氣,在當時卻不得志呢?

他說,得不得志取決於有沒有真本事,有沒有名氣取決於誰來寫,怎麼寫。有時一句話可能就把一個人吹上天,就如同書上說,劉邦在表彰大會上說,‘在運籌帷幄方面,我不如張良’,於是後人都把我張良定義成謀聖了。

我問,那,劉邦到底有沒有說過那句話?

他說,It's a Secret。

我說,我讀了李廣傳記,我覺得他主要是缺伯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他說,錯了,固然君子藏器於身,但只要是千里馬,早晚會有伯樂發現。所謂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有。

我說,這個理論,我覺得放在今天是行得通,現在是隻要你有才華就可以盡情綻放的時代,開放式的舞臺。但是,古代舞臺只屬於少數人,有些人可能的確有才華卻沒有機會登上舞臺,真的有可能會懷才不遇。所以,我認爲這個理論過於極端,那按照你這個理論,劉邦稱帝后爲啥沒有重用你?

他說,你要這麼擡槓,咱就沒法聊了!

我問,文學作品裡爲什麼喜歡寫一些不得志的人物呢?

他說,兩個原因。第一,文人借人說己,酸腐勁兒,仕途一不順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二,古往今來,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大漢朝,悲劇,是文人最熱愛的,悲劇人物,是文人最想呵護的,例如項羽,臨死還給安排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劇!

▪ttκǎ n ▪c o

我問,李廣算是悲劇人物嗎?

他說,肯定算,李廣的起點很高。出身名門,秦朝大將軍李信之後,屬隴西李氏,算得上貴族血統,包括後來的李世民都主動攀高枝自稱李唐爲隴西李氏之後。工作沒多久就在地方上任太守了,也算一方父母官,按這個仕途起點,幹到丞相沒問題,可參考相同出身的堂弟李蔡,官至丞相。可是李廣的結局如何呢?一輩子沒有被提拔到卿一級,終生沒有被封侯,也沒能戰死在沙場,而是含恨自殺了,不僅僅如此,到孫子那一輩,還被滅了門,絕了後。

我說,能在地方上當個父母官,也不算失敗。

他說,你是農民的兒子,你奮鬥一生當上縣長,那是祖墳冒青煙了。但世胄躡高位,有的人起點就是縣長,卻當了一輩子,那就是失敗,是掉階,和你當了一輩子科員沒區別。

我問,李廣爲什麼會自殺?

他說,我們那時沒有即時通訊,打仗全靠約定,說什麼時辰到就必須什麼時辰到,誤期當斬。東西兩路同步進攻,西路的衛青都打完準備回家了,返程遇到了東路李廣的部隊在轉圈圈,問,你咋搞的?說是迷路了!你一個打了四五十年仗的老軍人,竟然總是迷路,不應該寫檢查嗎?不應該接受全軍通報批評嗎?他覺得老臉掛不住,自己解決了。

我問,李廣爲什麼沒有被封侯?

他說,我們可以把大將軍理解爲足球隊的前鋒,你覺得如何評判一個前鋒的水準?肯定就看進球率,李廣作爲抗擊匈奴的旗幟人物,被後人稱爲飛將軍,他最缺少的恰是進球,他主動出擊打的幾場戰役,不是被俘了,就是潰逃了,或者迷路了,沒有一場殲敵三千以上的戰役。所以,他爲什麼沒有被封侯?就是缺成果。

我說,作爲公認的飛將軍,水平應該不至於這麼菜。

他說,與戰術調整也有關係。漢景帝是防守戰術,把李廣放在邊關當後衛,李廣對於防守是比較專業的,但是防守是不出戰績的,就如同後衛很難拿到金球獎是一個道理。而到了漢武帝呢?漢武帝喜歡主動出擊,衛青、霍去病都是天才級的前鋒,李廣這個後衛適應不了前鋒打法,另外年齡也大了,等於讓四十歲的後衛突然改踢前鋒,註定是一場悲劇。

我說,司馬遷筆下的李廣是一個人品爆棚的好將軍,愛兵如子,還專門爲他創造了一則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司馬遷眼裡,李廣是標準的才氣無雙而又懷才不遇的人,筆下對李廣充滿惋惜之情。

他說,我個人認爲,讚美大將軍,就只讚美他的專業才能,打了多少勝仗,收復了多少失地,這一點就足夠了。你想司馬遷着墨描寫李廣人品好、射術精準意味着什麼?不就是意味着李廣在專業問題上的確沒啥成績。這就如同你是一位乒乓球運動員,你的生平總結寫了你扶老太太過馬路,寫你唱歌好聽,寫你很孝順,寫你訓練刻苦,寫你的弧圈拉的好,但是把你參加大賽的經歷一筆帶過,用了一句:在乒乓球賽場上也取得過不錯的成績。

我問,既然沒有經典戰役,爲什麼司馬遷會在李廣身上投入那麼多的筆墨呢?

他說,司馬遷與李廣的孫子李陵是好朋友,司馬遷真正要捧的是李陵,他要把李陵塑造爲繼承先輩道路的人,所以就在李廣身上多用了一些筆墨。後來司馬遷被閹,恰是因爲給李陵打敗仗找藉口,惹毛了漢武帝。

我說,我發現,李廣竟然還是三朝元老。

他說,的確經歷過三朝,但是不是元老。他在漢文帝跟前混過,在漢景帝跟前混過,在漢武帝跟前混過,三代伯樂都沒發現他這匹千里馬?爲什麼幾代皇帝都把他放在邊疆當太守?啥官不給吧?孬好也是貴族出身;重用吧?他又真不行。

我說,有一點我搞不懂,既然李廣是秦朝大將軍李信的後代,漢朝不是代替了秦朝嗎?爲什麼會啓用秦朝大將軍之後呢?

他說,秦朝到漢朝,看似是政權交迭了,其實貴族依然是貴族,依然活躍在政治舞臺,這個到後面你就知道了,中國歷史就是一羣大家族的博弈史。

我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的龍城飛將是指李廣嗎?

他說,李廣沒去過龍城,打龍城的是指衛青,飛將應該是指李廣,畢竟媒體爲他量身定製了一個頭銜:飛將軍,所以我認爲龍城飛將是指衛青+李廣。

我問,衛青和霍去病戰績如何?

他說,衛青和霍去病都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類型,衛青把項羽的長途奔襲閃電戰升級到了2.0版本,霍去病又給升級到了3.0版本。

我問,衛青和霍去病算是草根出身吧?

他說,在我們那個年代,純粹草根是很難年紀輕輕當上大將軍的,他們倆的確是草根出身,但是有皇親,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嫁給了漢武帝,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

我說,按照你的說法,沒有人會懷才不遇,那倘若沒有衛子夫,衛青與霍去病是不是就懷才不遇了?

他說,每個時代都是一個簸箕,簸箕的作用就是確保優質基因上移、劣質基因下移。顛簸箕的過程中可能的確有米留在了沙裡,但是屬於小比例,你假設了衛子夫沒有進宮,那我能否假設,衛青發動了農民起義,勢如破竹呢?包括農民起義也是歷史發動了簸箕,就是臺上的基因不行了,重新顛出更優質的基因,確保時代有序發展。

我問,若是我穿越過去,能當個皇帝不?

他說,今天的人,總是低估了古代皇帝,覺得他們很弱智。實際上呢?能成爲天子的人,特別是那些開國皇帝,真是億裡挑一。我聰明還是劉邦聰明?肯定是他更聰明,若是我聰明那麼江山就姓張了。今天這些人,包括你在內,真穿越過去,你以爲你能指點江山?對不起,你就是殺敵三千的那三千分之一。在歷史書上能留下名字的任何人,哪怕是個小蟊賊,換算到今天,也是馬雲級的人物。別說普通人了,有些皇帝都被歷史一筆帶過了。今天的屌絲穿越回去依然是屌絲,不用讓你穿越遠了,你穿越到二十年前,你能考入清華北大嗎?

我說,不盡然吧?畢竟歷史上還有那些昏君呢!

他說,古代皇位多是世襲,整個天下是他們家的,龍一直生龍,鳳一直生鳳,在確保基因足夠穩定的前提下,會出現幾代盛世的,比如從劉邦開始幾代人治理能力都不錯。但是,世襲制有個最大的BUG,就是皇帝明知道太子是個草包也不會把皇權傳給更有能力的外人,從而就產生了昏君。從概率來講,只要是世襲制,整個遊戲最終一定是毀滅式的,因爲你無法保證代代都是強勢基因。當然,不是說不是世襲制政權就可以永存了,這屬於另外一個課題,超綱了。

我說,貌似司馬遷不喜歡衛青與霍去病。

他說,司馬遷是世家,李陵也是世家,世家對世家是旗鼓相當,彼此惺惺相惜。而衛青和霍去病呢?則是外戚,屬於屌絲系列。司馬遷內心瞧不上這倆屌絲,但還是以流水賬的形式記錄了他們倆的赫赫戰功。

我說,按照你的說法,貌似歷史沒有真相。

他說,每個人唯一瞭解的真相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除此之外,或多或少都有些偏差。哪怕你穿越到兩千年後,跟後人講今天的一些人與事,你以爲講的很真實,其實離真實還差得太遠太遠,這個誤差來源於你在這個時代的角色、位置。也有很多寫我張良的,我看了都覺得很陌生,那是他們捏出的泥人張,不是我,是他們想象中我的樣子。就如同影視劇裡的華佗,爲什麼一定要仙風道骨,跟我師傅黃石公的形象差不多?因爲在人們的潛意識裡,世外高人就應該是神仙的模樣。實際上呢?倘若真有華佗這個人,他應該是個邋遢老頭,一口大黃牙,古代人多是大黃牙,包括民國後的一些名人,他們的照片其實都專門處理過牙齒的。

我說,賈平凹寫過一篇散文,寫米脂一個石雕老藝人,刻了一輩子獅子,但是沒有見過真獅子,有好心人請他去動物園看了看活的,他端詳了半天后說:這不是獅子!

他說,每個歷史研究者,都是石雕老藝人。

我問,古代打仗,最核心的謀略是什麼?

他說,冷兵器時代,戰爭必勝的法寶就是以多勝少,通俗一點理解,足球場上罰下一人,看似戰力是十一比十,其實是一百二十一比一百,日常打羣架也是如此,三人打兩人,戰鬥力表面是三比二,其實是九比四。

我問,可是劉邦,爲什麼能做到以弱勝強?

他說,也是利用的這個原理,就是我只有十人,我躲避你的十五人,但是攻擊你的五人,避免以少打多,只要作戰就保持人數上的壓制,遊擊爲主,正面爲輔。

我問,這玩意有沒有理論依據?

他說,我以前稱其爲張良定律,但是草稿丟了,沒有流傳下來,後來我在歐洲授課,有個學生給寫成論文發表了,叫:蘭徹斯特方程。

我說,李廣一直在守邊疆,會不會被朝廷遺忘呢?

他說,對於武將而言,影響不大,若是文職?影響很大!人要想提拔,一定要靠近權力中心。你可以觀察兩個民警,一個畢業後進了辦公室工作,一個去了基層派出所,在辦公室工作的提拔速度大概率快於在基層派出所的那個。

我說,漢文帝不是說李廣生不逢時嗎?說倘若他在你們那個時代,跟着劉邦打天下,肯定會戰功顯赫。

他說,當皇帝的人,都是畫餅高手,喜歡送甜棗給下屬,劉邦還說謀略他不如我呢,這些話,聽聽就行了,漢文帝真欣賞李廣就會重用他。你不要聽一個人說什麼,而是要看一個人做什麼,你真欣賞一個員工,每次開會都表揚他,不如來點實際的,給加點工資吧。

我問,是誰把李廣推上了神壇?

他說,司馬遷、王維、王勃,但核心是司馬遷,因爲後人對前人的解讀,都是依託司馬遷的藍本。這一點就挺扯蛋了,就如同大家看金庸的小說,在那爭論誰的武功厲害,誰跟誰到底是什麼關係,其實呢?大家爭論的全是金庸的一個腦回路而已,整個世界都是他在書桌前構建的。你把司馬遷理解爲金庸就行了,當然司馬遷要比金庸稍微真實一點,至少時間、人名是真的。

我說,《資治通鑑》貌似對李廣評價也很高。

他說,前面我說過,你在歷史中的形象取決於誰來寫,怎麼寫,司馬光是司馬遷的後代,繼續捧李廣爺仨,李廣就靠司馬家族的筆成了中國名將。

我說,貌似還被稱爲武廟七十二名將。

他說,那是唐朝了,唐朝也姓李,主動認李耳、李廣爲祖先,武廟七十二名將是唐朝編訂的,還給修了廟。

我問,西漢初期,爲什麼匈奴總是想來試試?

他說,就是我前面分享的,剛建國,大家要麼有復辟稱王的心,漢景帝時不是有過七國之亂嘛,要麼外圍有趁亂摸魚的心,比如匈奴,這跟新中國剛成立時,蘇聯、越南、印度蠢蠢欲動是一個性質的。真正解決爭議問題,一是需要時間,例如針對南海問題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二是需要和平談判,例如派出了王昭君;三是需要徹底強大,讓他害怕。你看越南,現在敢吱一聲嗎?別說越南,就是蘇聯老大哥也要虔誠的抱拳喊一聲哥。

我說,王昭君也算立了大功。

他說,形式大於她本身的價值,通婚這個事表明了雙方的態度,至於嫁誰過去,不是最重要的,這就如同你叔找你領導給你調整工作崗位,是因爲你叔跟領導關係到位了才答應的,而不是因爲你叔送的那塊手錶,實際呢?表送不送都會給你調整,王昭君就是那塊表。

我問,抗擊匈奴,你覺得哪一代皇帝更牛?

他說,我覺得要分階段吧。第一階段就是硬碰硬,要打出個輸贏;第二階段就是和親、維繫和平;第三階段就是一帶一路,主動拓展西域市場,例如後來張騫與鄭吉。不存在誰比誰牛,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