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末雙穿門:開局救下崇禎 > 明末雙穿門:開局救下崇禎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去朝鮮和南洋借點糧食!

第一百三十七章 去朝鮮和南洋借點糧食!

看過青黴素後,唐毅放心下來。

現在大明城的能力還不能夠大批量製造青黴素,不過小範圍的製造一些,倒是可以。

起碼現在還用不到臨牀上面,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而時間如同流水一般,慢慢過去!

一轉眼,就到了三月的下旬。

歷史上的這一年正是華夏的轉折點,整個華夏在歷史上由於韃子的入關。

導致徹底落後於整個世界,甚至文明程度還倒退了數百年!

這一年,李自成徹底敗退,韃子由北京爲基,南下佔據華夏半壁江山!

但是此時,韃子被圍困在山海關外,退也不是,進也不行!

還有韃子入關之後的大屠殺,現在這些都不會在發生,因爲唐毅根本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根據史料記載,韃子入關之後,在江南地區不斷的屠戮,少說也有數百萬乃至上千萬漢人子孫被屠殺!

有骨氣的漢人都被屠殺掉,將江南的江河都染紅了!

而在這一年,西方也發生了變化。

由於一場戰役,英國開始向資本主義道路轉化,這也引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效仿。

正是這一年,華夏而由盛而衰,韃子進關,華夏進入到文明倒退期!

而反觀歐洲,卻是由於資本主義道路的轉化,徹底把握住風向!

纔在未來的數百年內崛起,甚至到了後世依舊影響重大!

......

“糧食不夠了?”

唐毅驚訝的對着後勤部部長趙遠行問道。

他這幾個月比較忙,一直都沒管後勤的事情,沒想到現在竟然糧食不夠用!

“先生,現在距離秋收還有三個月呢,江南那邊的糧食買不到,北方現在十室九空,根本沒人種地!

福建那邊,鄭家供應不了我們這麼大的消耗量,那邊現在也是連年災荒,也沒多少糧食!

至於新開墾的地,也才春種沒多少天,現在糧倉裡的糧食最多撐一個月,我們就沒糧了!”

這時候,趙遠行說道。

聽到這話,唐毅凝思起來。

糧食安全問題有多重要,唐毅還是知道,後世的華夏就是牢牢把控着自己的糧食安全問題。

但是就是如此,還是遭受了外部不少打擊,損失了不少東西,才造成那種局面。

不然的話,就像是後世某些國家,被大糧商掌控糧食安全,那麼整個國家都處於安全隱患之中。

畢竟,民以食爲天,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其他東西都可以沒有,唯獨要吃飯喝水!

如今大明城的日常消耗很大的,往往是其他地區的好幾倍,畢竟大明城的勞動力太多了。

再加上每天的勞動,就得吃比較多的飯,而且一天三頓!

可能大明城的人均糧食消耗量是其他地區的三四倍恐怕都有可能!

“秋收還得好幾個月,福建那邊也收不到糧食嗎,不行先讓鄭家收,能收多少是多少!

現在其他地方還沒辦法弄,江南那邊跟我們勢同水火,要是我們想打通這條路,只怕還不行!

就算打通了,那些奸商肯定會坐地起價,就像是坑害老百姓一樣,糧食價錢一天一個價,到最後有的人家甚至賣兒賣女都買不起一斤米!”

唐毅說道。

“這樣吧,你先回去,明天我再給你答覆!”

他又對着趙遠行說道。

對於趙遠行這個後勤部部長來說,要保證大明城的後備資源的調動問題,還要始終讓各種資源處於一個安全線內。

也就是現在實在沒辦法了,纔來找唐毅。

畢竟後勤部一直在收糧食,一直在儲存糧食。

甚至後勤部還有專門的近海打漁船隊,專門替大明城捕撈海洋裡的魚!

畢竟這個時代的海洋,還沒有像是後世一樣,經過大量的開發。

所以海洋資源還是相當的豐富的,而且就算是後世,海洋裡的魚類也是依舊龐大!

畢竟海洋佔據地球一大半的地方,裡面的資源比之陸地更爲豐富!

而且能夠孕育出更多的生命來!

甚至於,這幾個月,大明城的某些工廠食堂裡,各種在後世一斤幾百上千元的魚類都是隨便吃。

要是讓後世的人知道,某些野生的魚類,在大明城這裡,一點都不值錢,不知道會是什麼想法!

不過,現在對於大明城來說,就是先填飽肚子再說!

畢竟像是後世華夏吃的最多的豬肉,也沒大批量的養殖,牛羊也是如此!

大明城的肉類消耗,一大部分都是魚肉,其他的纔是豬,牛,羊肉!

趙遠行離開後,唐毅則是撥通了李成林的電話。

不到五分鐘時間,李成林就過來了。

此時他還滿頭大汗,穿着體能服!

“怎麼,又跟那幫小子,在打球?”

唐毅問道。

“對啊,這幫小子現在學會打籃球后,基本上天天都要打!”

李成林給自己接了杯水,咕嚕咕嚕的喝下去。

前段時間,唐毅突然才發現,軍營和學校之中似乎缺少了些許東西。

那就是娛樂項目,而作爲既可以娛樂,又可以鍛鍊身體的多種球類運動自然被他帶了過來。

而且這些都比較簡單,基本上學習上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學會了!

甚至到最後還可以轉變成體育項目,以後唐毅都準備在大明城舉辦運動會!

而且要舉辦世界級別的,爲此可以宣揚國威,還可以製造出一種大明人的體格強壯的表現!

“說正事,現在我們糧食儲備不夠用了!不行的話,我們得去那幾個大糧商那裡拿點了!”

唐毅說道,至於爲什麼一說就是拿,反正那些大糧商也不是什麼好人!

“先生,何必這麼麻煩,我聽說,朝鮮那邊跟南洋那邊糧食不是很多嗎,尤其是南洋那邊,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肯定有不少糧食!

不行,我們就去借一點?”

李成林這時候說道,作爲大明城典型的鷹派人物,他和唐毅的主張是一樣的。

那就是對外擴張的道路,以華夏民族和漢人子孫的利益爲最高,其他什麼都處於這個法則之下!

聽到這話,唐毅眼睛一亮,似乎可以試試!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