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末之席捲天下 > 明末之席捲天下 > 

第769章 皇帝不好當

第769章 皇帝不好當

平定了左良玉後。

丁毅任命何騰蛟繼續爲湖南巡撫,原吳三桂部下潘永昌爲武昌總兵,率一萬兵馬駐守武昌(其中五千是丁毅的兵馬,一半是黃蜚的水師重訓而來。)防區爲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

黃蜚爲襄陽總兵,率兩萬兵馬(五千爲丁毅,一萬五千爲左良玉兵馬重訓而來),負責襄陽府、鄖陽府、荊州府、德安府、承天府防務。

吳學禮爲嶽州總兵,領兵五千(闖軍重訓,軍官俱是丁毅的人。),負責嶽州府、常德府的防務。

劉肇基爲長沙總兵,領兵兩萬(左良玉部下,軍官俱是丁毅的人。)負責長沙府、衡州府、寶慶府、辰州府、永州府、靖州、郴州等地的防務。

張獻忠在湖南的縣府紛紛被官軍攻破,退往四川。

到六月底時,湖南已經到了丁毅手上。

七月中旬。

黃得功兩萬兵馬,祖進忠和徐文虎兩萬兵馬先後到達漢中。

漢中這邊,已經雲集了張經的七萬大軍,和後期從榆林、大同運來的大量糧草。

三路兵馬匯聚後,這邊已經有兵馬十一萬。

朝廷諸公議事時,原本準備讓黃得功和祖進忠徐文上下功夫的兵馬從湖廣的夷陵往四川東面攻進去。

但丁毅想一戰而定,怕其他明軍不是張獻忠的對手,必竟這時張獻忠有六十萬大軍,手下還有名將李定國等。

他前期在漢中囤集大量糧草和資源,一直等到七月,三路兵馬匯聚後,統一指揮。

此戰指揮丁毅想了很久,雖然他的兵馬在武器代差上遠遠超過農民軍,但他也不想把戰線拖太長。

因爲這會他的所有糧草,需要從榆林和大同運過去,大明在陝西其他地方沒什麼糧,湖南又太遠。

榆林和大同還是因爲他之前在那邊囤田囤的好的原因。

但囤的再好,糧食也有限,肯定不能拖太長,

要速戰速決。

最後丁毅決定,讓王衛忠指揮,調回張經。

張經資歷比王衛忠老,上次打西安可以指揮,這次是數十萬人的大決戰,不容有失。

丁毅調任張經暫時爲江西南昌總兵,命他帶五千東江本部兵馬先到安慶,然後把湖南另兩萬左良玉的兵馬帶上,一起進江西在那邊集訓,等掃平張獻忠後,有徐文虎去接替南昌總兵,張經則回京師。

這樣前面漢中的丁毅兵馬爲十萬五千左右,主帥爲王衛忠。

明軍守五千兵馬駐守漢中,十萬兵馬從漢中入川。

入川后並不急着找張獻忠決戰,反而擺出一副害怕和躲閃的模樣。

按丁毅的戰略,先往南攻佔保寧府,然後分兵一萬往東攻佔夔州府,兩府各留一萬兵馬駐守。

八萬兵馬往南繼續,先打順慶府,再打重慶。

這四個地方打下來後,四川整個東部就連成一片。

關鍵是,這四個地方都有官方驛傳水道,並和湖廣相連。

來自湖廣的糧草和器具,甚至兵員,可以源源不斷從湖廣夷陵進入四川,直到重慶。

------

七月京師。

丁毅略有煩燥的坐在武英殿。

以前天天想幹掉崇禎,住進皇宮,如今住進皇宮後,丁毅才知道這皇帝不好當。

真是忙,不是一般的忙。

他以前就佔有一個山東,加旅順東江,已經忙的不可開交,常年在外跑來跑去。

現在他進了京師,已經不能這麼任性的跑來跑去,他現在第一件事就是穩住京城和皇宮的統治,所以很多事情只能讓部下去辦。

但說實話,他部下之中,有能力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並不多。

如今整個大明皇朝的事情都放在他面前,他終於能明白崇禎的苦處了。

正事就不說了,屁大的點,下面的官員就能上個摺子,皇帝要每個摺子都去看,真的會活活累死,看都看不完。

比如最近,隨着全國各地總兵進京,然後被解除兵權,全大明的文武們都已經看清了形勢。

於是從七月初開始,京師所有在職的文武官員,包括被崇禎時免掉,現在還想出來當官的人,都跑到禮部。

因爲所有人都知道,站隊要趁早。

於是七月份開始,勸進的表文,像螞蟻一般狂涌到禮部。

禮部尚書王鐸每天都要捧一大堆過來,笑眯眯的遞給丁毅看。

開始丁毅還看的津津有味。

比如禮部尚書王鐸,第一批勸進表的第一張就是他自己寫的。

王尚書寫的真是有血有肉,還能讓人產生共鳴,丁毅看的也是心花怒放。

什麼王朝更替,自古有之,什麼天下大亂,必有雄主,王尚書寫的真好,丁毅當時就不着痕跡的表揚了幾句。

王鐸也是興奮無比。

但接着看後面的,他奶奶的,大明的文人寫起錦秀文章來真是一套一套。

比如南京的兩個,錢謙益和阮大鋮,都是寫的天花亂墜,比王鐸寫的還好看。

偏偏丁毅知道,這兩混蛋都是有名的投降派。

當時丁毅臉就黑了,把這兩人寫的拿出來,直接當場給撕掉。

王鐸看在眼裡,不動聲色,心裡是把錢謙益和阮大鋮打成死刑了。

朝廷螞蟻一堆的勸進表,丁毅只撕了這麼幾個,很明顯,那是對這幾個人不滿啊。

丁毅從進京幹到七月份,實在受不了,這皇帝不好乾。

但是,再難幹,也得幹着,因爲你不幹,等別人當了皇帝,就可以幹掉你。

七月二十日,下午五點左右。

丁毅剛剛津津有味的看完一波勸進表文,外面曾柔進來:“王爺,太子殿下到了。”

丁毅笑笑起身,一揮手。

四周幾個宮女過來,把桌上的勸進表文統統收起來,轉身拿到後殿。

回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捧着一大堆奏摺。

宮女們放下奏摺的同時,太子朱慈烺正好走進來。

“太子殿下。”

“鎮北王。”

兩人相互打了聲招呼。

朱慈烺一眼看到宮女們放下一大堆奏摺,頓時臉都白了。

宮女們放下奏摺,彎腰叫了聲太子,然後回到後殿,接着又捧出一大堆。

連續三個來往,那席案上已經擺放了奏摺,堆到鼻子那麼高。

非常的誇張。

朱慈烺臉色越加的難看。

等宮女退下後,他顫聲道:“鎮北王,今天怎麼,這麼多?”

“賊酋張獻忠,肆虐湖廣,各地奏摺雪花似的傳來,這才一小半呢,等殿下看完,後面我再讓人拿來。”

“啊。”朱慈烺一屁鼓坐到地上,表情如喪考妣。

四月份丁毅進京,百官推其輔政,當時朱慈烺還以爲丁毅想當曹操和董卓。

不料很快丁毅就勸他好好學習政務,跟着丁毅先看奏摺,處理國事,爲將來登基做準備。

萬一另兩位皇子找不到,還是要支持他當皇帝的。

剛開始朱慈烺很是興奮,全心思的跟着丁毅學習,無論是御門聽政還是內閣廷議,他都很有興趣參加。

最喜歡的就是每年批閱奏摺,觀看國家大事,和天下百官的反應。

不料,纔看了半個月,朱慈烺就有點受不了。

百官視他爲洪水,御門聽政俱不把他放在眼裡,內閣大臣們所議的事,他多半插不上嘴。

更要命的是批奏摺,每天好像批不完,開始是幾十本,現在動不動上百本,甚至幾百本。

最近連續三天,他都看到半夜一兩點,又累又疲,導致次日都不想上朝,只想睡懶覺。

現在朱慈烺終於明白,這皇帝不好乾,難道連他父皇都做的不開心。

“太子殿下,你是儲君,將來要登基爲皇帝。”

“批閱奏摺,是親政的第一步,如果連這一步都做不好,如何對的起你父皇給你的重託?”

此時丁毅義正言辭,臉上閃動着正直的光芒:“請殿下爲了天下百姓,爲了江山社稷,無論如何都要堅持。”

朱慈烺咬了咬牙,硬着頭皮坐下去。

猶豫了幾秒鐘後,他拿起上面第一張奏摺,打開一看,原來是京城順天府大興縣縣令的摺子。

“今天天氣不錯,百姓們都在耕田,大夥都感謝太子殿下和鎮北王的耕牛和農具,殿下千歲,王爺千歲。”

尼孃的,朱慈烺心中暗罵,又全是屁話,但他無奈,還得回個批覆,已閱。

接着又拿過一張。

打開一看,眼前微黑。

又大興縣,這會縣丞的摺子。

“縣令朱若遇今天沒有升堂,說是家中有事,怠慢公務,請太子明鑑,王爺明鑑。”

又是這些狗皮吊竈的事,朱慈烺咬咬牙,已閱。

以前他會多寫幾個字,着吏部派人調查之類的。

他一會功夫看了十幾個, 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他晚飯還沒吃,直看的昏昏欲睡,越來越沒精神。

他實在受不了了,在想想自己東宮的幾個小太監還在等自己,終於忍不住有了別的想法。

這時丁毅卻道:“太子殿下,一會王鐸他們幾個尚書過來,殿下和大夥一起吃個飯吧。”

朱慈烺聽了大怒,那些投降派?本宮沒殺了他們算好了,還和他們一起吃飯?

他霍的站了起來:“鎮北王,本宮今天身體不適,想回去休息休息?”

他剛說完,就聽到身後有聲音,回頭一看,正是王鐸他們幾個尚書。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