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

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

西伯利亞吹拂南下的風將整個中國北方彷彿都冰凍了起來。

關中平原也已被大雪覆蓋,厚厚的黃土地蓋上了雪白的棉絮。

呼呼的北風將棉絮席捲起來,漫天飛舞的雪花咆哮着形成了小型龍捲風。

在這樣的嚴寒之中,一處莊園的大門吱吱嘎嘎的打開。

一名身穿皮衣的壯漢騎在馬上,緩步向前。

在他身後跟着兩名奴僕。

分別揹着棉被、食物、鎧甲,其中一人還牽着一匹高大的戰馬。

而壯漢的背上揹着一杆火繩槍,腰上掛着一柄腰刀。

“老爺,這次怎麼趕在冬天上番啊,這大冬天的,難道是清韃打過來了?”

可以說都是十項全能。

腳下也是深一腳淺一腳。

只能種小麥。

爲了剿滅教匪。

那這兩萬多府兵就要六百多萬畝地。

也是值得的。

那可金貴得很。

“許是清韃要攻潼關了!哼,咱們天國不去找他們的麻煩,他們倒是主動來送死了!”

不過他這一身最貴的。

是真正的封建那種。

這是兼顧了遠射、近戰肉搏的裝備。

不過不管長久不長久。

因此大家到了關中之後都覺得這地方不夠好,又開始盯上了河南河北了。

這只是最底層的大頭兵的花費。

關中平原的積雪肯定是沒有海生崴那邊厚實的。

這太平天國現在這種體制也是和白蓮教本來就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集體的有關。

刀、鐵甲、火繩槍。

這些人分到的田地的數量,是遠超過一般的大頭兵的。

足有五尺長。

算上每個衛的衛指揮使、都尉、校尉、隊正等人。

只有在戰場上立功,才能在這太平天國有出頭的可能性。

而且這樣的體制壓制了工商業,想要得到先進的武器就只能通過購買。

這太平天國,利出一孔。

在起兵之後。

但是從四川達州起兵的王天槐、徐天德,從湖北枝江起兵的張正漠,從湖北宜都起兵的聶傑人,都相當的能打。

他當然是非常忠誠的天國戰士——這個忠誠是用莊園、奴僕、媳婦來做保證的。

互相之間非常熟悉。

不過因爲兩省綠旗兵是用來對付太平天國的。

也就沒多少地了。

王爺、公爺、侯爺們把這關中平原分一分。

正好是處在“興也勃焉”的階段了。

兩省綠旗兵入河南之後。

甚至上面的天王、地王、文王、武王也要分地。

劉老八勉勵道。

但朱道樺怎麼可能這麼做呢?

隸屬於天國右威衛下。

腰包鼓鼓之下。

士氣自然也是高昂到了頂點了。

心頭也稍微難火熱了起來。

“大人,教匪最近大量增兵潼關,看起來不像是隻是守關的樣子?”

作爲最底層的府兵的劉老八。

平時都是喂豆子、麥子的。

而且產量還不高。

但是揹着重重的鎧甲在這樣的積雪中走路,對體力也是一種嚴酷的考驗。

都是幾十萬起步的面積。

遠能打火槍,或者射箭。

有的領主地盤很大。

此時清廷方面,福康安統領的山東、安徽兩省綠旗兵也已經到了陝州駐紮。

“你們兩個也莫要懈怠,這次上番,若是能立下功勞,你們也少不得成爲府兵的前途!”

頓時就把河南一省整得雞飛狗跳。

用的是最足的料。

除非朱道樺把江南、華南、湖南的地主老財們的土地全部沒收,然後壓制所有的工商業,把整個大明朝打造成爲像是太平天國這樣基於耕地的利出一孔的府兵制。

除了佃租的收入,劉老八的小鐵匠鋪可以製造農具,磨面的石碾,還可以借出牛馬,都是一筆收入。

劉之協只是名義上的白蓮教領袖。

每個公爺侯爺下面又有各自直屬的軍隊。

想要成爲人上人。

就在太平天國在調集府兵進入通關的時候。

就算是明軍的士兵,也不可能和天國的府兵比待遇的。

三百多畝的莊園,還分奴僕媳婦。

這麼做短期內確實能得到一批忠誠得不能再忠誠的府兵。

所以每個府兵至少要分三百多畝的莊子。

劉老八冷哼一聲說道。

因此這太平天國就是一個以劉之協爲首,分封了大大小小的公爺、侯爺,同時還有兩萬多府兵的複合型封建國家。

這天國的體制就是四個王領着大大小小的一羣公爺、侯爺。

他擁有一個囊括了三百二十七畝土地的農莊。

通常來說。

首先是一杆火槍。

想要府兵莊園。

而三百多畝的莊子的收入要用來幹嘛呢?

除了要養三房媳婦和十一個僕人之外。

畢竟清軍連大小金川的土司打起來都那麼廢勁。

經過分封大量的莊園武士和大大小小的貴族領地。

大約有四十多斤的鎧甲壓在少年的肩上,將他的身軀都壓彎了。

但是他有個名氣超級大的老爸。

兩省綠旗兵合兵有七萬餘人。

被稱爲老爺的,是名叫劉老八的天國府兵。

但要知道。

每個衛一千八百名府兵,那就是兩萬一千六百人。

劉之協算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比如說在四川起兵的達國公王三槐,他麾下就有兵號稱六萬,其中老營兵就有四千多人。

到了外省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關中平原攏現在統計在冊共有耕地兩千六百餘萬畝,乍一看似乎不多。

再加上大家都沒想到,這號稱能霸天下的關中,土地竟如此貧瘠。

還有一套鐵甲。

這是劉老八的主要武器。

關中名不副實。

這中原總不至於和關中一樣吧?

揹着鎧甲的是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

他的名氣不大。

這就是典型的第一代的封建強兵了。

就是戰功!

在老家還聽收斂的。

現在天國是沒辦法制造燧發槍的——主要是沒有合格的鋼材,找不出合格的彈片。

以鄉紳爲軍官,同鄉農民爲士卒。

河南人民稍微忍耐忍耐。

雖然這火繩槍分量很足。

這兩省綠旗的總督福康安爲了激勵士氣,也沒有阻止綠旗兵對河南的搶掠。

說話的是綠旗淮軍團練指揮張若靄。

以劉老八爲例。

一羣覺得窩在關中沒有多少奔頭的公爺、侯爺們都眼巴巴的指望着揮兵出關,佔中原,分田地呢。

最大頭的花銷。

每一名天國的府兵都是在幾十次戰鬥中存活下來的老兵。

一路來,已經不知道多少河南縣城被劫掠的了。

農莊內有一個小鐵匠鋪,一個磨麪坊,一個馬廄,養着11個奴僕,還分了三個媳婦。

不過這是要分莊子的府兵,關中的地肯定沒有湖北四川的肥沃,而府兵是要自備戰馬、鎧甲、武器,還要養奴僕輔兵,又不領軍餉的。

爲了養這四千多老營兵,他就要去了兩百多萬畝的地!

還是他現在捨不得坐的戰馬。

大概就是兩萬三千多人的樣子。

一方面是其軍隊體制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腐壞,上下政令還算暢通。

而這天國模仿了隋唐府兵制,弄出了十二個衛。

但是這府兵強也就強最多兩代而已。

同時還有七戶佃戶,也住在莊子裡,來租種劉老八的個莊地。

也就是除了像是劉老八這樣的府兵之外,這關中平原上海分佈着大大小小的領主。

如何能長久。

現在歷史上的被清朝花了九年時間,耗費兩個億白銀的軍費才鎮壓下去的白蓮教起義軍現在是成了氣候了。

還有各級軍官呢。

忠得不可能再忠了。

就算是歷史上那個全有天下的大清朝,面對這樣的對手也是十有八九啃不下來的。

朝廷也收不到什麼稅。

別說是現在的清朝。

這些綠旗兵都是以同鄉爲結構組織起來的。

不過不要以爲封建就不能打了。

太平天國現在在關中的統治極爲穩固。

現在只有一條路。

就是現在劉老八擁有的裝備了。

是除了四個王之外有兵最多的公爺。

用三百多畝的莊子養一個府兵。

裝備要比綠營兵好,但是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爲都是從綠營武庫之中挑選出來的擡槍、子母炮、長槍等兵器。

除了馬之外。

另外一方面就是其兵力基礎的“府兵制”還沒有崩壞。

他實際上對於各地的白蓮教香主是沒有控制能力的。

這是去長安買的。

但是吃了一年多飽飯,還經常能吃上點肉的劉老八現在身體很是粗壯,是絕對能扛得起的。

事實上是太平天國的統治階級的一份子。

到了陝州之後。

用夾鋼打造。

這些裝備也夠用。

兩省的綠營兵不少人都已經發了一筆橫財了。

但是火繩槍也是一樣用。

右威衛像是他這樣的府兵有一千八百人。

因此也不需要太好的武器裝備。

除了火繩槍之外。

而剛剛封邦建國的太平天國。

用來養自己的直屬軍隊。

兩個輔兵連連稱是。

就是腰上挎着的腰刀。

一個封建王朝通常都符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一般規律。

還有從下向上的各級侯爺、公爺。

近也能穿着布面鐵甲衝陣肉搏。

張若靄是張廷玉的兒子。

桐城張氏也是當地大族。

依託着張氏子弟爲軍官,張若靄這次拉出了六千多人。

這統兵的人數,在福康安面前也算是說得上話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