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

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

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

第八十二章、開奴門,包衣新軍

“明軍練兵之法,朕也看了,無非是嚴肅紀律,令行禁止,隊列嚴整,這一套也沒什麼稀奇的。”

乾隆說道。

確實是沒什麼稀奇。

因爲自古以來。

要得強軍, 要練強兵。、

無非都是這些套路。

然而福康安聞言卻搖了搖頭,說道:“這只是表面,並未完全解釋逆明戰力之強的原因。”

“還有什麼原因?”

那基本上除非有逆天的運氣。

乾隆聞言倒吸一口冷氣。

福康安掰着手指頭說道。

“各級武官的貪墨、吃空額、積欠軍餉之事, 以成常態。”

基本上壟斷了幾乎所有的位置了。

大清朝廷都已經快養不起了。

“其自然人人奮勇爭先, 士氣高昂。”

福康安沒有繼續說下去。

“聖上,這朱道樺乃是國朝一百多年來未有之大敵,僅靠現在的綠營和八旗想要剿滅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成立新軍!”

福康安出的點子,乾隆也覺得很不錯。

乾隆問道。

立功之後還能從包衣翻身做主子。

“這倒是一個辦法!”

比登天還要難。

他自然知道什麼叫做登天梯。

首先一點就是.

錢從哪裡來?

“擴八旗,招包衣?這辦法好啊。”

清朝可是進行了許多壓抑生育的政策的。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乾隆覺得福康安說的有道理。

而且爲了延緩八旗內部的人口增加。

乾隆一聽到要成立什麼新軍就皺起了眉頭。

“如此倒是能杜絕吃空餉、喝兵血的問題了。”

乾隆知道,福康安這辦法當然可以起到激勵包衣作戰的作用。

所以乾隆又招了和珅、孫士毅等人一起來商議商議。

現在要擴八旗。

福康安長嘆一聲。

其次就是八旗駐防政策,八旗的壯丁都是要進行調動輪換的,留給他們在家裡製造小八旗的時間很少。

不過就算這一百多萬滿洲八旗。

這滿洲八旗的人口只增加到一百多萬而已。

這八旗子弟的鐵桿莊稼就已經吃掉了大清朝財政的好大一快。

“逆明莫非沒有此事?”

“所謂厚餉, 便是待遇豐厚,朱逆從歐羅巴返回,據說其道樺商行在是歐羅巴最大的商行之一,其本人也是豪商鉅富,所以招募兵馬給的手筆極大!據說其有以田代餉之策,入役即給上田十畝,服役滿十年再給三十畝,立功受賞另算。當兵十年, 就至少可得四十畝水田!”

“這諸事皆公, 又是什麼門道?”

這就是一條登天梯。

乾隆就已經眉頭緊鎖了。

“可以納北方綠營的好漢進八旗做包衣,從包衣做起。”

乾隆連連搖頭。

做八旗豪貴的奴才在大清朝絕對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即使是有民變。

福康安看了看乾隆,低頭說道:“在廣東,主要就是查抄了八旗子弟的田產.”

但是這擴八旗,招包衣,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說一說這麼輕鬆的。

你想要做包衣。

“聖上, 要說軍餉豐厚, 綠營兵丁其實也不算差但是據我所知, 大部分綠營兵丁手裡面領到的軍餉,其實都只有賬面上的幾分之一而已”

和珅算到這裡的時候。

“新軍?如何成立新軍?”

到了乾隆朝。

這樣一來。

想要立功受賞,一級級往上爬。

和珅看了看乾隆的臉色,硬着頭皮繼續往下算。

否則,如果吳三桂再多活個幾年。

乾隆臉色一僵。

“朱逆哪裡來的這麼多田?”

四百萬兩白銀。

大清的地方官的俸祿極少。

這樣一來。

否則

但是乾隆對此也沒有什麼辦法。

有的運氣差的,從北京調到廣州,駐紮個幾年再回家,那這媳婦在這期間肯定是不敢生育啊。

“這纔是我們和逆明最大的區別,國朝無論是綠營還是八旗,大多都是世襲兵官,而且立下功勞也只是在內部進行升遷,綠營只能做綠營官,由於綠營武官世襲,底層的兵丁難有上升的機會,打起仗來只能靠劫掠或是發賞來激勵士氣,比起逆明自然有所不如。”

許多底層旗人娶不到老婆,有些就算娶得到老婆。

屬於是政策性的晚婚晚育了。

那時候靠的是綠營,還有.一點運氣。

“逆明有陸海軍軍官學院,立功受賞的兵士可被破格招入, 成爲預備軍官,立下功勞又有爵位、田地的封賞,上升的渠道非常順暢。”

都有些熱血沸騰了呢。

光是想想。

乾隆說道。

“擴八旗?”

都還沒有這個資格呢。

許多八旗的子弟在八旗找不到差事,都會讓家裡長輩活動活動,安插到去綠營當官。

“對!就建立一個包衣軍,招募北方壯丁入八旗,做包衣,包衣做好了,立下功勞了,就可以擡入八旗。”

“首先要擴大八旗!”

“算上其他開銷,怕是四百萬兩白銀起步。”

綠營的底層兵丁想要出頭。

福康安把自己這一路來想到的辦法和盤托出。

“還有逆明的榴彈炮,炮彈是用木託和插管引線的,我們也能仿製出類似的大炮,就是.就是大炮重量要重不少,不過也能使用,這樣一門炮的成本要三千兩銀子,造一百門需要三十萬兩白銀。”

下面的人要出頭。

奴門大開。

“這樣算起來,五萬包衣新軍,光是軍械,要花費三百四十萬兩白銀。”

“逆明各級軍餉極爲豐厚,而且發餉之時,需貼出公告,昭告全軍,軍官也不負責軍餉發放,而是逆明的軍中的後勤司通過道樺銀行進行匯款到每一名軍士的賬戶之中。”

“逆明以厚餉聚兵, 難怪可在短時間內得數萬精兵。”

這八旗子弟可都是有鐵桿莊稼的。

福康安聞言,深吸一口氣。

地方上的漢人練勇就能壓下去。

大清朝又如何能得到漢族士大夫的支持?

八旗和漢族士大夫一起分享整個國家的利益。

這大清朝如何能吃得消。

這樣一來。

“那登天梯呢?”

才能讓大清江山堅若磐石。

才能讓大清政權穩固。

許多底層的旗人要找老婆都比較困難——因爲現在又不是一夫一妻制,這八旗內部的年輕婦女,怎麼也要先緊着上層的貴人們,從皇帝到各鐵帽子王再到諸多貝勒貝子什麼的,挑選完了,才能輪到到下層的旗人。

乾隆臉色嚴肅的說道。

難度就又大了一層。

怕是大清朝在那時候就得退回到遼東過苦日子了。

那恐怕連生活都維持不下去。

所以一百多年來。

“包衣、八旗披甲、馬甲、各級佐領、參將、協領。這就是一條通天梯,定然可以極大的激勵包衣作戰的士氣。”

首先是滿漢不能通婚。

都得貪。

而這一百多年,漢人的人口都翻了兩三倍了。

大清朝的體制,就是一個八旗豪貴和漢族官僚們一起從幾萬萬漢人老百姓身上榨油水的體制。

“何爲厚餉, 何爲諸事皆公, 何爲登天梯?”

這建“包衣新軍”是個什麼章程。

乾隆問道。

綠營和八旗的武官都是世襲爲主。

廣招包衣。

“廣東之戰表明,綠營不堪用,八旗又是國之柱石,不能隨隨便便拿出去和逆明拼命,這招包衣建新軍,倒是個好辦法。”

乾隆聞言,沉思片刻、

首先,這個錢,要怎麼來?

“皇上,奴才剛剛算過了,如果以新建五萬包衣新軍來算,這新建的五萬大軍,要裝備上燧發槍,還要仿製逆明的開花彈,燧發槍的製造費用計五十兩銀子,五萬條槍就是二百五十萬兩白銀,逆明的迫擊炮其實就是一種臼炮,防止也容易,只要加厚炮管,再建上炮車,雖然不能和逆明的迫擊炮一樣扛着走,但是推着車走也差不多可以使用,這樣的話一門車載臼炮的造價就要六百兩影子,如果是需要一千門炮的話,就要六十萬兩白銀。”

互相之間有有通婚,關係盤根錯節。

所以這大清朝上下的官員。

包衣可是各級八旗豪貴的奴才。

乾隆點了點頭,不過卻並沒有多大反應。

因爲這就是大清朝的常態。

比如說和珅就是乾隆的包衣出身的。

乾隆朝已經數次猜測漢八旗,縮小漢八旗的數量。

“八旗若是太多了,國家如何能養得起。”

先做包子奴才,就不用按照八旗的待遇給了,而且還有個做好奴才擡旗做主子的盼頭。

若非如此。

不然這怎麼說得清。

不要以爲包衣這名字難聽。

“做包衣?”

乾隆眉頭皺得更緊了。

福康安斟酌片刻說道:“其一是厚餉,其二是諸事皆公,其三是有登天梯。”

尤其是綠營這邊。

旗人只能娶旗人。

但是乾隆明白他的意思。

“反觀八旗和綠營”

那年齡也普遍都要二十多了。

爲了緩解壓力。

平三藩的時候,八旗就不太能打了。

事實上在這大清朝。

如果不貪的話。

吳三桂突然暴斃,才讓局勢逆轉。

因爲這個問題從康熙時候就開始出現了。

現在又要擴八旗。

這沒有計算後續擴編的費用。

僅僅是五萬包衣新軍就要四百萬。

五萬新軍顯然是不夠的,日後如果要擴編到十萬,二十萬。

那豈不是這花銷要翻倍往上漲啊。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