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

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

“一千兩百萬兩銀子,好大一筆錢!”

廣州城外。

朱道樺坐在軍帳之中,嘴角微微上揚。

在他面前跪倒在地的是一名已經剪掉辮子,換上了漢人衣冠的中年男子。

如果廣東巡撫郭世勳在這裡。

他立刻就能瞧得出來。

這位跪在朱道樺面前的,不是十三行總商伍敦元,又還能是誰呢?

“大王,除了十三行的庫銀和粵海關的稅銀, 還有廣州的行商和周邊地主豪戶的銀子也基本存進了匯豐銀行,您這下可真的是全取廣東了。”

伍敦元跪着說道。

而且朱道樺還讓他們寫信給其他的各省的故舊親朋——這些人也大多數在綠營做官的。

畢竟是第一個主動投城的。

爲了吃到這口肉,朱道樺還特地在廣州城外等了兩天。

伍敦元總覺得這位明王陛下說話有些怪。

不只是地盤。

但是這憋屈得值啊。

還是清廷的貴胄。

“下手?下什麼手?我二舅的親侄兒的表哥就在廣州城守當差,那些丘八頭子的錢也是存進了匯豐行的!”

隨着廣東巡撫郭世勳和廣州滿城內的老弱婦孺的撤離,廣州城內的人們都知道。

歐洲人在南美洲挖出來的白銀,百分之六七十都通過海洋貿易流入到了中華大地。

“胡無百年運,這韃子都有了一百多年了,也算是夠了。”

伍敦元當然清楚,現在在廣東需要聽誰的了。

請的是蘇州來的大師傅建的。

到時候巴淡島上就不適合有太多的工廠。

別的不說。

“這是巴淡島造船廠基於廣船船型開發的三桅運輸船,需要的水手人力進一步減少,載運量也大了不少,以後可以作爲船運公司的主流運輸船來使用。”

“忠誠,你去聯繫十三行的行商,本王可以和你們一起投資一個南洋船運總公司,前期就專做安南媒鐵的運輸。”

“大王,十三行的庫銀,名義上是我們十三行各大行商的,但其實其中絕大部分是清廷的八旗貴胄的股本”

老趙家從只有幾十畝地的小地主,到有幾百上千畝的土地的大地主,也全虧他趙溫中第,做了官才得來的富貴。

免去了脫硫的過程,河靜鐵礦冶煉工藝無需太複雜,便於大規模的冶煉。

等十三行行商庫銀明王一文未取,存款憑證永遠有效的消息傳出。

伍敦元一愣,急忙說道:“大王,在這之前清廷實行的是一口通商政策,內地是片板不得入海,還禁止民間打造兩桅以上的大船,缺少大船的情況下,我們是沒辦法出海的。”

“銀行最重要的,是信譽!”

這位的氣魄之大,不愧是要爭奪天下的人物。

總之。

從紅河河口到大嶼山島,距離不算長,而且也基本是靠着海岸線,沒有海盜的威脅。

並且迅速讓整個廣州城內的豪富們集體焦躁不安了起來。

表面上看起來是十三行吃的盆滿鉢滿。

朱道樺摸着下巴說道。

因此,廣州白銀數量之多,冠絕全國。

沒有廣州一口通商。

朱道樺接着給伍敦元展示了一艘船型。

按照朱道樺的想法,大嶼山島以及後世的深圳、香港等地,將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工業區,這裡有天然深水港,通過海運從安南、婆羅洲輸入廉價的原材料,利用廣東本地的充沛的人力資源。

他驚訝的擡頭看着朱道樺。

“老爺,不好了!”

廣寧的煤礦倒是沒什麼,雖然儲量巨大,但是在廣東、江西、湖南也有大大小小的煤礦資源可供開採。

而且十三行這樣的行商,其實在這個大清朝也算是稍微對外界有所瞭解的一羣人了。

“對對對,是大明!大明的銀行。”

“沒錯,造船業,還有航運業!”

“忠誠,你起來吧,本王這裡不興跪拜那一套。”

清廷還能放心使用綠營兵嗎?

就在朱道樺和廣東大行商代表暢想大廣東商業圈的美好前景的時候。

耕讀傳家。

懷裡面揣着的匯豐銀行的存單可就足足有六萬多兩白銀。

“忠誠,這海運業,可有賺頭?”

所以除了少數死硬分子,大部分的綠營武官還是識時務者爲俊傑。

此時的老趙相當的糾結啊。

江西老家以後還是不是大清朝的地盤還兩說呢。

伍敦元這樣的行商很清楚自己的命脈所在。

“看看,這就是手段,我看這清韃也該亡了。”

關鍵是河靜的鐵礦。

“你說明王大軍怎麼還不進城呢?萬一城內的丘八急了對匯豐銀行的銀庫下手”

朱道樺給伍敦元描繪了一個非常誘人的前景。

匯豐銀行本來是爲了套路廣東當地闊佬的工具。

那隻能成爲被人虎視眈眈的烤乳豬,隨時可能被吃幹抹淨。

“呸呸呸,什麼逆明,叫大明!”

這樣一來。

他們這些地頭蛇行商對於滿清而言就沒有人任何價值。

至少在短時間內,乾隆怕是不太敢派各省綠營兵來“送菜”。

一條消息在廣州城內流傳開來。

老趙做了兩年的廣州知府。

說不要,就真的不要了?

最好就是把民間埋在土地下的銀子都挖出來到市場上流通,活躍市場。

於是他便說道:“如果允許出海的話,造船和航運肯定在未來這些年能賺錢的。”

這可是八百萬兩白銀啊。

這兩天時間,明軍主要工作就是抓俘虜。

“大王,如果是全靠船運的話,成本不算高,還是有些搞頭的。”

比區區幾百萬兩白銀可大太多了。

當然是有賺頭的。

他們這些失去了地盤,又特別有錢的闊佬。

這些信件送出去, 會引起怎麼樣的震動:兩廣綠營的絕大部分的武官,還有從江西湖南等省調來的綠營武官, 投降了百分之七八十, 剩下的倒也不是他們實在是對大清朝忠貞不二——要麼是被炸死了,要麼是失蹤了, 要麼就是從戰場上溜走了。

“那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禁海的話,接下來的造船業和海運航運業就會得到井噴式的發展了。”

亭臺樓閣,雕樑畫棟。

本來的盤算是等廣州知府卸任,他就可以回江西老家,買上幾百畝地。

與其如此。

而是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佔一地,鞏固一地, 調集一地的資源,持續壯大,持續發展。

倒不是糾結錢財——廣州知府當然是很富的。

巴淡島地處馬六甲海峽,等打下廣東,明王府的中心肯定是要轉移到廣州的。

大部分的綠營武官投降起來也就沒有什麼心理障礙了——連漢軍八旗都能投降,你一個連皇帝的奴才都算不上的四等人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憑藉着這幾個拳頭產品。

“匯豐銀行是逆明的產業!”

這座城的城頭換上日月旗只是早晚的事情。

再加上明王府的引導,以及對南洋、日本、朝鮮,還有獨佔東西方貿易帶來的市場優勢。

有私心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人。

潰逃的綠營兵要收攏起來。

“忠誠,不知你們十三行是否有出海貿易的心思?”

如果船運量很大的話。

銀行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信譽!

現在廣東當地的闊佬土豪很多都把錢存進了匯豐銀行。

賺的錢就比他在別的地方當官加起來都要多好幾倍。

十三行的行商也只是跟着喝口湯——雖然這一口湯也很肥美就是了。

匯豐銀行,乃至於明王府的信譽。

這個價值。

這太平盛世就會演變成爲北清南明的亂世紛爭。

就在老趙在糾結着的時候。

成本不會太高。

朱老闆不可能要求人人無私。

“這廣東是取下來了,但是要如何治理可還是千頭萬緒啊。”

而大嶼山島將會是重點發展的重工業基地。

還有上吊

光是想想就痛啊。

這個價值,無可估量。

這裡將極有可能成爲孕育出近現代工業的地方。

雖然朱老闆很清楚這位十三行的大行商是因爲什麼而投降——反正是不可能因爲心向大明瞭。

不過伍敦元也想清楚了。

“忠誠想要投資這方面的行業嗎?”朱道樺問道。

要發展工業。

有了楊流芳的示範作用。

要是全國綠營武官都投降了。

朱道樺點了點頭。

只是現在

好好的太平盛世,這逆明居然範海而來,眼看着就要佔了廣東。

只是以十三行的名義行商而已。

還有廣東的白銀!

中華在這個時代輸出的產品瓷器、茶葉、絲綢都非常能打,基本上是處在壟斷地位,而且技術門檻很高。

伍敦元小心翼翼的擡頭看了看朱道樺,繼續說道:“大王可盡取之.”

在一口通商政策之下。

伍忠誠急忙從地上爬起來。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嘛。

朱道樺擺擺手說道。

“嘿,聽說了嗎?那匯豐行根本不是什麼英吉利大銀行,是逆明的銀行.”

這可是在國內非常少見的含硫量非常少的富鐵礦。

一口通商的廣州,在這裡做知府父母官雖然上頭有廣東巡撫、兩廣總督,還有個得罪不起的廣州將軍。

如果隨着郭世勳等人離開廣東。

朱道樺確實是這麼想的。

確實是全取廣東。

伍敦元渾身一震。

呃,這位伍敦元算是頭一個主動投降的大清官員——他在廣東這邊掛着個道員的銜,所以他的表字也很有代表性。

地盤被佔了,廣東當地闊佬的白銀也流入到了明王的銀行。

把匯豐銀行做成了廣東地區最知名的吸儲機構。

“本王的想法是,依靠紅河河運和海運,將兩地的煤鐵資源集中大嶼山島,在大嶼山島建立大規模的冶鐵工廠。”

朱道樺聞言不由得搖頭一笑,道:“本王要這些錢做什麼, 這些銀子藏在庫滘之中,一文不值, 而且你們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手續把錢存進匯豐銀行的, 因此這些錢就是你們的!”

“哦哦哦,那就放心了,那就放心了。”

趙溫在越秀山腳下的府邸。

可以說比起別的地方的知府是憋屈了許多。

可以想象。

楊大人的合唱團又擴大了規模了。

不過好在他也聽得懂。

冶鐵、鍊鋼、機械製造,乃至於火槍火炮的生產,都會集中到這個近海的島嶼上,以後世的深圳爲中心形成一片產業集羣。

這樣的話, 廣東這邊至少能有個一兩年的時間來鞏固。

這就是一二百年的富貴。

綠營武官全部都要“勸降”。

雖然說十三行的庫銀有一部分也是行商們的本錢。

那大清朝這鋪子還開不開了。

朱道樺說道。

他要用的人也基本上都是有私心的。

朱道樺站了起來,攤開了一份地圖,將煤礦和鐵礦的具體位置指給伍敦元看。

“最近在安南的廣寧發現了儲量巨大的煤礦,在河靜發現了非常易於開採的富鐵礦,儲量也十分巨大。”

這一口通商。

趁早回東北老家算了。

伍敦元在心底估算。

“請坐。”

這些白銀就是從廣州口岸流入的。

伍敦元,字忠誠。

而只需要做好一個貿易轉口的自由市就行了。

將會得到空前的提升!!

等城破的時候,免不了要橫樑上一掛,來個與城共存亡,一死報國恩。

城內的輿論並未影響到廣州知府趙溫。

還不如留在廣州,直接投奔明王來的痛快。

“投資.造船?”

這可是老朱家的傳統。

伍敦元有點坐立不安,摸不準朱道樺的脈。

只是這六萬多兩白銀無論如何也是捨不得的。

伍敦元現在是真心想要五體投地了。

光靠朱老闆一個人的投資實在是有點過於單薄。

什麼是大氣魄!

這就是大氣魄!!

“別說是你們,就算是清廷的廣東巡撫衙門存進去的粵海關庫銀,他們要是敢來取,那也還是他們的!存款憑證永遠有效!”

朱老闆覺得打天下不能走洪秀全、李自成這種流寇式的模樣。

作爲父母官。

不過現在在廣東已經打出了名頭了。

“對了,巴淡島造船廠以後也要搬遷到大嶼山或是九龍、新安等地。”

反正朱道樺自己想一想就覺得乾隆肯定會頭痛的。

如此一來。

趙府的管家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

這些庫銀損失了也沒什麼——因爲其中有大部分,是北京城的八旗王公的股份。

朱道樺很客氣。

“當然了,取出的只能是明元!”

但吃掉大頭的。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