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耕耘貞觀 > 耕耘貞觀 > 

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

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

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

李泰回到長安的消息,彷彿長着翅膀開始傳到各家各戶手中。

說實話,長安世家對李泰多少是有幾分複雜的,因爲李泰雖然不會惹事,但特會來事。

尤其御史們,他們又想到當初李泰在自己能夠穩穩當當刷日常的日子。

而李泰爲人也謙和,對一般錯李泰直接就承認了,雖然改不改是另外一回事,但只要承認了,那自己的工作指標就完成了。

御史們也知道,自己彈劾李泰,把李泰彈劾得剝削藩王那是不可能的。

因爲李世民太喜歡長孫皇后的孩子們了,尤因儒家的事,對燕王李泰多少有幾分愧疚。

所以偶爾彈劾一二,李世民也不在乎,更重要得是,李泰這個人也不是那種儒家所說的節儉之人,甚至奢靡的程度令人髮指。

這不回長安第一天,就送了長孫皇后一張需要一萬隻羊才能編織而成的風衣。

這種東西怕是楊廣都沒奢靡過吧,同志們還等什麼,上諫啊。

“若只送禮,又豈是會跟某聊了這麼久的天。”長孫無忌搖頭,又點頭道,“有時候,聊天內容並不重要,他能陪我聊這麼久,這本身就說明了他想交好我。”

一路談天說地,最終還是李泰敗下陣來選擇離開。

李世民看着兩個人孜孜不倦的鬥爭,知道他們一時間怕不會有什麼結果。

所以,李泰這代同齡人對李泰的感官其實挺複雜的,自然算不上多少喜歡。

所有人神色鄭重的拿過李世民遞過來的資料看了起來,第一眼就有着濃濃的熟悉感,因爲這整個計劃,突出得就是大氣,換句話來說,就是這整個計劃很費錢!

不用說了,全天下能夠製作出這樣計劃的人,卻也只有兩個人而已。

而對自己有空沒空過來逗弄弟弟妹妹的情景,長孫皇后看了還是相當滿意的。

只不過,李泰還是一如往昔,長孫無忌的府邸該跑就跑,該送禮就送禮。

是的,李泰到底是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弄出了兩個《草種計劃》,一個是在隴右地區進行操作《草種計劃》,優點是交通相對方便,尤其打通絲綢之路後,這些能夠馬上換成資源。

“喜歡,喜歡!青雀你送的東西,舅舅都喜歡。”長孫無忌笑眯眯的對李泰道,然後長孫無忌轉過頭,看着長孫衝道,“衝兒,還不讓人給燕王上茶,記得加蜜水。”

李世民看着這兩個傢伙,明白這兩個人爭論是有理由的,因爲不論是執行哪一個計劃,那麼朝廷的資源就必然是向着哪一個傾斜。

李泰喜歡奢靡就喜歡奢靡,親王喜歡奢靡,跟男人喜歡女人一樣,這有什麼錯。

“諾!”長孫無忌聽到李世民的話站出來,道,

“我大唐做事情需得着眼全局,我更加贊同選擇在隴右地區執行這個計劃。

而長孫無忌屬於關隴集團,選擇在隴右執行這個計劃,對於關隴集團來說,自然有助於自己的發展。

但也正因爲李泰太強了,這導致,李泰幾乎沒有什麼同齡人朋友。

另外一個是選擇了蘭州與豐州,這些地方地形合適,初期只需要少量的投入,很快就能有所回報,但缺點是這兩地因爲已經出現沙漠,相對而言交通很是不方便。

一時之間,李泰倒是相當輕鬆寫意,把長安城裡面的人拜訪得七七八八。

只不過竇靜是要上班的,可不像是某些閒人幾乎一天到頭的在進行人情往來。

他出身幷州淇縣,知道邊疆的苦楚,清楚知道按照這上面計劃執行,會對整個邊疆帶來多大便利。

“見過燕王,父親已在裡面等你了!”長孫衝略帶着幾分複雜的看着李泰。

也正因爲這一點,太子以前還偶爾有拜訪長孫無忌,但隨着太子年齡長大,漸漸懂得了朝局,雖然對長孫無忌的禮數還是到位的,只不過沒有當初那麼勤奮了。

將來恢復河西四鎮,重建絲綢之路,有了《草種計劃》培養出來的牲畜,能不斷賺取利益,維護國家的穩定。”

所以李世民思考了一會兒,很快便把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溫彥博和李靖五人,全部都召集過來,李世民把手中計劃書拿出來交給衆人,道,“諸卿請看!”

有的見到了聊了幾句,有的沒見到卻也把禮物留下趁興而歸。

因爲這事情,長孫無忌既敬佩自己的妹妹,又是感慨自己的妹妹。

聽到李世民點名,衆人倒都回過神來,而房玄齡,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道,

“這兩個計劃都是極好的,不論哪一個都與國有利,現在只是區分要先執行哪一個而已。

也正如此,所以雙方都沒有打算退讓,因爲所有能夠站在李世民面前的人,所代表的往往不僅是自己的利益,每個人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堅持,自己可以失敗,但不能不爭取。

見到李泰笑呵呵道,“青雀,你昨天才回來吧,怎麼今日便過來見我?也不休息休息。”

更不要說,要是耕牛實太多,那也可以出售啊,反正這個世界少不了要吃牛肉的人。

長孫無忌到底耐着住興致,從這蜀地來的茶水,開始聊天,一直聊到李泰在幽州的政策。

甚至覺得,李泰這樣的姿態反而是好事。

說實話,李泰還真沒燒冷竈的意思,更不知道,長孫無忌這個階段在朝堂中多少有幾分尷尬。

現在李泰能臣歸能臣,但有個貪圖享樂的愛好,在衆人看來也不是什麼壞事。

“沒有!”長孫衝搖搖頭,說道,“燕王與您談天說地,彷彿無所不談,但又毫無意義。”

至少在長孫皇后看來,一家人家庭和睦卻是比什麼東西都要重要。

兩人都沒有要否定這個計劃的意思,因爲至少有幽州那邊作爲證明,耕牛這種東西只要生產出來,那就不愁出售。

長孫無忌與溫彥博兩人此刻卻也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不後退,相互爭論起來。

當然,對御史與李泰之間的遊戲,上面大臣也都看在眼裡,但都不在乎。

“的確內容毫無意義,但重要得是他願意陪着我這個閒人談啊!”長孫無忌感嘆道。

“我自然是贊成在靈州豐州等地執行此計劃!”溫彥博果斷站出來說道,

“不論靈州,還是豐州,自古以來都是養馬大州,不論是人手上,還是地理位置上都有着非常結實的基礎。

但問題是,這種事情他們兩個怎麼可能會吵得出接過來,李世民也感覺心累啊!

想到這裡,李世民開口說道,“玄齡,你來說說吧!”

一直到長孫皇后去世,長孫無忌纔在貞觀後期逐漸嶄露頭角,甚至到高宗時能把持朝政。

李泰聽到長孫衝的話,笑着道:

“既然回來了,自然要第一個見見舅舅,否則母親還不還埋汰我不知禮數。

“青雀的《草種計劃》,從最初提出來的設想,到青雀尋找種植,培育良種,然後幽州實驗,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而青雀卻也到底是拿出了成果來了。”

所以在規模上去後,維護整條路線的成本會非常高,甚至需要在黃土高原上修建一個十字的道路骨架。

很快便有人送了茶水過來,當然既然上茶了,李泰與長孫無忌兩人便是坐了下來。

要是李泰不喜歡奢靡,反而無比勤儉,賺來這麼多錢,一分都不用在自己的身上,那纔是讓人頭疼的事。

而跑了長孫氏,李泰又去找了李道宗,不過因爲是李道宗把自己從幽州送回來的,所以也不需要多待,就只是禮貌性的一個訪問而已。

長孫衝把李泰送到房間裡面,長孫無忌在房間裡面等着。

長孫衝看着李泰彷彿落荒而逃的樣子,擡起頭對長孫無忌道,“父親,燕王今日過來,真就只是爲了送禮來的?”

李世民看着衆人道,“你們覺得,接下來要執行哪一個《草種計劃》比較的合適。”

而長孫無忌聽到長孫衝的話,搖搖頭道,“別想太多了,燕王陪着我們談了這麼久的時間,伱聽出了什麼麼?”

所以這個必然會成功的計劃,他們也只是想要跟着喝湯而已。

其實很簡單,哪一個計劃的資金更充足,那就執行哪一個計劃好了!”

“那您要靠近燕王?”長孫從聽到長孫無忌的話,忍不住皺起眉頭。

打開門見到自己未來妹夫長孫衝,李泰對長孫衝行禮,道:“若謙,好久不見了!”

但同樣是因爲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手中基本上沒有什麼實權。

甚至於兕子一開始還是兄長的叫喚,不過很快就變得甜甜的叫四哥了。

說實話,長孫氏因爲長孫皇后的原因,所以在貞觀一朝算是最貴重的一族。

在整個朝堂上雖然有參政議政的資格,甚至能夠給李世民出謀劃策,但就實際上來說,長孫無忌都是虛職,沒有一個實職。

同時,李泰熬了一個晚上把有關《種子計劃》的計劃書寫出來,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塗塗改改,到底在自己把這些人拜訪得七七八八時給了李世民,讓他頭疼去了。

至於長孫無忌本人,真把他當做是自己的舅舅就好了,陪着他聊聊天好像也沒什麼。

李世民看着一衆的人都沒有開口,擡起頭看了一眼,卻見到一個個的傢伙都是神色嚴肅,李世民開口道,“輔機,你先開個頭吧!”

而溫彥博與長孫無忌爭執,是因爲他就是從邊一步一步走上來的。

天津與高句麗通商,我從高句麗弄來了一株百年人蔘,有固本培元之效,還望舅舅喜歡。”

李泰回到長安後,不知道應該說是閒下來了,還是說繁忙了起來,不過前前後後一個月基本上都是向長安內的老人去一一拜訪。

不過李泰也不多話,只是把自己的準備的竇靜自己撰寫的書籍,加上了各種圖文解析,交給竇靜的僕人,到底沒直接跟着竇靜見面。

弟弟嘛,要欺負要趁早,否則等到長大了就不可愛了。

可以說,李泰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舅舅這般能聊天。

但李泰倒也帶上了各種的甜食小吃,這讓兩個小傢伙還是相當期待李泰到來的。

看着李泰彷彿有些玩物尚志的樣子,李世民又有些頭疼了,李泰太乾活自己怕以後承幹處理不了,但李泰此刻的樣子,也不是李世民想要見到的,畢竟李泰現在完全躺平了啊!

不過,看着李泰磨磨蹭蹭了一個月,到底是把《種子計劃》的企劃書上交了上來,李世民微微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李泰到底還是記得正事的。

而且還請長孫大人不要忘記,我們執行《草種計劃》的最初目的是爲了教化胡人。

到了第三天,李泰便去拜訪民部尚書竇靜。

至於李泰自己倒沒去管高陵的事情,相反的,李泰倒是常常前往長孫皇后的九成宮,去恰恰兕子的小臉,摸摸雉奴的腦袋。

畢竟在這一輩中,李泰雖然還沒有元服,但靠着自己的能力甚至坐穩了幽州刺史,若說不佩服是不可能的。

一個是已經墳頭草都有人高的楊廣,至於另外一個就是纔回到長安的燕王李泰了。

現在東突厥潰敗,胡人勢弱,正是執行這兩個計劃的時候!”

第二天李泰提了一枚長白山人蔘去見長孫無忌去了。

因爲李泰雖然不讀書,但多少都是世家口中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再看看其他的人,李靖彷彿神遊太虛,房玄齡老僧入定,魏徵拿着計劃書研究,彷彿想要等這兩個傢伙抄出結果來似的。

在場衆人聽到了這話不由一愣,溫彥博說道,“朝廷不撥款嗎?!”

“撥款自然是要撥款的!”房玄齡聽到溫彥博的話,陳懇道,

“但這是個大工程,除非朝廷打算全部包攬下來,否則肯定要想辦法找世家籌集欠款。

所以我覺得,我們在這裡商量還不夠,還要看看那些世家到底更願意投哪個。”

李世民聽到了房玄齡雖然有些和稀泥的話,倒是認真考慮了起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