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騎砍:漢匈霸主 > 騎砍:漢匈霸主 > 

第144章 143局勢漸穩

第144章 143局勢漸穩

利益是永恆的,織網並不缺少錢財,雖然這個時代的銀還算不上錢幣,但卻也是有着極高價值的金屬。

恰巧,張啓的騎砍世界產銀。

所以以利開道,織網無往不利。

加之草原寇邊,這爲織網提供了許多可用的身份。

那些整村整村被帶走的漢民,遊商,匠人,甚至是小吏,都能爲織網提供了絕佳的身份。

這些人被密探商人從草原上送回烏桓,來歷身份信息自然要登記,如此一來織網就有了數不盡的身份庫。

今日與張毅談好了姻親之事,遼東有青花在,情報網已經可以鋪開,所以張啓的目光轉向了遼西。

幽州之地,他勢在必得,一來這裡是他的出海口,二來,佔據幽州,就可以切斷中原的通道,贏得不少的發育時間,甚至可以憑藉船力往內陸逼近。

織網的消息已經送了過來,那幾十名船匠已經在送往烏桓的路上,只要張啓回去收入騎砍世界,那麼他的海船就可以建造了。

正好,姻親之事談妥,他可以以這個理由回去準備嫁妝。

第二日,張啓便向太守府遞交了辭呈,天不亮,張啓便帶着四五百人押解着七千匈奴返回烏桓。

至於那三千漢民,自然是作爲張啓名望的種子還給了遼東,有他們在,張啓的名聲會傳播的更廣。

一連半月的路程,張啓他們纔算回到烏桓,他發誓,下次自己絕對不在做押解俘虜的活了,太耽誤時間。

一回到王庭,張啓直撲織網所在,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帶走他們了。

“君上!”

“這邊。”

一見到張啓來了,王庭的織網總部自然清楚是爲了什麼,二話沒說,前頭領路。

一邊走,張啓一邊問:“織網商人回來幾次了?”

領路之人弓着身子:“稟君上,一共三次,每次帶回萬餘乃至數萬人,如今烏桓已有漢民七萬餘,爲了不引起騷亂,胡司長已經讓人送去鮮卑四萬。”

張啓嗯了一聲,對於胡玲的做法他認可,烏桓如今的武裝力量空虛,七萬多人一旦被人挑起情緒,那麼也會是一場災難。

而且以烏桓如今的體量,也容不下這麼多的人口。

一番交談,織網的人帶着張啓來到了船匠們的看管處,這些船匠都是張啓的寶貝,所以織網沒有苛刻他們,反而是禮遇有加。

吃食,酒水皆有,這到是讓這些船匠們糊塗了,而且也就半月多的功夫,這些船匠們都壯了好幾斤。

不過張啓來了,也預示着這些船匠們要開始忙起來了,遣散附近看管船匠的人以後,張啓上前簡單的自我介紹了一番,得到一衆行禮的問候。

他不在多言,閉上眼睛,幾秒後,便帶着這些船匠去到了騎砍世界。

騎砍世界。

眨眼間天地就以變換,這些船匠本身就是有拜神的習慣,經歷這麼一遭,許多人都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張啓也不催,讓他們回神,幾刻鐘後,這些震驚中的船匠們才稍稍回過來點神智。

一個兩個看張啓的眼光都不一樣了。

沒有過多的解釋,張啓帶着他們去往了船塢,交給楊迪生管理。

外界些許時間,騎砍世界已是許多年,曾今壯年的楊迪生此刻已經步入了中年,不過因爲其本身的特質加上騎砍世界有足夠的營養,所以看起來還很健壯,上戰場殺十幾個敵寇完全不在話下。

一到船塢,這些船匠們也彷彿回到了自己的主場,在短暫的適應後,便加入進了船隻的研究之中。

有這些船匠在,船體的防水,漆料以及造型已經不是問題了,而楊迪生在多了這些外界船匠的加持後,想來也會很快向張啓遞交成熟的三桅帆船體系。

這些還需要一點時間。

船匠安置妥當,張啓自然也就沒事了,轉身回到了外界。

烏桓還是那個熟悉的烏桓,除了人多了起來以外,其他的依舊沒變。

看來磚窯還沒有修建成功,要不然胡玲就該進行房屋修建了。

王帳。

張啓坐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位置上。

不一會,得到張啓回來的消息,胡玲匆忙而來。

短短几月時間,胡玲統籌數萬人的王庭此刻已然是一副女強人的模樣,雖然一開始也是,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身上那股穩重的氣息更甚。

“君上。”

進入王帳,胡玲行禮,張啓嗯了一聲,接過胡玲遞過來的帛書。

粗略的翻看了幾頁,張啓點了點頭:“做的不錯,如今烏桓上下足足六七萬人口,也是辛苦你了。”

“爲君上分憂是應當的。”

張啓不置可否,繼續翻着帛書:“你們訓練的那些人如何了?”

張啓離開烏桓前,讓每一位狼崽子都領二百人進行戰團式的訓練,現在已有兩月了。

“堪堪一用,精兵算不上,但是用來維持治安還可。”

也是,烏桓的所有瑣事幾乎都壓在胡玲他們五十個人身上,訓練的時間肯定不會充裕。

“能維持住治安已經可以了,先這樣吧,另外你去準備牛羊一萬,馬三千,我要帶去遼東。”

胡玲記下,好奇的問道:“這是要與遼東做生意?”

張啓搖頭:“嫁妝而已,我將青花許給了遼東太守之子,對外青花是我幼妹,這嫁妝肯定是少不了的,不過伱說的生意,到是可以嘗試一番。”

“烏桓庫存中有我帶出來的糖稀嗎?”

東西太多了,張啓也記不得太多。

胡玲點頭:“君上說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裡,所以烏桓鮮卑各存有萬斤的糖稀,另外還有萬斤的酒水。”

“那就各取五千斤,一併帶去遼東,看看能不能在漢地打開市場,如果可以,那麼織網的滲透就更加方便了。”

“諾!”

胡玲記下,隨後繼續開口:“君上,烏桓鮮卑的磚窯已經各自建好了十座,開始燒磚嗎?”

“燒,一定要有足夠的工作,否則就真的成養閒人了,現在勞動力已經足夠了,就開始開展建設吧。

我不在你就按照計劃書一項一項往下實施,優先打通烏桓與鮮卑的道路。”

“是。”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